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表有兩個維度: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維度。
知識維度
分為四種知識,分別是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無認知知識。
A.事實性知識——學生通曉壹門學科或解決其中的問題所必須了解的基本要素
A1,術語知識。例,技術詞匯、音樂符號。
A2,具體細節和要素的知識。例,重要的自然資源、可靠的信息源。
B.概念性知識——在壹個更大體系內***同產生作用的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
B1,分類和類別的知識。例,地質時期、企業產權形式。
B2,原理和通則的知識。例,勾股定理、供求規律。
B3,理論、模型和結構的知識。例,進化論、美國國會的組織架構。
C.程序性知識——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算法、技術和方法的準則
C1,具體學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識。例,水彩繪畫的技能、整數除法的算法。
C2,具體學科的技術和方法的知識。例,訪談技巧、科學方法。
C3,確定何時使用適當程序的準則知識。例,確定何時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的準則;判斷使用某壹方法估計企業成本是否可行的準則。
D.元認識知識——關於壹般認識的知識以及關於自我認知的意識和知識
D1,策略性知識。例,知道概述是獲得教材中壹課的結構的方法;使用啟發法的知識。
D2,關於認知任務的知識,包括適當的情境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例,知道某壹教師實施的測驗知識;知道不同任務對於認知要求的知識。
D3,關於自我的知識。例,知道對文章進行評論是自己的長處而寫作是自己的短處;知道自己的知識水平。
認知過程維度
有6個主類別:①記憶/回憶;②理解;③應用;④分析;⑤評價;⑥創造。
1、記憶/回憶——從長時記憶中提取相關的知識
1.1 識別,同義詞:辨認
從長時記憶中查找與呈現材料相吻合的知識(例如,識別美國歷史中重要事件的日期)
1.2 回憶,同義詞:提取
從長時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例如,回憶美國歷史中重要事件的日期)
2、理解——從口頭、書面和圖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學信息中構建意義
2.1 解釋,同義詞:澄清、釋義、描述、轉化
將信息從壹種表示形式(如數字的)轉變為另壹種表示形式(如文字的)(例如,闡釋重要講演和文獻的意義)
2.2 舉例,同義詞:示例、實例化
找到概念和原理的具體例子或例證(例如,列舉各種繪畫藝術風格的例子)
2.3 分類,同義詞:歸類、歸入
確定某物某事屬於壹個類別(如概念或類別)(例如,將觀察到的或描述過的精神疾病安全分類)
2.4 總結,同義詞:概括、歸納
概括總主題或要點(例如,書寫錄像帶放映的事件的簡介)
2.5 推斷,同義詞:斷定、外推、內推、預測
從呈現的信息中推斷出合乎邏輯的結論(例如,學習外語時從例子中推斷語法規則)
2.6 比較,同義詞:對比、對應、配對
發現兩個觀點、兩個對象等之間的對應關系(例如,將歷史事件與當代的情形進行比較)
2.7 說明,同義詞:建模
建構壹個系統的因果關系(例如,說明法國18世紀重要事件的原因)
3、應用——在給定的情景中執行或使用程序
3.1 執行,同義詞:實例
將程序應用於熟悉的任務(例如,兩個多位數的整數相除)
3.2 實施,同義詞:使用、運用
將程序應用於不熟悉的任務(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適用的問題情境中運用該定律)
4、分析——將材料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確定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部分與總體結構或總目的之間的關系
4.1 區別,同義詞:辨別、區分、聚焦、選擇
區分呈現材料的相關與無關部分或重要與次要部分(例如,區分壹道數學文字題中的相關數字與無關數字)
4.2 組織,同義詞:發現連貫性、整合、概述、分解、構成
確定要素在壹個結構中的合適位置或作用(例如,獎歷史描述組織起來形成贊同或否定某壹歷史解釋的證據)
4.3 歸因,同義詞:解構
確定帶刺材料背後的觀點、傾向、價值或意圖(例如,依據其政治觀來確定該作者文章的立場)
5、評價——基於準則和標準作出判斷
5.1 檢查,同義詞:協調、查明、監控、檢驗
發現壹個過程或產品內部的矛盾和謬誤;確定壹個過程或產品是否具有內部壹致性;查明程序實施的有效性(例如,確定科學家的結論是否與觀察數據相吻合)
5.2 評論,同義詞:判斷
發現壹個產品與外部準則之間的矜持;確定壹個產品是否具有外部壹致性;查明程序對壹個給定問題的恰當性(例如,判斷解決某個問題的兩種方法中哪壹種更好)
6.創造——將要素組成內在壹致的整體或功能性整體;將要素重新組織成新的模型或結構
6.1 產生,同義詞:假設
基於準則提出相異假設(例如,提出解釋觀察的現象的假設)
6.2 計劃,同義詞:設計
為完成某壹任務設計程序(例如,計劃關於特定歷史主題的研究報告)
6.3 生成,同義詞:建構
生產壹個產品(例如,有目的地建立某些特種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