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站工作計劃

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站工作計劃

時間壹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將迎來新的進展。是時候為我們的下壹次學習制定計劃了。如何寫方案才不流於形式?以下是我整理的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站工作方案,僅供參考。讓我們看壹看。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信息化已經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實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加強,服務“三農”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但總體上仍存在不足,特別是信息化在農村基層管理中的推力仍然較弱,不能有效提高基層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等不及要改變了。

1,基層農村財務管理問題日益突出。面對日益繁多的經濟數據,落後的農村財務管理體制顯得舉步維艱,而常規的財務審計工作流程復雜,涉及的相關部門不充分協調,基層人員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範不壹致,降低了基層政府的服務質量和效率;農村財務人員流動性大,財務人員變動頻繁。人事變動後又要重新熟悉業務,培訓成本高。集體收入大增,但村組支出缺乏有效監督,漏洞日益顯現,導致基層幹部經濟犯罪時有發生,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而且村民無法了解集體管理情況,對政府信息知之甚少,不利於農民參與鄉村治理。

2.農村人口多,隨著經濟發展,人口流動性加大,人口管理和計劃生育管理難度加大。此外,由於基層政府人口計生統計規範不壹,統計效率和準確率不高,查詢速度慢,更新成本高,難以實現各級不同部門的數據統計銜接,提供準確的政府決策支持。

3.經濟社會發展對土地和各種資源的分配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土地管理和資源管理日益成為農村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問題。目前,大多數地區的土地資源或其他自然資源是單獨統計的,僅在紙面上進行統計,這使得數據難以更新,統計和分析更加困難,更難以及時準確地報告和享用,不利於宏觀經濟規劃、資源的統壹配置和可持續發展,也不利於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和監督。

4.農村事務多。在農村,由於人力不足,報表統計工作量大,在收集數據和統計報表時容易出現延誤和失誤,各級、各部門領導難以及時掌握農村數據,在壹定程度上容易影響決策和規劃。

基於上述農村管理的核心問題,北京市經管站以北京市農村管理改革為契機,聚集全市14個郊區經管站作為需求主體,成功建設了壹套面向北京市14個區縣、194個鄉鎮、4023個行政村和各級管理部門的管理信息平臺,為農村提供了高效、科學、現代化的管理。

通過近年來的應用實踐和不斷優化升級,證明農村創新管理模式適應了現階段我國農村發展的新趨勢,面對新形勢下的經濟環境,能夠幫助農村基層管理者實現以下管理效益:

1.規範各區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將鄉村管理的業務流程固化到制度中。即使人員發生變化,新人員也能快速熟悉業務,減少人員培訓的時間和成本。該系統可以方便地實現村賬管理,明晰村財,規範賬務管理,簡化和降低上級部門的監管難度。此外,還可以進行在線審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大大降低人口資源信息收集、匯總、統壹的工作量和難度,降低出錯率,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無紙化環保理念。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系統內的業務和數據共享以及系統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有利於各級政府清晰、及時地了解農村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如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農村勞動力現狀、農村城鎮化進程、人口年齡與地理的關系等。)並為領導提供全面客觀的決策依據。

3.完善基層政府的信息公開,讓農民當家作主,讓農民知道政府信息。系統中有村務公開子系統,可以從業務系統中提取財務報表或其他數據(如資源數據、人口數據)進行各種形式的村務公開。目前在北京以觸摸屏的形式顯示。

首先,在財務方面,村民可以充分了解村財產的收支情況,有效監督村賬。

二是便民信息公開,包括與生活相關的農業技術數據、土地資源信息、人口信息、天氣預報、郵政查詢、電話查詢等,讓農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和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面對新形勢下的經濟環境,只要規劃合理,措施得力,加上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支持,相信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壹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 上一篇:企業微信有側邊欄功能嗎?怎樣開啟企業微信側邊欄?
  • 下一篇:舉辦培訓的通知怎麽寫10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