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十二五”規劃綱要
“十二五”以來,區域農業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淮陰的目標,緊扣新階段農業發展的要求,遵循“區域布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科學管理”的農業發展思路,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目標,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為主要建設任務。
(壹)主要成果
“十二五”期間,該區農民組織實施了三類項目(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老黃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累計投資31809260元(其中財政資金27607.4萬元),土地治理面積2321000畝。其中,全區土地治理項目總投資27607.46萬元(含25592.4萬元),* * *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232654.38+0.000畝,改善灌溉面積1.51.02萬畝,增加和改善漬澇治理面積1.27萬畝,加大節水力度。產業化經營項目累計投資4201.8萬元(其中財政資金201.5萬元),我局采用財政補貼和貸款貼息方式。支持江蘇潤通食品有限公司、淮安淮陰惠民乳業專業合作社、上海雲青食品淮安有限公司、江蘇淮安新豐面粉有限公司、淮安百信食品有限公司、江蘇華威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順吉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江蘇康敏油脂有限公司、江蘇老後秦鎮家禽食品有限公司、淮安武城冬棗專業合作社、淮安淮陰興泉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江蘇百順農牧有限公司
通過項目的建設和實施,我區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項目區呈現出渠口相連、河渠相連、農田平坦、林網密布的新面貌,為淮陰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2)工作亮點:
“十二五”以來,我區農業綜合開發屢獲殊榮。先後被評為“2013年度全省發展先進縣”、“2013年度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壹等獎”、“2013年度市級目標考核特等獎”、“2014年度全省發展先進縣”、“2014年度全市目標考核壹等獎”、“2014年度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壹等獎”、“2065
㈢主要經驗和做法
1.加強領導和責任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關心和支持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成立了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成員單位組成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農業綜合開發各項工作。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農發工作,分管領導投身農發工作,經常深入項目區現場檢查指導,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區人大和CPPCC領導經常組織NPC代表和CPPCC委員對農業綜合開發進行檢查監督。區政府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作為政府重點農業項目,實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區發展局、財政局、項目鎮及相關部門要層層落實責任,分工到人,確保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有序開展。項目區各鄉鎮都把農業綜合開發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壹件大事來抓,高度重視。項目區廣大農民積極參與項目規劃、勞動和工程質量監督,形成了齊心協力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2.做好宣傳,擴大影響
農業綜合開發是“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為進壹步統壹思想,提高全區幹部群眾對開發工作的認識,讓他們充分了解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的相關政策,我區充分利用會議、電視、廣播、淮安日報、政府網站等各種輿論工具,廣泛深入宣傳農業綜合開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廣大群眾充分了解、關心、支持農業開發,形成唱戲開發的濃厚氛圍,更好地完成。
3.科學規劃,精心設計
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著力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業綜合開發的根本任務。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我區堅持土地治理與結構調整相結合,根據結構調整的需要制定規劃方案,堅持“突出重點、集中投入、突出特色、打造亮點”的發展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十億元”蔬菜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以農業結構調整和蔬菜產業規模化經營為主線,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發展。在規劃項目時,我們組織了由設計單位、地區局規劃部門、項目區鄉鎮、村民代表組成的項目規劃設計小組,深入實地調研規劃,因地制宜取方案,邀請揚州大學水利學院、淮安市農科院的專家教授論證項目可行性,選定立項方案。在具體規劃中,我們堅持“四個原則”:壹是發展規劃與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相統壹的原則;二是發展規劃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的原則;第三,發展規劃與區域資源條件相結合的原則;四是發展規劃與幫助農民發展生產、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相結合的原則。同時,突出“三個重點”,即:突出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突出結構調整示範工程建設的重點;突出節水灌溉建設重點。
4.加強管理,完善機制。
經過多年的不斷實踐,我區農業綜合開發已形成了從資金籌集和管理到項目建設和管理的較為完整的體系。壹是堅持“項目公示制”。通過設立宣傳牌,向項目區農民宣傳投資內容、建設工期、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以及主要項目的數量、位置、規格、費用等;二是堅持“招投標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本項目的土建工程和林網綠化工程進行公開招標。招標工作由區農業資源開發局、財政局組織,邀請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對招標工作進行全程監督;三是堅持“工程監理制”。市主管部門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項目的土建施工進行監督,同時聘請若幹有經驗的同誌、基層幹部和項目區群眾代表進行跟蹤監督。區開發部繼續實行項目監督檢查責任制,全權處理項目建設中的質量、標準、進度、資金報賬核查、項目初驗等相關問題,通過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建設的進度、標準和質量;四是堅持“區級報銷制”。堅持《江蘇省農業綜合開發基金縣域報賬操作流程》和《淮陰區農業綜合開發基金報賬撥付實施細則》的要求,嚴格規範報賬撥付程序。五是加強建後工程的管理和保護。為實現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長期效益最大化,我區把項目管護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環節。所有建後工程要及時明晰產權,落實管護責任。
二。“十三五”工作規劃
“十三五”期間,我區農業綜合開發將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為根本任務。圍繞增加農民收入,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著力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效益。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運行和有效使用,為在更高水平上建設小康淮陰做出更大貢獻。
“十三五”期間,我區農業綜合開發規劃實施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黃河故道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三大類項目,總投資36927萬元,其中財政投資2.902億元。1.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①2.5萬畝老項目區改造項目。②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654.38+0.25萬畝。2.黃河故道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①4.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②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2300畝。3.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① 10產業化經營補助項目;②產業化經營的8個優惠項目。
三。2015工作總結
(壹)做好招商工作。
1.1已完成項目。該項目是江蘇康敏油脂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豆醬項目”。投資方為江蘇康敏油脂有限公司,總投資62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3580萬元。2014年8月簽訂合同,2015年10月開工,5月竣工,購置設備53臺。該項目建成後,將年產豆類6萬噸。該項目於6月正式投產,並於9月18日接受市重點項目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