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芯片領域圍堵封殺中國的計劃早就來勢洶洶,壹度拉攏亞太盟友炮制“芯片四方聯盟”,此前力推的“印太經濟框架”同樣主打芯片供應和數字經濟。荷蘭的拒絕配合,使得荷蘭光刻機生產企業阿斯麥近期成為了美國政府施壓的對象。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務委員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劉英在接受長安街知事專訪時表示,美國種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在遏制中國的同時也嚴重損害相關領域的歐企利益,歐盟看得清清楚楚。美國試圖在芯片上去中國化,實際上是去美國化,保護了落後產能,也自絕於全球化。
知事:美國向歐洲喊話跟進對中國的芯片限制,為何這次不靈了?
劉英:原因在於中美在全球芯片領域的地位變化,以及美國在全球芯片供應鏈中去全球化、去中國化違背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科技規律。
從需求側來看,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方和半導體市場,也是ASML的重要客戶。2021年,我國芯片消費近2000億美元。伴隨著我國成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產銷國,到2030年,我國芯片需求全球占比將達到50%,而美國則會銳減到20%以內。市場需求在哪兒,利益就在哪兒,荷蘭壹清二楚。
從供給側來看,中美正好形成壹升壹降的發展態勢。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制造能力中的份額已經從1990年的37%,下降到2022年的10%,而中國則提高至超過30%。而且,中國在制造業領域具有絕對的系統優勢、成本優勢和供應鏈優勢,歐洲芯片產業與中國市場已經深度利益綁定,荷蘭芯片相關的關鍵原材料90%來自中國。
美國逆全球化、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芯片供應鏈去中國化”企圖昭然若揭。多年的制造業外移,導致美國制造業低端空心化、中端去競爭化、高端則試圖去中國化。無論是奧巴馬的“再工業化”,特朗普的“買美國貨,雇美國人”,還是拜登上臺提出的《無盡前沿法案》《芯片與科學法案》等,都是為了促進制造業回流。
美國種種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在遏制中國的同時也嚴重損害相關領域的歐洲企業的利益,歐盟各國對美方自私自利的做法看得清清楚楚,也非常警惕,因此並不願意無條件跟著美國的指揮棒起舞。
三大傷害
知事:美國在芯片領域拉幫結派、屢下狠手,對全球芯片供應鏈帶來哪些傷害?
劉英:美國在芯片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對中國豎起“小院高墻”,幹擾中美兩國企業正常貿易合作,還試圖建構芯片供應鏈聯盟和網絡來圍堵中國,用心險惡。
這種做法對全球芯片供應鏈帶來了三大明顯破壞:首先,對全球供應鏈帶來嚴重破壞。疫情爆發疊加烏克蘭危機,全球出現了缺芯、缺箱、少櫃等現象,供給沖擊時有發生。美國在此時火上澆油,芯片供應鏈由原來追求低成本和高收益,轉向了對更高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訴求。
其次,破壞供應鏈的發展趨勢。在美國的推動下,全球芯片供應鏈由原來的全球化,向著近岸化、本地化、多元化甚至去中國化的方向發展,其實質是逆全球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是犧牲全球利益來服務美國利益。
最後,阻礙供應鏈的正常運轉。全球經濟在美聯儲激進加息、烏克蘭危機等沖擊下下行壓力加大,亟需重啟貿易這壹經濟增長引擎以促進世界經濟復蘇,這就需要經濟全球化,和開放、穩定、高效的全球供應鏈。美國無視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破壞現有芯片產業高效協作布局,損害的是全球***同利益。
四大破壞
知事:美國把芯片等高科技當作打壓競爭對手的戰略工具,對世界造成什麽影響?對美國自身沒有破壞嗎?
劉英:美國把芯片等高科技當做國家競爭手段,實際上破壞了全球芯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禁錮了芯片等全球科技交流的國際合作,拉低了全球芯片等高科領域叠代前進的腳步,降低了芯片等全球高科技給人們帶來的福祉。
對世界而言,美國這種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行徑嚴重挫傷經濟全球化,破壞了市場競爭環境,更擾亂了市場秩序、國際秩序和科技秩序等,激起了貿易摩擦和科技摩擦,鼓勵了“落後就保護”、惡性競爭等不良傾向。
對美國自身而言,試圖在芯片上去中國化,實際上是封堵了自己。因為中國不僅是芯片產業最大的原材料供應者,也是芯片的最大消費市場,是技術進步的最大來源地。
全球化帶來的市場分工,必然是互相成就、互相依存的。幾年前的中美貿易戰已經證實,對抗的結果是殺敵八百、自損壹千,必然會反噬自身。美國試圖去中國化實際上是去美國化,自我圍堵,保護了落後產能,自絕於全球化,為全球供應鏈所淘汰。
五種破局
知事:面對美國在芯片行業圍堵打壓中國,我們應該如何破局?
劉英:我覺得至少從五個方面進行破局。
壹是在技術鏈上,我們要在芯片的關鍵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實踐壹再告訴我們,美國對華科技打壓會伴隨中國崛起,高科技是買不來、要不來的。創新、創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芯片行業破局的長期發展目標和戰略要求。
二是在供應鏈上,要構建以我為主、強勁、牢固、韌性的全球芯片供應鏈,增強芯片供應鏈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敏捷性。
三是在價值鏈上,我國芯片企業不僅要在生產制造領域占據優勢,也要向價值鏈兩端的設計研發和銷售渠道轉移和提升,在整條芯片產業價值鏈中占據相對優勢甚至絕對優勢。
四是在資金鏈上,要給予芯片相關企業更大的資金支持力度。近幾年,工信部培育的專精特新“小巨人”近1萬家,“十四五”期間要進壹步加大力度,爭取2萬家。也要在產業上對芯片企業有所傾斜,加大上市支持力度和直接融資的支持,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以增強芯片的國際競爭力。
五是在合作鏈上,強化對外開放和全球治理,破除美國的長臂管轄。在芯片等高科技領域加強多元化的國際合作,參與甚至構建科技合作聯盟。更要善於利用國際法,改革完善WTO上訴機制等,對美國科技打壓和貿易保護主義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