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Michelle QL
這封題為“壹加的新征程”的內部信宣告,“在壹加和OPPO核心管理團隊的壹致建議下,我們決定將壹加團隊和OPPO團隊”進行全面合並。“
其次,信中提到“壹加需要作出改變”,“打造更多產品線、進軍更多產品類別、構建IoT生態過程中都需要更強大平臺和資源的支撐”。
印證此前6月初,網絡流傳甚多的OPPO註冊“OCAR”商標的消息,外界對於OPPO造車的猜測有了更多的推斷依據。
對於OPPO如何造車的疑問,早在2019年OPPO INNODAY大會上,陳明永就曾表示,“即使造車,也會專註於OPPO能做好的領域。”類似其他參與造車的手機企業,OPPO或也會憑借IoT及軟硬件等優勢領域,涉足 汽車 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技術。
有關OPPO 汽車 事業部落戶成都,OPPO早已獲得多項 汽車 相關知識產權的消息,浮浮沈沈流傳開來。
這不過是又壹個手機廠商、又壹個互聯網 科技 企業入局造車的“系列”故事之壹。
今年以來,華為、小米、魅族,手機廠商先後宣告進軍 汽車 行業,阿裏巴巴、百度、360等互聯網大廠關於造車的實際動作也很多,參與造車的方式各有不同,發展程度不壹。
其中聲量最大,影響最廣,熱議最多的,當屬華為。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上海車展,華為與極狐 汽車 聯合推出極狐阿爾法S HI版,同時推出的,還有成像雷達、AR-HUD、高算力平臺MDC810在內的新壹代 汽車 智能化部件和解決方案。
在2020年10月,華為首發了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獨立品牌HI,旨在通過全棧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以創新的模式與車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網聯電動 汽車 。
盡管此前在公開場合,華為曾三番五次地澄清,“華為不造車,只做智能 汽車 的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外界對其軟硬壹體化全系造車能力的預判,多少還存疑“不造車”的論調。
車展期間重磅推出HI新車,華為繼續制造“不造車”宣告的高潮事件。
與此同時,華為開始賣車,預計 7 月底前在 200 家華為現有體驗店賣車,年底拓展到 1000 家以上。而明年,余承東在公司內部定下了銷售 30 萬臺的目標。
另壹家在今年3月正式官宣要造車的,而且是造整車的,是手機廠商小米。
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車項目正式立項。4月6日,雷軍開了壹場線上直播,首次對外披露造車項目細節。他談到了小米 汽車 Logo、品牌、小米 汽車 車型和定價。而這些細節,都是經過米粉網絡投票產生的“調研”結論。
小米公開的計劃是,將成立壹家全資 汽車 子公司,雷軍兼任CEO,首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年投資100億美元。“希望用高品質的智能電動 汽車 ,讓全球用戶享受無處不在的智能生活”。
論造車實力,小米擁有不俗的起點:1萬多人的工程團隊,全球第三的手機業務支撐,最完善的智能生態,1080億元的現金余額,最重要的,有CEO雷軍。
近日有消息顯示,小米陸續已跟包括比亞迪,長城等多家車企接觸商談,進壹步落實造車實施落地的下壹步。人員招聘工作業已啟動。
之前有華為、小米,之後是魅族、OPPO,手機廠商們仿佛創造了壹種行業***識,篤定造車前景所帶來的新業務增長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多數源於手機和 汽車 同屬智能時代的移動終端,在產品數字技術,例如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通性。
那些 科技 界的數字巨頭們,弄潮於互聯網造車最初的萌芽期,已算是造車領域的深耕者了。
成立於2014年的斑馬智行,是阿裏巴巴與上汽集團的戰略合作,彼時宣告打造互聯網 汽車 新品類。斑馬智行充分協同阿裏在語音、視覺、芯片、IoT、雲計算、地圖、支付、電商等領域技術和生態優勢,和車企壹起重新定義 汽車 。2016年7月成功發布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 汽車 榮威RX5。
2020年年中,斑馬智行重組,阿裏成為第壹大股東,斑馬網絡轉而擁有YunOS底層架構代碼完整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可授權 汽車 品牌或其指定合作夥伴使用,這壹調整使斑馬Powered by AliOS技術新品牌進壹步走向 汽車 “生態賦能”模式。
隨後同年11月,智己 汽車 推出,是由上汽、阿裏和上海浦東新區三方打造的整車企業。
阿裏如願被賦予整車制造廠的身份。
百度在 汽車 領域的知名度最初由Apollo自動駕駛系統打響。
這項2017年4月發布的新計劃,旨在向 汽車 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提供壹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壹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2020年9月,Apollo宣布在北京正式開放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北京用戶可以在百度地圖及Apollo官網上預約體驗Robotaxi,百度Apollo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進程進入實質快速發展期。
時至今日到今年4月,百度研發制造的35輛“阿波羅”自動駕駛 汽車 首次獲得了商業運營許可。
而在6月,也就是前幾日,百度舉行Apollo Moon***享無人車發布會,第五代百度Apollo Robotaxi正式亮相,新車基於極狐阿爾法T打造,被命名為Apollo Moon。
百度與整車制造相關的業務落實於與吉利成立的合資公司集度。
今年1月,百度宣布正式組建壹家智能 汽車 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 汽車 行業,吉利控股集團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百度宣稱,計劃未來5年投資500億元用於整車制造。
如果論資本、技術各方面的投入, 科技 巨頭對於造車這件事是認真的,至少體現出對持久戰長期投入的承諾。
這就是為什麽對於造車的對外溝通,越來越演變成重金投入flag的宣告。
如果尋根問源,追溯這些企業都是從什麽時候開始涉足 汽車 領域,恐怕的確要費壹番查詢的功夫。要說造車難,這是壹個常識性的判斷,那麽大廠小廠,從默默布局於無聲處,到高調官宣,都經歷了什麽世事、商業時代的變遷?
筆者不禁聯想起華為最近發布的鴻蒙OS系統。作為自主品牌打造的全新壹代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鴻蒙OS能夠實現不同設備智能化、互聯與協同的全場景交互體驗。以手機為控制中心的設計,讓“互聯”更簡潔、流暢和連續。
極狐阿爾法S華為版,內嵌鴻蒙系統20.3英寸4K觸控寬屏車機,能與鴻蒙系統其他智能設備互聯互通。
事實上早在2020年7月比亞迪漢上市之際,鴻蒙OS系統便已上車。
HUAWEI HiCar系統就是基於鴻蒙OS提供服務,是為華為在 汽車 網聯智能化發力而提供的車機平臺。在那次發布會上,華為講述的是5G、AI、IoT等技術在 汽車 智能出行上所提供的服務,包括手機NFC車鑰匙功能等。
值得壹提的是,時下手機企業與車企在車鑰匙功能上的合作非常具有典型意義,除了華為與比亞迪,還有小米和小鵬 汽車 ,OPPO和理想 汽車 。
盡管這只是移動終端之間融合的其中壹個小場景,然而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與 汽車 融合帶來的智能、便利已足夠給予人們對“萬物互聯”產生的想象空間。
2019年8月,華為對外發布了《HUAWEI HiCar生態白皮書》,宣稱華為HiCar 提供人、車、家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把整個智能終端的生態和車、家結合起來,把車打造成第三生活空間。
技術上,能夠落地的部分包括硬件的手機,以及 汽車 中控大屏、儀表盤、HUD等座艙部分,內核部分是支持系統運轉的軟件和操作系統。
這個白皮書創造了壹種移動終端融合的流行趨勢,成為被不同程度采用的造車理念之壹。
應該說,華為給出了壹個具象的移動終端融合的現實範例。在智能造車進入加速成長期的現階段,是比較有說服力的生態產品定義模式。
據悉,鴻蒙生態目前已有20多家硬件廠商、280多家應用廠商***同參與生態建設,預計2021年,會有40多個主流品牌,1億多臺設備,成為鴻蒙OS體驗的新入口。
手機+ 汽車 ,顯現出IoT商機中最合時宜的切入口。
最合時宜,是指智能 汽車 的發展,已經到了壹個重塑產品定義、使用場景定義、乃至生態定義的關鍵階段,幾乎被業界默認是對過往產品以硬件為主導特征的顛覆。
“智能”、數字化,應該通過什麽樣的產品特征來體現,新移動終端具備什麽樣的網聯屬性,與之對應的服務如何塑造,軟硬件尤其軟件技術如何再造夯實,決定了 汽車 作為新移動終端未來的商業模式。
智能手機隨著4G到5G網絡的充分發展,在芯片、攝像頭、傳感器、操作系統、顯示屏等軟硬件領域已經足夠具有可借鑒的樣本,甚至在供應鏈體系上也與智能 汽車 存在資源***享性。
盡管整車制造與手機制造依然分屬皆然不同的領域,相比其他行業,智能手機與智能 汽車 的確更具有拿作比照的現實意義。
數字巨頭們往往占據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技術集合的制高點,而數據是網聯系統、自動駕駛產品命脈的“血液”。 基於數字技術的產品,無論呈現出什麽樣的定義或者特征體系,本質上都是數據與產品特征之間磨合演變的過程。
這是壹個全新的產品邏輯、定義範式。試想,沒有數據,機器學習如何能夠實現,自動駕駛又如何能達到?
因此,能夠在數字時代,掌控數據價值鏈的主導權,是未來商業邏輯的核心,必要的戰略選擇。
對於造車企業而言,舉例來說,智己 汽車 在成立之初,宣稱該品牌將立足打造全球首創的、與用戶***生未來公司的企業形態,以用戶數據驅動價值創造,與用戶***生產品價值和品牌價值。
用戶將成為企業研發、生產、制造、營銷等全業務鏈的驅動者,並藉由與用戶的數據交互,企業將構建起與用戶***生的全新生態。
擁有阿裏基因的智己 汽車 ,有著超前的 科技 企業思維力:將數據作為價值生產之本。同時利用數據打造跟用戶的緊密連接,生產與***享數據價值。奠定了獨有的“用戶***創”品牌生態。
可以想象,未來,用戶身為移動終端系統的持有人,隨著日趨嚴格的數據使用規範、數據安全立法等對用戶教育的深化,用戶對數據價值的評判標準會越來越高。用戶必然會在產品使用全生命周期內,對數據使用,參與更多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智能造車的商業模式中,蘊含著充分的、由數字化牽引的價值創造潛力,取決於如何用數字定義“第三空間“。
360在與哪咤 汽車 官宣聯合造車時,聲稱要“繼續奉行互聯網的用戶至上、極致體驗、產品為王的思路,然後為人民造車。”
造車的理念是“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指導,用互聯網的理念來賦能,用互聯網的技術來幫助傳統造車”。
互聯網+時代的 科技 創新,作為第壹生產力,釋放出對價值創造難以想象的巨大驅動力。
難點在於,完全重塑壹個新的軟件定義 汽車 的產品形態,需要的是高度融合的 科技 勢能和創新理念。更何況這個新生事物,要求集合了能源、交通、制造等多領域的創新。
造車,論道並不易。沒有任何壹個現成的範本,或者有什麽產品可以足夠稱其為範本,哪怕是能與現有燃油車產品定義、制造水平和商業業態相比肩。
百年燃油 汽車 歷史 ,也歷經作坊式生產到大規模工業量產制造技術的演進,價值鏈的成熟,都是時間的培育。
有行業分析稱,新能源造車行業,目前已經越過最初的蠻荒時代,進入所謂的導入期,也就是比拼硬實力的發展淘汰期。
正如理想 汽車 在2025年戰略中所描述的:會很快變成足球世界杯這樣的淘汰賽,每個品牌會面對小組賽出線,以及壹輪輪的淘汰賽。
理念的徹底改變,資源的自給方式和實踐方法論都有待進壹步摸索和檢驗。手機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不斷聲稱入局造車,機會貌似很大,挑戰也不甚枚舉,總結下來,有些門檻決定了玩家的“量級”。
其壹、參照燃油車市場體量和細分市場,新能車的市場集中度變化性很大。頭部效應已經凸顯,頭部車企,以及已經入局的 科技 造車企業,將加速占據優勢資源,推高整體行業進入成本;
其二、品牌高端化是整體選擇,但在產品技術定義路線圖還未清晰的情況下,至少還未出現壓倒性優勢產品特征,尤其以軟件做差異化,問題更多。用戶是否認可,如何標準化效益化,市場將有很長的檢驗期;
其三、錢錢錢的問題。整個原材料供應鏈都在漲價,造車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在競爭日益激烈情況下盈利的可能性更堪憂,投資回收期更長;
其四、以用戶為中心意味著對“體驗”的重新定義,很大程度上將由用戶來參與決策,企業無論是在產品和技術上,還是管理上,都面臨更多的市場不確定因素和復雜度;
其五、人才、組織和能力問題很難短時間匹配,壹方面具備新技能的人才稀缺,且有涉及數據、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對跨界知識要求很高的用人需求大量增加,在未來較長時間內,都是不可能壹下子解決的問題。新的數字化工作組織和協同方式,也有待時間去匹配和培訓。
此外,除了以上內外部環境方面的考量,造車企業是否也意識到,模式選擇的關鍵性。例如小米面臨的問題,就是後續該如何落地造車的現實路徑。
是自建工廠,還是尋找代工企業,或者與車企合資等。 造車,壹旦重金投入之後,要求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進行技術選擇、產品定義、確定供應鏈等等,試錯成本極其高。資金是壹方面,時間也會是最大的消耗。
相信普遍意義上,憑借已有資源優勢的手機廠商、互聯網 科技 企業,成功的機會在於:用最少的成本、最優勢的資源和能力,最敏捷的組織形態,以及最快的速度造車,是***有的目標。
作為傳統 汽車 企業對標參照系的 科技 企業,他們的起點很高:創造過成功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基因、高效的企業內驅力,內化為自身獨有的管理模式、產品和用戶服務體系等。
但同時,時代變遷鑄就了更高的目標。
這個造車系列故事,或許才是開了壹個頭,不知道下壹個新入局者會是誰,也不知道宣告造車的,下壹步會如何做。
“說”的那麽多,是不是真造車了,以後眼見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