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每壹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能源的開發利用極大地推進了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供應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為世界能源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全球能源安全,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國政府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壹、能源發展現狀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占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約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巖、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折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征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與世界相比,中國煤炭資源地質開采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采,極少量可供露天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勘探開發技術要求較高。未開發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難度和成本較大。非常規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缺乏競爭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較快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重大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源約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國優質能源資源相對不足,制約了供應能力的提高;能源資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續穩定供應的難度;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導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高於主要能源消費國家平均水平,進壹步加劇了能源供需矛盾。單純依靠增加能源供應,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
——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壓力加大。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相對落後的煤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壓力。煤炭消費是造成煤煙型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氣汙染已經變成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給生態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市場體系不完善,應急能力有待加強。中國能源市場體系有待完善,能源價格機制未能完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秩序有待進壹步規範,能源監管體制尚待健全。煤礦生產安全欠賬比較多,電網結構不夠合理,石油儲備能力不足,有效應對能源供應中斷和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體系有待進壹步完善和加強。
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是能源發展的動力源泉。中國高度重視能源科技的發展,能源工業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壹步縮小,有效地促進了能源工業的全面發展。2005年,中國政府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把能源技術放在優先發展位置,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加快推進能源技術進步,努力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遵循科技發展規律和特點,積極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治理汙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為能源技術進步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逐步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組織先進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通過市場機制,引導企業加快技術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加強能源科技人才培養,註重完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為能源技術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大力推廣節能技術。中國把節能技術作為能源技術發展的優先主題,重點攻克高耗能領域的節能關鍵技術,大力提高壹次能源和終端能源利用效率。實施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引導社會投資節能技術應用。重點研究開發工業、交通運輸、建築等領域的節能技術與設備,以及可再生能源與建築壹體化、節能建材等應用技術。加強能源計量、控制、監督與管理,積極培育節能技術服務體系。
——推進關鍵技術創新。中國鼓勵發展潔凈煤技術,推進煤炭氣化及加工轉化等先進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超(超)臨界、大型循環流化床等先進發電技術,發展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技術。重點掌握第三代大型壓水堆核電技術,攻克高溫氣冷堆工業實驗技術。積極發展復雜地質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低品位油氣資源高效開發技術。鼓勵發展替代能源技術,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技術。穩步推進正負800千伏直流輸電和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技術,以及增強電網安全技術。
——提升裝備制造水平。裝備制造業是能源技術發展的基礎。中國依托國家能源重點工程,帶動裝備制造業的技術進步。鼓勵發展煤礦綜合采掘設備,研制大型煤炭井下綜合采掘、提升、運輸和洗選設備,以及大型露天礦設備。鼓勵發展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研制煤炭液化和氣化、煤制烯烴等成套設備。鼓勵發展大型高效清潔發電裝備,發展煤電高效發電機組、大型水電及抽水蓄能機組、重型燃氣輪機、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等,以及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鼓勵發展石油天然氣勘探、鉆采裝備,支持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設備、30萬噸原油運輸船、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及大功率柴油機等配套設備。
——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前沿技術是能源發展的潛力,能夠引領能源產業和能源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重點研究化石能源、生物質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氫、經濟高效儲氫及輸配技術,研究燃料電池基礎關鍵部件制備及電堆集成、燃料電池發電及車用動力系統集成技術等。研究突破化石能源微小型燃氣輪機等終端能源轉換、儲能及熱電冷三聯產技術。加快研發氣冷快堆設計及核心技術。積極研究磁約束核聚變和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技術。
——開展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研究是自主創新的源頭,決定能源發展的實力和後勁。中國重點研究化石能源高效潔凈利用與轉化的基礎理論,高性能熱功轉換、高效節能儲能的關鍵原理,規模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基礎技術,規模利用核能、氫能技術等基礎理論。
六、促進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能源的大量開發和利用,是造成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之壹。正確處理好能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關系,是世界各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是處於工業化初期的發展中國家,歷史累計排放少,從1950年到2002年,中國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只占同期世界排放量的9.3%,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彈性系數也很小。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全球氣候變化。中國政府將保護環境作為壹項基本國策,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提交了《氣候變化初始國家信息通報》,建立了《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管理辦法》,制訂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並采取了壹系列與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中國提出“十壹五”時期要實現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取得成效的目標。中國正在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全面推進能源節約,重點預防和治理環境汙染的突出問題,有效控制汙染物排放,促進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
——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發揮能源節約和優化能源結構在減緩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努力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依靠科學技術進步,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為保護地球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大力防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中國將更加重視能源特別是煤炭的清潔利用,並作為環境保護的重點,積極防治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加快采煤沈陷區的治理和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建立並完善煤炭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推進煤炭的有序開采,限制開采高硫高灰分煤炭、禁止開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煤炭。積極發展潔凈煤技術,鼓勵實施煤炭洗選、加工轉化、潔凈燃燒、煙氣凈化等技術。加快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新建燃煤電廠必須根據排放標準安裝並使用脫硫裝置,現有燃煤電廠加快脫硫改造。在大中城市及近郊,嚴禁新建純發電的燃煤電廠。
——積極防治機動車尾氣汙染。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防治機動車尾氣汙染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中國正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嚴格實施機動車排放標準,加強環保壹致性檢查,確保新生產機動車穩定達標;嚴格實施在用機動車環保年檢制度;嚴格禁止制造、銷售和進口超過排放標準的機動車;鼓勵生產和使用低汙染的清潔燃料機動車,鼓勵生產混合動力汽車,支持發展軌道交通和電動公交車。
——嚴格能源項目的環境管理。加強對能源項目的環境管理,是實現能源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中國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通過嚴格環境準入制度抑制粗放型經濟增長。新建、擴建和改建能源工程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加強核電項目的安全管理,強化對已運行核電站、研究堆、核燃料循環設施的安全與輻射環境的監督管理,積極做好在建核電設施安全評審和監督工作。進壹步加強水電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在滿足江河流域綜合開發利用的要求下,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註重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生態環境效益。
七、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改善發展環境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穩步推進能源體制改革,促進能源事業發展。1998年實現了石油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建立了上下遊壹體化的新型石油工業管理體制。2002年按照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工業市場化改革後,2005年又按照國務院《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深化改革和發展。中國正在按照觀念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要求,進壹步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提高能源市場化程度,完善能源宏觀調控體系,不斷改善能源發展環境。
——加強能源立法。完善能源法律制度,為增加能源供應、規範能源市場、優化能源結構、維護能源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能源法律制度建設,《清潔生產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已經頒布實施,配套政策措施陸續出臺;修訂後的《節約能源法》已經公布;《能源法》、《循環經濟法》、《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及《建築節能條例》正在抓緊制訂;《礦產資源法》、《煤炭法》和《電力法》正在抓緊修訂。同時,也正在積極著手研究石油天然氣、原油市場和原子能等能源領域的立法。
——強化安全生產。中國在能源發展過程中,高度重視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繼續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頻發勢頭。中國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壹、綜合治理的原則,進壹步加大煤礦瓦斯治理和綜合利用力度,依法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繼續加大煤礦安全監管力度,引導地方和企業加強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和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增強安全責任意識。繼續加強電力安全、油氣生產安全,強化監督管理,實行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進壹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安全生產執法,嚴肅責任追究制度。
——完善應急體系。能源安全是經濟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中國實行電力統壹調度、分級管理、分區運行,統籌安排電網運行。建立了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和電力企業分工負責的安全責任體系,電網和發電企業建立應對大規模突發事故的應急預案。按照統壹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基地,擴大石油儲備能力。逐步建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應急保障體系,確保供應安全。
——加快市場體系建設。中國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多種經濟成分進入能源領域,積極推動能源市場化改革。全面完善煤炭市場體系,構建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加快石油天然氣流通體制改革,促進能源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中國加強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國家能源管理體制和決策機制,加強部門、地方及相互間的統籌協調,強化國家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宏觀調控,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適當集中、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進壹步轉變政府職能,註重政策引導,重視信息服務。深化能源投資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投資調控體系。進壹步強化能源資源的規範管理,完善礦產資源開發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和礦業權交易制度,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市場秩序。
——推進價格機制改革。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中國政府在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關系、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況下,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煤炭價格改革,全面實現市場化。推進電價改革,逐步做到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和配電價格由政府監管。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氣定價機制,及時反映國際市場價格變化和國內市場供求關系。
八、加強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需要中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在能源發展方面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中國的能源發展不僅滿足了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給世界各國帶來了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是國際能源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在多邊合作方面,中國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能源工作組、東盟與中日韓(10+3)能源合作、國際能源論壇、世界能源大會及亞太清潔發展和氣候新夥伴計劃的正式成員,是能源憲章的觀察員,與國際能源機構、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國際組織保持著密切聯系。在雙邊合作方面,中國與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等許多能源消費國和生產國都建立了能源對話與合作機制,在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環保、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領域加強對話與合作,在能源政策、信息數據等方面開展廣泛的溝通與交流。在國際能源合作中,中國既承擔著廣泛的國際義務,也發揮著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中國積極完善對外開放的法律政策,先後頒布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和《外資企業法》,努力營造公平、開放的外商投資環境。2002年制定了《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定》,2004年修訂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鼓勵外商投資能源及相關的采掘、生產、供應及運輸領域,鼓勵投資設備制造產業,鼓勵外商投資中西部地區能源產業。
——完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對外合作。中國在石油天然氣資源領域,實行以產品分成合同為基礎的對外合作模式。2001年,中國公布了修訂後的《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和《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條例》,依法保護參與合作開采的外商合法權益。鼓勵外商參與石油和天然氣的風險勘探、低滲透油氣藏(田)、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等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合作。鼓勵外商投資輸油(氣)管道、油(氣)庫及專用碼頭的建設與經營。
——鼓勵外商投資勘探開發非常規能源資源。2000年,中國發布了《關於進壹步鼓勵外商投資勘查開采非油氣礦產資源的若幹意見》,進壹步開放非油氣資源的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允許外商在中國境內以獨資或與中方合作的方式進行風險勘探。外商投資開采回收***、伴生礦、利用尾礦以及西部地區開采礦產資源的,可以享受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優惠政策。進壹步改善對外商投資勘查開采非油氣資源的管理和服務。
——鼓勵外商投資和經營電站等能源設施。中國鼓勵外商投資電力、煤氣的生產和供應。鼓勵投資單機容量6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煤炭潔凈燃燒發電、熱電聯產、發電為主的水電、中方控股的核電,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發電等電站的建設與經營。鼓勵外商投資規模容量以上的火電、水電、核電及火電脫硫技術與設備制造。鼓勵投資煤炭管道運輸設施的建設與經營。
——進壹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中國政府信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承諾,在能源管理方面,清理了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不壹致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透明度要求,放寬了公益性地質資料的範圍,並將進壹步加強能源政策的對外發布,完善能源數據統計系統,及時公布能源統計數據,確保能源政策、統計數據以及資料信息的公開與透明。
——進壹步拓寬利用外資領域。中國吸引外商投資開發利用能源資源,註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進壹步實現從投資化石能源資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變,從註重勘查開發領域向更多地發展服務貿易轉變,從主要依靠對外借貸和外國直接投資向直接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方式轉變。
在今後相當長壹段時間內,國際能源貿易仍將是中國利用國外能源的主要方式。中國將積極擴大國際能源貿易,促進國際能源市場的優勢互補,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開展能源進出口貿易,完善公平貿易政策。逐步改變目前原油現貨貿易比重過大的狀況,鼓勵與國外公司簽訂長期供貨合同,促進貿易渠道多元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經營,鼓勵企業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經濟原則,參與國際能源合作,參與境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穩步發展能源工程技術服務合作。
能源安全是全球性問題,每個國家都有合理利用能源資源促進自身發展的權利,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離開國際合作而獲得能源安全保障。要實現世界經濟平穩有序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推進經濟全球化向著均衡、普惠、***贏的方向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樹立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近年來,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大幅波動,影響了全球經濟發展,其原因是多重的、復雜的,需要國際社會通過加強對話和合作,從多方面***同加以解決。為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中國主張國際社會應著重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加強開發利用的互利合作。實現世界能源安全,必須加強能源出口國與消費國、能源消費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國際社會應該加強能源政策磋商和協調,完善國際能源市場監測和應急機制,促進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以增加供應,實現能源供應全球化和多元化,保證穩定和可持續的國際能源供應,維護合理的國際能源價格,確保各國的能源需求得到滿足。
——形成先進技術的研發推廣體系。節約能源,促進能源多元發展,是實現全球能源安全的長遠大計。國際社會應大力加強節能技術研發和推廣,推動能源綜合利用,支持和促進各國提高能效。積極倡導在潔凈煤技術等高效利用化石燃料方面的合作,推動國際社會加強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重大能源技術方面的合作,探討建立清潔、經濟、安全和可靠的世界未來能源供應體系。國際社會要從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處理好資金投入、知識產權保護、先進技術推廣等問題,使世界各國都從中受益,***同分享人類進步成果。
——維護安全穩定的良好政治環境。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是實現全球能源安全的前提條件。國際社會應攜手努力,***同維護能源生產國和輸送國,特別是中東等產油國地區的局勢穩定,確保國際能源通道安全和暢通,避免地緣政治紛爭幹擾全球能源供應。各國應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分歧、化解矛盾,不應把能源問題政治化,避免動輒訴諸武力,甚至引發對抗。
結束語
在全面建設惠及13億人口的小康社會進程中,能源是事關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壹個重要問題。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國政府將努力解決好能源問題,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盡管中國能源消費增長較快,但人均能源消費水平還很低,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人均石油消費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壹,石油人均進口量也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壹,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水平。中國過去不曾、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對世界能源安全構成威脅。中國將繼續以本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世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為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速度加快,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互聯互動日益加深。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同維護世界能源安全。中國政府將與世界各國壹道,為維護世界能源的穩定和安全,為實現互利***贏和***同發展,為保護人類***有的家園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