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國物流業的現狀分析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流服務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出現。我國物流業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大量傳統運輸服務和“類物流”服務企業依然存在。當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壹些傳統的大型倉儲運輸企業已經放棄了過去單壹的服務模式,轉投第三方物流服務商;許多新註冊的民營物流企業和外資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相繼成立,沿海發達地區出現了壹些能夠提供綜合服務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當然,自給自足的物流服務在企業中還是常見的。許多生產和流通企業擁有並保持自己的運輸、倉儲和裝卸服務的物流設施。自營物流服務仍是工商企業獲取物流服務的重要來源。總的來說,目前能夠提供全方位全程物流服務的物流企業還是少數。
根據中國物資儲運協會對200多家物流及相關企業的調查,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提供的綜合性、全流程物流服務不到總需求的5%,很多還停留在貨代、倉儲、庫存管理、搬運、幹線運輸等方面。物流企業整體規模較小。除了新興的外資和民營企業,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都是由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糧食、交通等部門的儲運企業轉型而來。企業資源不整合,集約化經營優勢不明顯,規模效益難以實現。
筆者認為,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壹,在管理體制上,行業分割、地方封鎖、競爭不規範等問題是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主要障礙。長期以來,我國按照不同的運輸方式實行部門管理體制,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層級。這種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割裂了物流流程,在壹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壹些地區地方保護思想嚴重,對本地和外地物流企業采取不同政策,影響了物流資源的整合和壹體化運營。
二是專業化程度不足,服務功能單壹。目前,我國從事第三方物流的企業受技術水平和管理理念的限制,物流服務不全面。大部分只能提供單壹或細分的物流服務,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倉儲、運輸和城市配送。包裝、配送加工、配送、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單據、票據等相關增值服務不多,大部分企業無法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專業的壹體化物流服務,尚未形成統壹整合。
第三,我國物流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甚至壹些大型物流企業也很少達到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標準。國外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表明,物流企業屬於規模效益明顯的企業。如果企業規模更小,運營成本更高,企業競爭力進壹步降低,規模效益難以實現,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與跨國物流集團相比,國內物流企業無論是規模還是市場份額都相形見絀,尚未形成能與之抗衡的大企業。
第四,物流專業人才嚴重短缺。目前,我國物流發展最重要的瓶頸之壹是缺乏優秀的中高級專業物流管理人才。中國的物流研究和教育仍然落後。由於物流概念引入時間短,高校開設的物流課程不能滿足現代物流行業的需求,物流知識普及不夠?!- empirenews.page - ][/!帝國新聞。page-]我先尷尬了?做這件事的最好方法是什麽?哎?妳想等到那壹刻嗎?妳在做什麽?/p & gt;
第五,物流觀念落後。目前,大部分物流企業和其他企業對第三方物流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大部分企業對第三方物流還心存疑慮,經常自行組織物流系統,拒絕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另壹方面,受傳統觀念和壹些硬件條件的影響,目前大多數物流企業往往專註於某壹項具體業務,而無法整合物流供應鏈。在壹些發達國家,第三方物流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原因之壹就是他們擁有先進的物流理念,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實現第三方物流帶來的壹系列優勢,如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等,從而促進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第二,第三方物流
-物流的發展趨勢
物流的概念最早形成於美國,最初指的是物流補給。20世紀60年代,日本制造業將其引入生產領域。物流不僅從工廠開始,還包括從原材料采購、加工生產到產品銷售、售後服務,直至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的整個實物流通過程。
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出現了專業的物流組織。20世紀90年代,隨著分工的進壹步深化,企業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將資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核心業務中,尋求社會化分工合作帶來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正好為此提供了物質支持,第三方物流的思想就是為滿足這種需求而產生的。第三方物流既不是傳統的供方物流,也不是傳統的需方物流,而是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模式由物流服務的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是專業物流企業整合各種資源後,為客戶提供包括設計規劃、解決方案、具體物流業務操作在內的全部物流服務的活動。壹方面迎合了個性化需求時代企業間專業化協作的變化要求,另壹方面實現了物流進出壹體化,提高了物流服務質量,加強了供應鏈的整體控制和協調,實現了供應鏈整體最優。20世紀以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
第壹,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基礎。物流信息化包括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采集的數據庫和編碼、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的標準化和實時傳遞、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因此,條形碼技術、數據庫技術、電子訂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快速反應和有效客戶響應、公司資源規劃等技術和概念將在物流行業得到廣泛應用。物流的普遍信息化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從整體上節約人力資源,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更重要的是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整合業務流程,最終建立高效的運營模式。因此,信息化是所有現代物流活動的基礎。沒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都無法在物流領域使用,而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物流領域的運用將徹底改變世界物流的面貌。
第二,人脈。物流網絡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結果。物流的網絡化是指物流信息的網絡化,也指物流實體的網絡結構。第壹點已經討論了物流信息的網絡化,這裏主要討論後者。在傳統的交易過程中,商流和物流是齊頭並進的,而在第三方物流中,商流和物流是分離的,這就要求現代物流要有壹個完善健全的物流網絡體系,以加強企業之間、企業與供應商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相互協調與合作,使網絡上各點之間的物流活動保持系統性和壹致性。分散的物流單元只有形成網絡才能滿足現代化生產和協作的需要。
第三,智力?!- empirenews.page - ][/!帝國新聞。page-] t "柾栧“饕餮?請寫壹下康腦順路?哎?拿範ā ⒃很難嗎?有多遠?啤酒有多遠?背誦小臀橢圓樹的目的是什麽?妳的價值是什麽?柚子?妳怎麽了?丁?哎?籌錢,拍照,拍照,出書。⑨遠材?嗨?有多遠?墓?求上學?很尷尬嗎?中午?有什麽問題?妳拿著劍嗎?妳在制造麻煩嗎?殉難?妳怎麽了?妳怎麽了?那個傷疤愈合了?哎?轎子和髕骨有什麽區別?哎?哎?妳有什麽計劃?戳蠍子,舔低俗?是不是像壹記耳光?[6]參見[5]?⒘ㄓ?訓練男人?⒄我怎麽能偷灤河當我吹我的包回來?奈威,髂J劍?/p & gt;
第四,綠化。傳統物流是單向的,只關註從資源產地到產品消費地的物流活動,不關註產品消費後廢棄物的物流活動,只關註帶來經濟價值增值的物流活動,忽略了這種活動對資源和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第三方物流不僅重視傳統物流中的單向流,也足夠重視相對於這種流的逆向流。換句話說,第三方物流是壹種“雙向”的物質循環流動,可分為兩大循環:內循環支持經濟系統內部的資源循環利用,外循環支持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循環物流克服了原有單向物流模式的局限性,可以大大減輕物流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因此,循環物流的本質是壹種綠色物流,是當前發展循環經濟的客觀要求。
第三,第三方物流在中國的發展
面對國外物流企業紛紛湧入中國市場,中國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迅速進行管理創新。作者認為:
壹是轉變觀念,加強管理。由於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們對現代物流的認識和實踐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對於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需要建立壹體化的物流理念和可持續的循環供應鏈。從整個系統來看,必須以客戶為核心,協調從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到最終消費者的產、供、銷全過程中的各種因素,以降低客戶的總物流成本為目標,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服務管理方案,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同時也要重視售後服務,通過調查反饋信息,找出服務工作中的不足,鞏固現有客戶關系,發掘潛在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認清形勢,發揮自身優勢,超越傳統功能性物流服務的管轄範圍,對於其他企業而言,也應改變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大而全”的業務組織理念,采用傳統的自營物流模式,專註核心業務,外包物流,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第二,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物流企業核心技術,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從行業角度來看,我國發展物流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為了提升核心技術,中國物流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通過信息技術降低消耗和成本,提供與國際物流企業相同或更好的增值服務,即根據客戶需求提供超常規的服務,或提供超常規的服務。第三方物流企業要通過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來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實現物流全過程的管理,指導企業的實際經營實踐。目前,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從自身的組織和決策機制入手,借助信息技術整合各種物流功能,完善信息系統和網絡,變單項服務為全方位服務,逐步將目前市場上的“分包”轉變為壹站式的“全包”或“總承包”。充分發揮專業物流管理人員的經驗和技能,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和有效的增值服務,從而降低終端消費者的機會成本,滿足客戶需求?!- empirenews.page - ][/!- empirenews.page - ]?/p & gt;
第三,積極與國外物流企業結盟,選擇最佳戰略聯盟夥伴。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存在經濟實力不足、經濟效益低下、缺乏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等問題,這也導致我國很少有企業能夠具備全球戰略眼光,構建基於全球經濟壹體化的全球經營戰略。而國外物流企業大多規模大,實力強,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因此,與這些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通過參股或契約安排的模式,可以使中國物流企業借助國外聯盟夥伴提升競爭優勢,通過合作以供應鏈整體優勢參與競爭,實現互利共贏。同時,由於物流服務的復雜性,單個物流服務商往往很難從整體上實現對物流運作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物流服務,給客戶帶來高滿意度。通過與相關物流企業的戰略聯盟,物流企業可以利用夥伴企業的物流服務資源為客戶提供“壹站式”服務,提供市場份額和競爭力,進而從聯合營銷和銷售活動中獲益。與國外物流企業結盟,有助於我國物流企業建立壹體化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參與國際競爭,快速走出傳統管理誤區和現實問題,在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四,積極培育物流市場,優化資源整合和配置。中國的市場經濟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政府應該在發展第三方物流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盡快構建順暢的物流體系,打破物流管理中的行業分割和區域分割,培育健康的物流市場。目前我國物流企業業務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導致現代物流技術難以在這些企業中得到有效發揮。物流公司種類繁多,規模和水平參差不齊,阻礙了物流資源的優化整合和結構的協調發展,影響了大型專業物流服務的拓展。因此,國家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出臺物流作業標準和相關扶持政策;明確統壹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國家物流產業政策、物流網絡規劃和統壹布局;要落實和規範市場準入制度,規範各種物流行為。同時,也要規範政府自身的行為,明確政府在物流市場中的職能,確實要加強政府對物流市場的宏觀管理。
第五,加快物流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立長效機制。從國外物流發展的經驗來看,企業要求物流從業者具備相當的物流知識和實踐經驗。調查顯示,美國約965,438+0%的物流高管擁有學士學位,565,438+0%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24%的人擁有物流運輸碩士學位。雖然物流從業者在國內已初具規模,但大多是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的,真正懂物流科學的高層次管理人才並不多。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物流人才的重要性也已經被人們所認識。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應發揮教育的作用,進壹步加強物流學科建設,建立物流研究機構,解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加快人才培養;同時,要廣泛開展物流從業人員職業教育,加快培養各級物流人才。從企業角度,也要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和再教育,為企業員工的再教育提供便利條件,重視物流人才的引進,優化物流人才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