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釋放創新活力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產學研壹體化的新型科研機構相繼成立。這些機構實行與國際接軌的聘用制和靈活薪酬模式,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人員能以全職或雙聘方式參與研究院工作,推動人才自由流動。
過去五年,壹個個束縛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的桎梏被打破。中關村先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改革、境外並購外匯管理、投貸聯動、“國際人才20條”等多項改革試點,帶動形成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激勵科技人才的政策體系,這成為世界頂尖人才聚集和眾多前沿創新成果湧現的基礎性條件。
厚植沃土,科技與產業雙贏
如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及創新型企業已經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力軍”。從基礎科研到高精尖產業,都確保了科研成果在北京有研發的“搖籃”,有應用的“沃土”。中關村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密集的科教資源和突出的人才、資本優勢,通過不斷的銳意改革創新,中關村探索出了壹條科技與經濟結合的路子,培育出了眾多高精尖產業,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2018年末,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2萬家,總收入5.9萬億元,有獨角獸企業82家,占全國的40%。
集聚人才,建設全球科創中心
為吸引更多人才,北京制定實施了《新時代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行動計劃(2018-2022年)》,在人才引進、評價、激勵等方面打出“組合拳”,全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實施中關村國際人才20條出入境政策和20條新政,在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優化北京創新發展環境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加強人才落戶、住房、教育和醫療等服務保障,形成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生態環境。在改革科技獎勵制度方面,北京修訂《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增設人物獎,實行提名制,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充分調動人才積極性。
“中關村示範區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到2022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35年建成世界壹流的科技創新中心,到2050年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中關村管委會翟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