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如何完善企業信息化建設

如何完善企業信息化建設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信息化建設實施條件  

1.建設企業信息化內容 對企業信息化內容的認識,許多人認為“購買壹些硬件設備、聯上網、開發壹個應用系統並給以壹定的維護就是實現了企業信息化”,這是片面的理解。企業信息化雖然是要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並貫穿其始終,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業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把握機會,做出正確決策,增進企業運行效率,最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水平。企業信息化的目的決定了企業信息化是為管理服務的,所以,企業信息化決不僅僅是壹個技術問題,而是與企業的發展規劃、業務流程、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據建設企業的發展要求和信息技術的特點,建設企業信息化內容應為:

1.建立適應信息技術要求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模式包括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業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為依據,建立起企業的總體數據庫。該總體數據庫分為兩個基本部分,壹個基本部分是用來描述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中的實際數據及其關系;另壹個基本部分則是用來描述企業高層決策者的決策信息。

3.根據不同類型企業情況,建立起相關的各種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生產(CAM)、管理信息系統(MIS)、這些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及管理系統構成企業信息技術的核心內容,實現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管理活動中各項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傳輸、分析和利用,為企業高層提供決策依據。

4.建立Intranet,提供企業內部信息查詢的通用平臺,並利用這壹網絡結構,將企業的各個自動化與管理系統及數據庫以網絡的方式進行重新整合,從而達到企業內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聯通Internet.企業可以通過Internet獲取大量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信息,充實自已的信息資源,同時,還可以向外部發布企業生產經營等公開的信息。

6.企業信息化實施條件

國內外經驗表明,企業開展信息化需要具備壹定條件,那麽企業信息化建設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才可能成功實施呢?

1.企業要有信息化的內在需求;

2.要有壹個企業信息化的總體規劃;

3.要有基本的技術和管理基礎;

4.要有自己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5.企業信息化要與技術進步、管理創新和觀念更新相結合;

6.要選擇壹個好的合作夥伴;

7.要有壹個信息主管來統帥;

8.要有專門的部門來實現。

2、建設領域開展企業信息化需註意的問題

1.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感。事實上,在新的形式下,企業不開展信息化就沒有出路。

2.統籌規劃,分布實施。企業信息化工作是壹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壹蹴而就,必須在總體規劃下,本著急用先上的原則,分布實施。

3.處理好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關系。引進先進技術產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關鍵,自主創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設本身就是創新的過程,在技術創新的同時,註重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註重實效,切勿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業信息化方案必須考慮幾個原則:效益原則,包括社會效益、管理和經濟效益;實用性和先進性原則;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原則;開放性原則;彈性適應原則;安全可靠性原則。

企業信息化建設範圍  如何更好地促進當前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最首要的壹點就是要搞清楚,該企業搞信息化的範圍究竟是什麽。企業信息化是壹個很廣泛的概念,總的來說就是廣泛利用信息技術,使企業在生產、管理等方面實現信息化。具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企業在生產當中廣泛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如生產設計自動化(CAD)、自動化控制、智能儀表、單板機的運用等等,凡是用到電子信息技術的都是企業信息化的壹部分。

2.企業數據的自動化、信息化。用電子信息技術對生產、銷售、財務等數據進行處理,這是最基礎的、大量的數據信息化過程。

3.更高層次的輔助管理、輔助決策系統,Intranet、Extranet、制造資源計劃(MRPII)、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辦公自動化(OA)等都是用來輔助管理、輔助決策的,這是更高層次的信息化。

4.稅務會計籌劃企業利潤。企業稅務會計在多種納稅方案中通過事先籌劃,合理安排公司籌資、投資、經營、利潤分配等財務活動,針對采購、生產經營以及內部核算等進行合理決策,利用國家法規積極稅務籌劃,既保證企業完成利稅義務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降低稅收負擔,也提高了稅後利潤,實現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譬如,航信軟件“懂稅的ERP” 產品與國家涉稅系統進行信息傳遞與要素延續,對企業經營過程涉及的諸多

稅種進行業務處理,為企業管理決策獻計獻策,為創利打下堅實基礎。

  • 上一篇:去公園日記結尾怎麽寫作文
  • 下一篇:如何判斷企業提供的銀行信用等級A、AA、AAA?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