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究所

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究所

QuakeSolutionTM預警系統是王暾博士領導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國內外專家的支持下,自汶川地震後,通過技術創新而實現的軟硬件壹體化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預警系統。該系統的重要創新是其誤報率低、軟硬件壹體化技術等。另外,該系統還可具備烈度速報功能。與無預警系統相比,地震預警系統可以在地震災難到來前給出警告,縮短反應時間、判斷時間、決策時間,減少人員傷亡。

有無預警系統時,避險過程比較。

成立於汶川地震後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從2008年汶川地震後開始研制地震預警技術;在來自國內外地震、應急專家的幫助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初步掌握了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的核心技術,且已經將這些技術融入到其開發的軟硬件壹體化系統中,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

從2010年底開始,研究所已經先後在2萬余平方公裏的汶川余震區域包含18個縣市,覆蓋了四川省、甘肅省、陜西省三省交界區域)布設了預警試驗網絡,自2011年4月15日起,已經對試驗區域內發生的110次余震實現了預警,並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參試人員先收到預警短信,然後才感覺到地震(在四川省地震局臺站管理中心、成都市防震減災局等單位都安裝了接收終端,並進行了實時錄像)。

汶川試驗區域圖中方框表明地震監測設備布設區域,其中的小圓點表示監測設備

預警和烈度速報系統展示平臺展示了臺站監控(左上屏)、實時數據流(左下屏)、預警警報窗口(右上屏)、烈度速報輸出(右下屏) 地震預警系統就是在壹定地域布設相對密集(例如,臺站間距15公裏)的地震觀測臺網,在地震發生時,利用地震波與無線電波或計算機網絡傳播的速度差,在破壞性地震波(橫波或面波)到達之前給預警目標發出警告,以達到減少地震災害和地震次生災害的技術。地震預警的關鍵是利用地震波的前幾秒的數據準確估計震級、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計地震對預警目標的影響等。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自主研制《地震預警系統》,公眾體驗從2011年日9月20日開始啟動的。減災面對全國公眾招募多名地震預警系統體驗誌願者,現階段中國的部份誌願者正在參與測試,主要分為電腦客戶端,手機手機客戶端,手機短信,三種方式接收預警。支持的手機操作系統有安卓,IOS,和windows mobile,(iPhone地震預警接收軟件可自動跟蹤用戶GPS位置,或用戶自行設定所在區域,以接收相應預警信息)。體驗誌願者將在智能手機或者電腦上安裝地震預警系統的客戶端,在地震發生時,手機和電腦將會自動響起地震橫波到達所在位置的倒計時,非智能手機則通過短信功能,接收到地震預警的相關信息,提醒體驗者及時避險。成都高薪減災研究所自主研究的地震預警系統,已經預警120多次,有利促進了中國地震研究。 1989年,日本的鐵道技術研究所開發出了實用性的地震預警系統,投入新幹線列車運營管理。

2004年8月1日,日本的全國性地震預警系統試運行,2006年正式運行。

該系統能夠在地震爆發後極短的時間內,向相關地區的民眾傳達地震波將要到達的信息,並且盡可能地將各種特殊情況考慮在內,使預警信息通知到人,“無所不至”。

2007年10月1日,日本氣象廳推出了“緊急地震速報”,能夠在地震發生後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內向公眾發出地震警報。

2007年11月26日,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出售的大部分手機都搭載了短信通知地震警報的功能,其它運營商之後也紛紛效仿。用戶可以通過訂閱服務,免費接收地震警報短信或電子郵件。智能手機通過設置或下載應用軟件也可以實現接收警報。 2011年4月25日,預警系統開始試運行。

2011年7月和2011年12月,分別召開地震預警研討會。

2011年9月20日,公眾開始體驗地震預警。

2011年11月1日,四川甘肅陜西的學校應用地震預警系統進行演習。

2011年12月6日,實際地震觸發學校的地震預警警報,師生安全有效疏散。

2012年2月12日,組織誌願者座談會。

2012年4月22日,多個智能手機平臺能夠接收地震預警信息等加入。

2012年5月10日,參加由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中國首次過萬人地震預警演習。

2013年2月19日10時46分,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附近發生4.9級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雲南昭通市防震減災局聯合建設的地震預警系統對該次地震成功預警。這是國內地震預警系統首次實現對破壞性地震成功預警 。

  • 上一篇:代理合同包括哪些內容
  • 下一篇:電子文檔安全的電子文檔安全現狀分析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