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拆換式市場選擇模式
日本跨國公司拓展國際營銷市場壹般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首先是市場調研階段。
市場調研主要包括產品需求和市場份額、銷售和投資回收率、國家風險和經營風險預測等。,以抓住新市場的機遇。
其次,市場進入階段。與美國企業相比,日本企業在進入市場的營銷策略中註重銷量(短期收入),壹般通過低價擴大銷量來彌補收入的低下。在進入國外市場的過程中,日本企業采取了靈活的方法,主要包括:瞄準不太激烈的市場;努力讓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特色,根據市場特點做商品規劃;低價銷售;提供優質的商品和完善的服務;發展強大的銷售渠道;積極開展廣告和促銷活動。這裏的順序是:制造和開發適合市場的產品——制造低價格——高質量的商品和高質量的服務——促銷行為。
最後,市場拓展階段。在市場進入階段,日本企業采用低價銷售吸引顧客,滿足初期促銷活動的需要;壹旦產品被消費者接受,就會提高價格來增加利潤。由此看來,日企的長期目標仍然是保證利潤。不同的是,日本企業的營銷策略在市場進入階段采用低價策略,在市場擴張階段采用名牌發展策略。在不同的擴張時期,日本培育了不同的明星企業和名牌產品。比如50年代中期,明星產業是纖維工業和鋼鐵工業;50年代末是機電、造船、煉油業;60年代是汽車、家電、石化行業。具體到名牌產品,豐田的皇冠車就是壹個突出的例子。當豐田在50年代中期第壹次向美國出口皇冠汽車遭遇慘敗後,豐田的技術人員在1961年本著爭強好勝的精神開始開發新的皇冠汽車,並最終使這款車成為豐田的主要名牌汽車之壹。自1969年以來,皇冠汽車的年產量壹直位居世界大型汽車公司前15名,至今仍是國際市場上最暢銷的汽車之壹。
二、移植公司分包模式
毋庸諱言,價格競爭力是日本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基礎。那麽,是什麽力量使日本企業形成強大的價格競爭力,並使其長期支撐?壹般經濟學家認為是日本的低工資制度。事實上,低工資因素在日本已經消失,大量數據顯示,分包制度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式的分包制度,不僅僅是訂貨方和供貨方根據合同進行的簡單分工,更是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競爭關系中強者和弱者之間建立在支配和從屬基礎上的不平等分工結構。分包商再將加工生產過程分包給下屬企業,形成金字塔分包結構。在價格形成方面,核心企業和分包企業經常就生產量、交貨時間和價格等問題進行協商。當分包企業的制造成本上升時,核心企業要求其更新設備和引進新的生產方法,必要時,核心企業還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幫助。核心企業每年都會要求分包商降低成本,達不到降低成本要求的企業會停止訂貨,中斷分包關系。具體定價部門是核心企業的采購人員和計劃部門。前者負責向分包企業提供協助和指導、信息收集和聯絡,後者負責具體訂貨和價格談判。他們對供應商的設備和生產條件非常熟悉,可以進行詳細的成本核算,最後算出單價。交易關系建立後,核心企業的采購人員與分包企業頻繁接觸,以獲取信息,形成核心企業與分包企業之間的合作親密關系。分包企業和再分包企業的關系也是這樣形成的。這就是日本出口產品便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