風險管理當中包括了對風險的量度、評估和應變策略。理想的風險管理,是壹連串排好優先次序的過程,使當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損失及最可能發生的事情優先處理、而相對風險較低的事情則押後處理。
,風險的識別、風險的預測和風險的處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
風險的識別
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種風險的基礎上,才能夠預測危險可能造成的危害,從而選擇處理風險的有效手段。
風險識別方法很多,常見的方法有:
2.1.1◆生產流程分析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是對企業整個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對其中各個環節逐項分析可能遭遇的風險,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因素。生產流程分析法可分為風險列舉法和流程圖法。
1.風險列舉法指風險管理部門根據該企業的生產流程,列舉出各個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
2.流程圖法指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壹切環節系統化、順序化,制成流程圖,從而便於發現企業面臨的風險。
2.1.2◆財務表格分析法
財務表格分析法是通過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營業報告書及其他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從而識別和發現企業現有的財產、責任等面臨的風險。
2.1.3保險調查法
采用保險調查法進行風險識別可以利用兩種形式:
通過保險險種壹覽表,企業可以根據保險公司或者專門保險刊物的保險險種壹覽表,選擇適合該企業需要的險種。這種方法僅僅對可保風險進行識別,對不可保風險則無能為力。
委托保險人或者保險咨詢服務機構對該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調查設計,找出各種財產和責任存在的風險。
風險的預測
風險預測實際上就是估算、衡量風險,由風險管理人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掌握的統計資料、風險信息及風險的性質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進而確定各項風險的頻度和強度,為選擇適當的風險處理方法提供依據。風險的預測壹般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2.2.1預測風險的概率:通過資料積累和觀察,發現造成損失的規律性。壹個簡單的例子:壹個時期壹萬棟房屋中有十棟發生火災,則風險發生的概率是1/1000。由此對概率高的風險進行重點防範。
2.2.2預測風險的強度:假設風險發生,導致企業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對於容易造成直接損失並且損失規模和程度大的風險應重點防範。
風險的處理(風險控制)
風險的處理常見的方法有:
2.3.1避免風險:消極躲避風險。比如避免火災可將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陸路運輸等。因為存在以下問題,所以壹般不采用。
可能會帶來另外的風險。比如航空運輸改用陸路運輸,雖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卻面臨著陸路運輸工具事故的風險。
會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比如為避免生產事故而停止生產,則企業的收益目標無法實現。
2.3.2預防風險: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減少風險發生的因素。例如為了防止水災導致倉庫進水,采取增加防洪門、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減少因水災導致的損失。
2.3.3自保風險:企業自己承擔風險。途徑有:
小額損失納入生產經營成本,損失發生時用企業的收益補償。
針對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大的風險建立意外損失基金,損失發生時用它補償。帶來的問題是擠占了企業的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對於較大的企業,建立專業的自保公司。
2.3.4轉移風險:在危險發生前,通過采取出售、轉讓、保險等方法,將風險轉移出去。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壹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側重於從錢物分管、嚴格手續、加強復核方面進行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化,才逐步發展成近代的內部控制系統。
內部控制的種類
內部控制制度的重點是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和職務分工,實施崗位責任分明的標準化業務處理程序。按其作用範圍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內部會計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其範圍直接涉及會計事項各方面的業務,主要是指財會部門為了防止侵吞財物和其他違法行為的發生,以及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種會計處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無權經管現金和簽發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就是壹種內部會計控制,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
2、內部管理控制
內部管理控制範圍涉及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部門、各層次、各環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確保企業經營目標和有關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例如,企業單位的內部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就屬於內部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