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處理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以下簡稱“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遵循“創新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普查數據處理的信息化、網絡化,全面提升普查數據處理工作效率和數據質量。
為了做好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根據《全國農業普查條例》和《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方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壹、工作原則
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按照“統壹標準、分級負責、規範管理、安全高效”的原則進行。
——統壹標準:在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務院農普辦”)統壹部署下,要求數據處理工作“統壹技術環境標準,統壹數據處理標準,統壹數據處理軟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普查數據的采集、上報與處理。
——分級負責:本次普查的數據處理工作,分別由鄉、縣、地市、省和國家級普查機構組織實施。各級普查機構要按照各自分工,做好統籌規劃,加強組織協調,按時完成各項數據處理工作任務。
——規範管理:本次普查規模大,技術要求高,數據處理人員多,數據處理設備量大,各級普查機構必須嚴格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落實責任、強化基礎。
——安全高效:各級普查機構要進壹步加強安全意識,規範管理,嚴格執行數據處理的各項業務規程和安全要求,確保數據處理系統高效運行和普查數據的安全與完整。
二、工作內容
本次普查數據處理對象為以下普查表式:
——農戶填報的《農戶普查表》;
——規模農業經營戶填報的《規模農業經營戶普查表》;
——農業經營單位填報的《農業經營單位普查表》;
——村民委員會填報的《行政村普查表》;
——鄉鎮人民政府填報的《鄉鎮普查表》。
數據處理工作是要完成上述5種表式的數據采集與錄入、數據報送與接收、數據交換與備份、數據審核與驗收、數據匯總與反饋,以及數據歸檔等工作。
三、數據處理流程
本次普查的數據處理是按照“移動采集、網上報送、兩級部署、四級審核”的工作模式進行。數據處理流程如下:
(壹)入戶前準備。
在普查入戶登記前,普查員領取PDA(移動采集終端(以下簡稱“PDA”)進行註冊,接收數據采集應用程序、普查制度等,並進行數據應用程序的安裝和普查制度的加載。
(二)數據采集與報送。
三農普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采用不同的數據采集和數據報送方式。
1.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
普查員入戶進行現場登記,通過PDA數據采集程序采集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以及農業經營單位的數據並進行初審,通過移動互聯網將普查數據上傳到省級農普辦。
2.村民委員會和鄉鎮人民政府。
村民委員會和鄉鎮人民政府填報的普查數據由鄉級普查機構通過固定互聯網在普查數據處理系統中進行錄入與初審,並報送至省級農普辦。
(三)數據審核與驗收。
縣、地市、省級普查機構利用普查數據處理系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數據審核、查詢、驗收等工作。
普查數據經省級普查機構審核確認後,向國務院農普辦上報凈化後的普查數據和審核報告單。
國務院農普辦接收、審核和驗收省級普查機構上報的數據和審核報告單。
(四)數據匯總。
國務院農普辦對驗收後的普查數據進行匯總。
(五)數據反饋與歸檔。
普查數據經國務院農普辦評估後進行反饋並歸檔。
四、數據處理軟件
普查數據處理軟件由國務院農普辦統壹開發,包括:移動采集終端管理系統、PDA數據采集程序、普查數據處理系統等。移動采集終端管理系統和普查數據處理系統分別在國家、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兩級部署。
(壹)移動終端管理系統:負責PDA的註冊管理;完成數據采集應用程序、普查制度、程序補丁包、普查制度修訂包和培訓教材等相關數據向PDA推送等任務。
(二)PDA數據采集程序:負責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的數據采集。完成數據初審、數據上傳等任務。
(三)普查數據處理系統:由數據采集報送、數據交換和數據處理三個中心構成。省級數據采集報送中心接收所轄地區PDA端上傳的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的普查數據、采集與報送行政村和鄉鎮的普查數據,並由數據交換中心將數據傳送到省級數據處理中心,同時與國家級數據交換中心進行定時同步。縣、地市和省級統計人員登錄省級數據處理中心進行數據審核與查詢,並在報告期將凈化後的數據和審核報告單通過數據交換中心提交到國家。省級數據匯總工作在省級數據處理中心完成。
國家級數據交換中心將同步到的省級普查數據傳送到國家級數據處理中心;國家級統計人員登錄國家級數據處理中心瀏覽、查詢普查數據;根據省級農普辦上報的審核報告單進行數據審核與驗收,並完成數據的匯總、反饋與歸檔等工作。
普查數據處理系統示意圖
五、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壹)鄉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鄉級普查機構要具備必要的數據處理辦公環境和網絡環境,2臺以上計算機、1臺筆記本電腦、1-2臺激光打印機、防病毒系統、大容量移動硬盤等。同時,根據本地區業務情況為壹線普查員配備PDA。
(二)縣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縣級普查機構必須具備專用的數據處理辦公環境,100M以上局域網和2M以上與地(市)級、省級及國家級統計內網接入的網絡環境,4臺以上計算機、2-3臺激光打印機、客戶端安全管理系統等。
(三)地市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地市級普查機構必須具備必要的數據處理辦公環境,具備100M以上局域網和10M以上與省級、國家級統計內網接入的網絡環境, 8臺及以上計算機、2-3臺激光打印機,客戶端安全管理系統以及UPS供電環境等。
(四)省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1.移動終端管理平臺:配備3臺服務器,含操作系統、相應的數據庫軟件和應用中間件。其中,PDA不超過10萬臺的省,配備1臺低檔服務器用作數據庫服務器,1臺低檔和1臺中檔服務器用作應用服務器;PDA超過10萬臺的省,配備1臺低檔服務器用作數據庫服務器,2臺中檔服務器用作應用服務器。
2.普查數據處理系統:
——數據采集報送中心:配備4臺服務器,含操作系統、相應的數據庫軟件、應用中間件和消息中間件。其中,2臺中檔服務器用作數據庫服務器,2臺低檔服務器用作應用服務器。
——數據交換中心:配備6臺服務器,含操作系統、相應的數據庫軟件、應用中間件和消息中間件。其中,2臺低檔服務器作為前置交換服務器,4臺中檔服務器作為交換數據庫服務器。
——數據處理中心:配備6-8臺服務器,含操作系統、相應的數據庫軟件、應用中間件和消息中間件。其中,2臺高檔服務器用作數據庫服務器,4-6臺中低檔服務器用作應用服務器(農戶數量不超過1000萬時,配備4臺;超過1000萬時,配備6臺)。
3.安全設備:配備1套網頁漏洞檢測工具,1臺數據庫安全審計系統,2臺應用防火墻,1臺堡壘主機,互聯網出口處1臺DDoS防護設備。省級身份認證系統(在二經普統壹配置的基礎上或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進行升級和擴容),用戶容量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配備。
4.其他設備:配備2臺負載均衡交換機,2臺光纖交換機和2臺存儲設備。
5.網絡環境:互聯網接入帶寬大於100M。
6.機房環境:要求機房承重荷載、用電負荷、空調系統及供配電符合國家相應的標準規範;要求機房分區,數據采集報送中心要放入互聯網專區(DMZ區),數據交換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要放入等級保護的本項目專區。
設備配置參數參考附件。
(五)國家級數據處理環境要求。
(略)。
六、數據處理人員配備要求
為保證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采集、處理和系統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應設立數據處理相關技術工作崗位,建立崗位責任制,配備相應的數據處理人員。其中,省級數據處理人員配備要求如下:
1.組織協調:1人。負責數據處理相關工作的組織和協調。
2.系統管理:1-2人。負責系統軟硬件的運維管理和相關技術支持等。
3.網絡管理:1-2人。負責網絡環境的運維管理和相關技術支持等。
4.應用管理:4-6人。負責各應用系統的管理和相關技術支持等。其中,移動終端管理平臺1-2人;數據采集報送中心1人;數據交換中心1人;數據處理中心2-3人。
5.安全管理:1人。負責信息安全管理。
6.機房管理:1人。負責機房環境的管理。
7.PDA管理:1-2人。組織地市級農業普查辦公室進行PDA的驗收和發放,聯系並指導上網卡的登記註冊等工作。
七、安全保密
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依托於網絡進行,信息網絡的安全保密管理是壹項重要的工作,必須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管理要求和技術標準進行安全管理,在數據處理中采取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各級農普辦要按照國家相關的安全保密管理要求制定本級的三農普數據處理安全保密管理辦法。
省級節點在系統部署時,應遵循專區專域的原則,並對數據庫等重要系統的訪問采取最小授權的白名單訪問控制策略。省級和國家級的數據交換通過統計專網進行。地市和縣級農普辦數據處理要按照三農普數據處理安全保密管理辦法開展工作。
各級數據處理人員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規定,對經手的普查資料嚴格保密。
八、技術培訓
三農普數據處理技術培訓工作根據業務情況分級或跨級組織與部署。
九、數據處理經費
按照財政分級負擔原則和《全國農業普查條例》,普查數據處理設備由各級財政分別負擔。國家農普辦將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申請三農普數據處理專項設備的中央投資。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現行投資政策規定,中央財政資金只能用於中西部地區的普查設備補助。請各級普查機構提早做好普查數據處理設備經費的申請和落實工作。
十、組織實施
國務院農普辦設立數據處理組,統壹部署、組織和實施三農普數據處理工作。
各級普查機構應按照國務院農普辦的組織形式,成立數據處理組。各級數據處理組接受上級數據處理組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並在本級農普辦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級的數據處理工作。
(壹)準備階段。
主要任務是做好三農普數據處理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制定三農普數據處理方案和實施細則;制定有關數據處理的各類標準;數據處理軟件和硬件的采購;組織數據處理工作試點;數據處理軟硬件的技術培訓;數據處理環境的搭建等。
(二)數據處理和上報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組織普查員完成普查數據的現場錄入和數據上傳;組織鄉級普查機構進行數據的網上報送;組織完成數據審核、驗收、匯總和數據歸檔等工作。
(三)資料開發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完成三農普匯編資料的分類匯總等工作。
(四)工作總結階段。
從工作組織、系統環境保障,技術方案、主要問題及經驗等方面,對本次數據處理工作進行認真總結。
十壹、工作任務
各級普查機構數據處理工作任務如下:
(壹)國家級。
1.負責制定數據處理工作方案與實施細則。
2.負責制定數據處理設備配備方案和組織數據處理設備的采購。
3.負責數據處理軟件的研制與開發。
4.負責國家級數據處理環境的準備和部署,負責系統安全。
5.負責組織國家級數據處理試點工作。
6.負責組織編寫數據處理軟件操作手冊。
7.指導省級數據處理工作和負責相關的技術支持。
8.接收省級上報的普查數據。
9.負責審核、驗收、匯總、備份及歸檔普查數據。
10.完成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二)省級。
1.負責制定本省的數據處理方案和實施細則。
2.負責組織接收並驗收采購的數據處理設備。
3.負責組織落實省級數據處理試點工作。
4.負責本省數據處理環境的準備和部署,負責系統安全。
5.負責本省相關的數據準備和PDA端的數據推送。
6.協助本省資產管理部門進行PDA設備及IT資產的管理。
7.指導地市級數據處理工作和負責相關的技術支持。
8.接收普查數據,並進行數據備份。
9.審核本省普查數據,並向國務院農普辦提交審核報告。
10.完成本省的數據匯總。
11.完成本省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三)地市級。
1.負責制定本地市的數據處理工作計劃與細則。
2.負責組織接收並驗收采購的數據處理設備。
3.負責本地市數據處理環境的準備及系統安全等工作。
4.協助本地市資產管理部門進行PDA設備及IT資產的管理。
5.指導縣級數據處理工作和負責相關的技術支持工作。
6.對本地市數據進行審核。
7.完成本地市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四)縣級。
1.負責制定本縣的數據處理工作計劃與細則。
2.負責組織接收並驗收采購的數據處理設備。
3.負責本縣數據處理環境準備和系統安全等工作。
4.協助本縣資產管理部門進行PDA設備及IT資產的管理。
5.指導鄉級數據處理工作。
6.對本縣數據進行審核。
7.完成本縣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五)鄉級。
1.負責制定本鄉鎮的數據處理工作計劃與細則。
2.負責本鄉鎮數據處理環境準備和系統安全等工作。
3.組織本鄉《鄉鎮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的數據錄入與上報工作。
4.組織和指導普查員註冊PDA,接收和裝載省級普查機構推送的數據。
5.組織和指導普查員利用PDA對《農戶普查表》、《規模農業經營戶普查表》和《農業經營單位普查表》的數據進行現場采集、初審與上傳。
十壹、時間進度安排
(壹)軟件開發。
2016年9月底前,完成數據處理系統的開發。
(二)系統環境準備。
2016年10月底,完成數據處理軟硬件設備采購,搭建好系統環境。
(三)數據處理試點。
2016年10月底,完成數據處理試點工作。
(四)數據處理軟硬件培訓。
2016年11月底前,完成數據處理軟硬件培訓工作。
(五)數據采集與處理。
參見三農普方案。
(六)數據處理工作總結。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數據處理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