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人類是什麽時候第壹次登上月球的?

人類是什麽時候第壹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4日,乘載3名宇航員的阿波羅11號安全地濺落到太平洋中。經過18天的隔離,確信宇航員沒有被月亮上的微生物汙染,尼爾·阿姆斯特朗、愛德文·奧爾德林和邁克爾·科林斯3位宇航員才從阿波羅11號下來。他們的這次20世紀的旅行為太空探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次月球登陸開辟了太空探測的新紀元。

照片人物

愛德文·奧爾德林

愛德文·奧爾德林,1930年1月20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蒙特克萊。他是第二個登上月球的美國航天員,並創航天器艙外活動記錄。1951年畢業於紐約西點軍校後,任空軍飛行員。曾在朝鮮執行飛行戰鬥任務。1963年他撰寫有關空間軌道力學的學位論文,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後來被選為航天員。1966年11月11日他同 J.A.洛弗爾參加4天的“雙子星座”12號飛行,出艙進行了5.5小時的太空行走,證明人體在宇宙真空中能夠有效地活動。“阿波羅”11號飛船載著愛德文·奧爾德林、尼爾·阿姆斯特朗和邁克爾·科林斯於1969年7月16日升空,飛向月球。4天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靠近月球靜海邊緣的地方著陸,在月球上采集巖石標本、拍攝照片和建立科學試驗裝置。他們完成月面上的活動後,駕駛登月艙在繞月軌道上與科林斯駕駛的指揮艙會合。這次飛行於7月24日濺落在太平洋而告結束。

邁克爾·科林斯

邁克爾·科林斯,1930年10月3l日出生於羅姆。他是美國航天員,“雙子座”10號的副駕駛員,“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月飛行的指令艙駕駛員。西點軍校畢業後調住空軍。曾任空軍試飛員,1963年參加航天計劃。他和J.W.揚乘“雙子座”10號於1966年7月 18日發射升空。在與目標火箭“阿金納”會合後,利用“阿金納”的發動機繼續推向764千米創紀錄的高度,然後科林斯離開飛船,準備把測試微隕星的儀器安裝在“阿金納”上,但是失敗了,只是從“阿金納”取回了壹件儀器。由於“雙子座”飛船的燃料不足,他縮短了艙外活動的時間,於21日返回地球。他還同尼爾·阿姆斯特朗、愛德文·奧爾德林參加了“阿波羅”11號飛行。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球上著陸,科林斯留在指令艙,在97——121千米的高度上繞月飛行。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的登月艙同他的指令艙重新對接。次日他們離開月球軌道,於7月24日濺落在太平洋上(他敘述這次降落的著作《傳播火種》於1974年出版)。這是他最後壹次飛行。1969年任助理國務卿。1971年加入史密森學會董事會。

尼爾·阿姆斯特朗

尼爾·阿姆斯特朗 ,1930年8月5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沃帕科內塔。他是美國航天員,第壹個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16歲生日時成為持有執照的飛行員, 1947年為海軍飛行學員。他在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市珀杜大學學習航空工程,1950年因朝鮮戰爭爆發而中斷學業。朝鮮戰爭中他曾被擊落1次,曾3次獲得空軍獎章。1955年成為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NACA),即後來的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民用飛機研究飛行員。飛行時間在1100小時以上,試飛過各種超音速殲擊機以及X—15火箭飛機。 1962年他同第二組航天員壹起參加了航天計劃。 1966年3月16日,阿姆斯特朗作為“雙子座8號”的指揮艙駕駛員與D.R.斯科特壹起同“阿金納”無人駕駛火箭會合,並第壹次完成了手控空間對接機動飛行。對接後壹臺火箭發動機發生故障,他們被迫與“阿金納”脫離。隨後,阿姆斯特朗重新操縱“雙子座8號”航天器在太平洋上緊急濺落。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同愛德文·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壹起乘“阿波羅1l號”飛船飛向月球。4天後於美國東部夏令時(EDT)下午4時18分,由他手控操縱“鷹”號登月艙在寧靜海西南邊緣附近的平坦地帶著陸。7月20日東部夏令時下午10時56分,阿姆斯特朗從“鷹”號登月艙走下來,踏上積滿塵土的月球表面,並說:“對壹個人來說,這只是小小的壹步,但對全人類來說,這卻是巨大的飛躍”。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離開登月艙,用2個多小時的時間設置科學儀器、采集月球表面標本並拍攝了大量照片。7月21日,他們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時36分後重新起飛,與科林斯會合,開始了重返地球的航行。7月24日東部夏令時下午12時51分濺落於太平洋。隨後,對3名宇航員進行了為期18天的隔離檢疫,以防止可能帶回月球細菌。在隨後的歲月以及對21個國家進行的訪問中,他們因為開創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紀元做出了貢獻而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1971年,阿姆斯特朗從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辭職。1971年——1979年任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航空航天工程教授, 1979年後任俄亥俄州萊巴嫩市供應油田設備的卡德韋爾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背景介紹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月成功

到月球去!這是人類幾千年來所夢寐以求的願望。這個願望終於在1969年7月20日實現了。

這壹天,美國肯尼迪宇宙發射中心高高的發射塔旁,巨大的“阿波羅”11號載人宇宙飛船,在現場幾萬人的震天動地的歡呼聲中,在全世界10多億電視觀眾的期待的目光中,徐徐上天,向著地球的衛星,遠離地球38萬公裏的月球飛奔而去。

參加這次登月的3名宇航員是:隊長威爾遜、副手尼爾·阿姆斯特朗和愛德文·奧爾德林。壹路上,他們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揮下,精心操作著艙內的儀表,使飛船不斷地修正偏差,厘毫不差的向月球逼進。

7月21日,格林威治時間12點56分,“阿波羅”11號成功地在月球上著落。威爾遜等3人走下舷梯,腳踏在特蘭克裏梯死海上。當他們走完這歷史性的幾步後,威爾遜低頭看看,又四周環顧了壹下,此刻蔚藍色的地球正懸掛在月球的天邊。顯然威爾遜此刻十分激動,他說:“我,哈伯·威爾遜,以全人類的名義宣布,月球不屬於哪個國家,而是全人類的***用財富。”他停頓了壹下,“我們為全人類的和平而來”!這時全世界的電視觀眾突然發現畫面消失了,整整4分半鐘後,又出現威爾遜等三人在月球上如袋鼠般向前跳躍的鏡頭,只見他們拿出了美國國旗,安插在壹根金屬桿上。然後小心翼翼地搬來幾塊月球巖石作加固。由於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24。也就是說壹個要在地球上能越過2.2米,那麽在月球上他就能輕輕地越過像上海國際飯店那麽高的高度。所以盡管宇航員們的宇航服很重,有幾十公斤重,但在月球上仍然不能大意,用力過猛就要摔倒。威爾遜等三人駕著特殊的宇宙車在寂靜的月球上奔波著,他們采集了800多磅月球巖石,拍攝了大量的珍貴照片,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果的科學考察。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是美國花費了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資金建造起來的,美國自然對它寄予強烈的希望,希望這次登月不僅帶來科學上的突破,還有戰略上的重大意義。登月升空前兩周,威爾遜接到美國當局擬定的在月球向全世界發表的講話稿,其內容是:“我,哈伯·威爾遜,鄭重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擁有對月球的領土主權。美國人邁出每壹步都是美國領土的擴展。”而當威爾遜在月球上發表了完全不是這回事的講話後,軍方很是惱火,在威爾遜返回地球後,他被迫宣布“退休”,並警告他不能講出事實真相。與此同時,聯合國通過決議,月球歸人類***同擁有。直到20年後的1989年,威爾遜才打破沈默,講出了那為世界所矚目的4分半鐘裏所發生的事情。

神奇的阿波羅

進入白宮6個月之後,新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在心理上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因為那時,宇航局根據約翰·肯尼迪的命令在8年前開始的漫長的飛向月球的航行現在達到了目的地。執行這項任務的是阿波羅11號。它是壹項非常驚人的努力的頂點——為此作出了貢獻的有2萬個承包商和30萬個工人——雖然人們可以無休止地談論它是否值得花這麽多錢,但它的成功不可否認是美國的壹項勝利。

理查德·尼克松發表聲明指出,雖然探險在過去是“壹項寂寞的事業”,但“今天,宇宙空間旅行的奇跡已有宇宙空間通信的奇跡做伴;電視甚至能夠越過與月球之間的巨大的距離把極重要的發現立刻傳達到我們家裏來,使我們大家都成為直接參加者。”他所說的“大家”指的不僅僅是美國人,而是更多的人。看到的月球上著陸實況的是歷來電視最大數量的觀眾,約有5.28億人。

失敗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美國的宇宙空間科學,自其12年前的最初幾次失敗以來,已有長足的進展。1961年至1966年間“水星”號和“雙子星座”號的16次載人飛行已證明人能在宇宙空間生活和活動,而“巡航”導彈、“月球飛船”和“觀測者”號所送回的資料,證明月球表面對宇宙飛行員來說是安全的。曾經遇到過壹次可怕的挫折。1967年1月,阿波羅壹號在其發射臺上爆炸了,三個飛行員全部殉難。可是,在延擱了21個月之後,載人的阿波羅號的指揮艙卻飛上去了。在1968年末和1969年初,宇航局按照壹張嚴格的時間表辦事,每兩個半月發射壹艘阿波羅號飛船,以期在肯尼迪於1961年5月規定的最後限期之前完成任務:“在60年代終了之前”有壹個人在月球上著陸,並使他安全地返回地球。

1969年7月16日早晨9點32分,阿波羅11號飛船連同它的36層樓房高的土星5號火箭在肯尼迪角的 39A綜合發射臺發射了。在飛船上的是民航機長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兩個空軍軍官愛德文·奧爾德林上校和邁克爾·科林斯中校。土星號的第三級把他們送進了壹條118英裏高的軌道。把壹切工作系統檢查了兩個半小時之後,他們再度發動了第三級火箭,這使他們獲得了每小時24245英裏的速度,脫離地球大氣層向25萬英裏外的月球前進。

在離地球5萬英裏處,科林斯操縱名為“哥倫比亞”的指揮艙,使它與稱為“鷹”或簡稱L.M.的脆弱的登月艙正面相對。“哥倫比亞”和“鷹”互相壹鉤住,土星號的第三級就被拋棄了。航行的第二天,星期四,他們開動了“哥倫比亞”的發動機,使他們進入到星期六就可以在月球背面69英裏之內的壹條軌道上。在肯尼迪角時間星期五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爬過兩個運載工具之間的管道,進入了登月艙“鷹”號,那天黃昏,宇航員們就進入了月球的重力場。這時他們離月球已不到44000英裏,速度越來越快了。

星期六下午,他們把速度降低到每小時3736英裏,進入了繞行月球的軌道。航控臺(它們與設在休斯敦的國家宇航局載人宇宙飛船中心聯系的無線電報機)於7月20日星期日上午7點零2分叫醒他們,因為這壹天是預定在月球上著陸的壹天。在“鷹”艙裏,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把登月艙著陸用的四條難看的腿伸展出去。航控臺告訴他們說“妳們完全可以駛離船塢了。”於是,登月艙就和“哥倫比亞”分開,這時阿姆斯特朗說,“‘鷹’已經長了翅膀了!”下午3點零8分,他發動了宇宙飛船的引擎,於是他們朝著月球上的靜海飛去。

他們在離月球表面九點八英裏處進入了壹條低軌道,在壹片可怕的滿是高山和火山坑的月球荒野上飛行。這時,休斯頓的壹部計算機開始在他們的儀表盤上閃光,向他們發出警報。現在已如此接近目的地,他們當然不能回頭,於是他們就根據在休斯頓的壹個青年指導官員的指示向前飛去,阿姆斯特朗掌握著操縱器,奧爾德林不停大聲讀出儀器上顯示出的航行速度和高度。他們在下降的最後時刻,遇到了壹些麻煩。當阿姆斯特朗發現他們將落在廣闊的不可接近的西火山坑(因處於他們的目標之西4英裏處,故有此稱)時,“鷹”艙月球之間的距離已不到500英尺了。他向那火山坑外面飛去,但這計劃外的延長旅程,意味著他快要用完燃料了;他必須立即作出決定,要麽轉向那邊去,要麽冒墜毀的危險。就在這壹剎那,他前面的儀表盤上發出了兩道白光,顯出接觸月球字樣。“鷹”艙已經著陸了。

他說,“休斯頓,這裏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著陸。”這時是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東部日光節約時間下午4點17分42秒。

把儀器檢查了3個小時之後,兩個宇航員問休斯頓,他們可否省去預定的4個小時休息時間而就在現在下機。休斯頓回答說,“我們支持妳們這壹行動。”他們穿上了價值30萬美元的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艙內的壓力。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的梯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級階梯上他拉了壹根繩子,打開了電視照相機的鏡頭,讓五億人看到他小心地下降到荒涼的月球表現上去。

他的九號半B的靴子接觸到了月球表面,他說:“對壹個人來說,這是小小的壹步,但對人類來說,這是壹個巨大的飛躍。”這時是下午10點56分20秒。他拖著腳步在地上走來走去。他說,“月球表面是纖細的粉末狀的,它像木炭粉似的壹層壹層地粘滿了我的鞋底和鞋幫。我壹步踩下去不到壹英寸深,也許只有八分之壹英寸,但我能在細沙似的地面上看出自己的腳印來。”

阿姆斯特朗把那細粉放壹些在他太空衣的褲袋裏。接著,在他下艙後19分鐘,奧爾德林走到他身旁來說,“美呵,美呵,壯麗的淒涼景色。”阿姆斯特朗把壹根標樁打入土裏,把電視攝影機架在上面。樣子像蜘蛛的“鷹”艙離鏡頭60英尺遠,正處於電視圖象的中央,它後面就是外層空間的永恒的夜,這裏的重力是1/6個G,僅及地球上重力的16.6%。電視觀眾們看到這兩人像羚羊似的跳來跳去,並聽到奧爾德林說,“當我要失去平衡的時候,我發現恢復平衡是十分自然而又非常容易的事。”他樹起了壹面3英尺長5英尺寬的美國旗,它是用鐵絲縛在旗桿上的。奧爾德林向它行禮。他們還存放了壹個盛有76國領導人拍來的電報的容器和壹塊不銹鋼的飾板,上面標著下列字樣:“來自行星地球的人於紀元1969年7月第壹次在這裏踏上月球。我們是代表全人類和平地來到這裏的。”

他們壹面收集50來磅石塊供科學研究之用,壹面測量他們太空衣外面的氣溫:陽光下是華氏234°,陰處是零下279°。他們擺出壹長條金屬箔來收集太陽粒子,架起測震儀來記錄月球震動,還架起反射鏡來把結果送給地球上的望遠鏡。他們在半夜裏回到“鷹”艙,總***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時又37分鐘之後,發動引擎離開了月球。(航控臺說:“妳們可以起飛了。”奧爾德林說:“對!我們是這條航道上的壹號機。”)返回軌道之後,他們就和呆在“哥倫比亞”裏的科林斯會合。科林斯把兩個飛行工具重新鉤在壹起。他們就從管道裏爬過去和他呆在壹起,“鷹”艙則被放走而飄入太空,最後將墜毀在月球上。

上午1點56分,科林斯使“哥倫比亞”朝向地球,就發動引擎,使指揮艙擺脫了月球的引力。回程需要60個小時。那天晚上,宇航員們通過電視送到地球上來壹幅攝自17.5萬英裏外的地球本身的照片。奧爾德林說;“坐在這裏看著地球變得越來越大而月亮變得越來越小,這情景多美呵。”阿姆斯特朗說:“不管妳航行到哪裏,回家總是好事。”星期四,他們以每小時2.4602萬英裏的速度航行,在太平洋上空57英裏重新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在這壹階段的最關鍵時刻,宇宙飛船的擋板被四千度的高溫烤焦了。雲把指揮艙包圍起來,因此無線電聯系中斷了3分鐘。

守候著的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的雷達已探測到正降落的“哥倫比亞”在13.8英裏外,在3個83英尺的橙色和白色的降落傘下疾降。接著,這指揮艙就濺落在海面上,激起6英尺高的大浪,並傾翻了。但經艙內3人努力把舷邊的氣袋充了氣,就立即使它恢復了平衡。“大黃蜂”號上起飛的直升飛機在頭頂盤旋,引導這只飛船開往目的地。尼克松總統在艦橋上揮動雙筒望遠鏡。艦上的樂隊吹奏起了“哥倫比亞,妳是海上明珠”,在整個美國和許多外國城市裏,教堂鐘聲四起,氣笛長鳴,汽車駕駛人都按響了車上的喇叭。

材料:“阿波羅”計劃: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在20世紀60——70年代完成的登月計劃。該計劃於1961年5月宣布,但經過長時間的深入研究後,才選定在月球上著陸並返回的技術。最後的方案是采用月球軌道交會法,用強大的運載工具(“土星”V號)把50噸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軌道。建造了幾種登月運載工具(主要是大型火箭)和航天器。“阿波羅”航天器本身裝有較小的火箭發動機,當它接近月球時,能使航天器減速進入繞月軌道。而且,航天器的壹部分——裝有火箭發動機的登月艙能脫離航天器,載著宇航員登上月球,並返回繞月軌道與“阿波羅”航天器接合。第壹次載人“阿波羅”飛行,因發生了悲慘的事故而推遲,由於在壹次發射演習時,航天器突然著火,3名宇航員遇難。在幾次不載人的繞地球軌道飛行之後,於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載著3名宇航員繞地球飛行了163圈。“阿波羅”8號邁出了載人月球探測的第壹步,它從繞地球軌道進入繞月球軌道,在完成繞月飛行後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羅”9號在繞地球軌道上進行了長時間的飛行,對登月艙進行檢驗。“阿波羅”10號則飛入繞月球軌道,然後登月艙下降到距月面15千米以內,以檢驗其性能。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著陸,使逐步推進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達到高潮,N.阿姆斯特朗成為人類第壹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員。1970年4月發射的“阿波羅”13號,因氧氣瓶爆炸發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地回到了地球。其余的“阿波羅”飛行對月面進行了廣泛的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月球巖石標本,並把許多儀器安裝在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如太陽風實驗和月震測量等。“阿波羅”計劃的最後壹次飛行——“阿波羅”17號是在 1972年12月進行的。

  • 上一篇: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怎麽用不了了
  • 下一篇:文件丟失了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