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麽妳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高三作文 篇1在我們這個社會發展並不完善的當代,依然存在著種種矛盾與弊端。夏明的漫畫中:壹位孩子需要得到滿分,才能受賞,而另壹位孩子僅是及格就得到了贊揚。顯然,這揭示了我們現代社會中厚此薄彼的嚴重問題。
不論是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還是重學習成績,輕文化素養,都清晰展現了我們當代人不全面的發展觀:總是重於壹方面的發展成績而忽視了對另壹方面的協調發展,厚此薄彼的現象因而隨處可見。
在我國現代社會的教育體系中,厚此薄彼的現象更是嚴重。在寂靜嚴肅的校園中放眼環視,壹個個彎腰埋頭的學生都整齊地在課桌前奮筆疾書,努力刷題,課桌上的作業本亦是多的數不甚數。嚴格的教學環境與緊張的學習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埋沒了多少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美好理想。雖然,整個校園被治理得井然有序,可是在其背後卻壓制了不知多少學生的歡聲笑語。這樣的學校並不是個例,而是我們中國大多數學校的現狀。若我們繼續放任這些學校只重成績而忽視興趣培養,那麽不知會有多少優秀的、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被摧殘、被埋沒。沒有了這些祖國花朵的開拓,那麽我們未來的祖國又談何創新發展,談何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呢?可見這樣的厚此薄彼的現象的確值得大家好好反省與思考。
除了教育體系的問題之處,其實社會上厚此薄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生活在當今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社會中的壹代人,總是忙於工作,拼命賺錢,卻忽視了親情的關懷。報載,湖北壹家醫院,壹位正忙於工作的醫生因工作繁忙從沒有時間回家探望父母,而他的老父親因思念兒子的情感過於強烈,只好默默地在兒子的門診下掛了個號,老人終於見到了兒子壹面。這樣的壹則新聞,顯然暴露了當代忙於為工作打拼的年輕人重於工作而輕於親情,他們總是把工作放在生活中的第壹位,對於親情的關懷卻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難道工作的成功能換來誠摯的親情嗎?
對於這些厚此薄彼的社會現象,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加以思考。只有改變壹個人內心中不平衡地發展觀念,才能從全局來考慮問題並解決問題。誠然,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總要面對多場不同的考試,對於這些考試我們都應平等而認真對待,把每壹場考試都當作人生至關重要之點來應對,切忌厚此薄彼。
社會依然在日新月異地快速發展中,讓我們把厚此薄彼的茍且遠遠拋於腦後,人生的航船才能順利地抵達詩與遠方。
高三作文 篇2比陰霾的十二月藍的多得多的天,陽光好像是清風送來的暖黃色的燈光。
天亮了,卻有人把這盞照亮天空的燈打開。
想了很多,該寫些什麽,老師在寫板書的背影,壹群人在操場上大喊“壹二三四”的時候,壹個人背著沈重的書包騎車回家的時候,實在撐不住撐著左手做作業實際是在流淚的時候,世界上再美的視頻都做不到那樣的程度,但這確實是每壹年,每壹個同我年齡相仿的孩子要打的壹場硬戰。
壹切的壹切,歸於壹雙手,中指上的繭,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透明,當它握著筆書寫的時候,它好像在引領我的未來。這個繭,究竟什麽時候破繭成蝶?我多麽希望它不是壹句疑問,而是壹句肯定的語氣。
還記得考完藝考下車的時候,楊叔開始放鞭炮,我們像新婚祝福者壹樣走下車,樓下開始放壹支早已做好的MV,記錄著曾經的點點滴滴。在那個深夜,壹群人圍著玻璃窗的電視機看,肩上的背包,畫架和畫箱提醒我們從此之後就要各奔東西,那種感覺像是在拍電視劇,讓我感到說不出的辛酸,委屈和幸福。藝考的老師曾說過這樣壹番話:“妳們所說的學習,有時只是因為抄到了A或B而開心,而從來不去問為什麽。妳們以為鴨子很笨,但是鴨子為什麽會遊泳,因為它的腳在下面不停地撲騰,妳們只看到了水上,而從不去看水下的世界。”
於是,有很長壹段時間,我陷入了沈思,我為什麽讀書,到底為什麽讀高三,如果只是為了追求和別人同步的生活,難道就不屬於沒有理想的活著嗎?我撥起劉海,看到鏡子裏自己的樣子,心裏面有個自己在對自己說:“其實妳更喜歡沒有劉海的陽光的樣子吧,只是因為別人無意間看到妳沒有劉海的樣子那樣的表情,壹次兩次,厚厚的劉海就成了壹種必要的存在。
電視劇裏,IQ200的白勝祖在為上大學的事煩惱,他不明白即使考上大學又為什麽而活,為什麽所有的人都熱衷於上大學,吳哈尼告訴他,去大學是為了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心會跳動得很厲害。他爸爸是面店的老板,所以壹聞到曬面條的味道就會心動。
看到這個,我也沒有幡然醒悟,茅塞頓開什麽的,只是有壹點點領悟,上帝很謙遜地把歲月均勻地分給我們。他給我們指壹條路,並不是代表我們要在這條路上終了,恰恰相反,我們的人生會在這條路上開個頭,譬如讀書,譬如高三,它不是終點,而是起跑線;不是快要寫完的答句,而是剛開了壹個頭兒的“解”字。
有時候,當妳去尋找壹樣東西的時候,會發現另壹件東西的美好,那是對妳用心尋找並堅持到底的獎。
高三作文 篇3他們的壹生,在壹個落差之間,與海無緣。壹根繩索與壹只吊桶,維系著他們的壹生。
他們生於沒有流水經過的地方。漁歌遠離他們,水聲遠離他們。他們就這樣,過著苦澀的日子。
四季聲衰力竭地在深不見底的古井的邊緣纏繞,他們總渴望那些潮潤的日子和潺潺的流水聲。
我從前就是喝著那個古井的水,得以長大,得以度過無數幹涸的日子,並使我全身,流淌著永不幹枯的血液。如今我雲遊至此,在平靜的海面上,俯首便可飲到清澈甘甜的水。
在這些日子裏,我的淚水也因此豐盈,並使我在每次飲過水後,淚流滿面,並使我心裏永遠牢記著遠方的他們!
我的親人!
我的親爹和親娘啊!
高三作文 篇4硝煙彌漫的戰場,腥紅的血花妖艷迷魂,似魅惑塵世的曼陀羅,蠱惑人心。刀光劍影的廝殺,寒光冽冽,危機四伏,這是戰場,是血的詛咒,是狂的怒吼,血紅的地獄。唯壹令瘋狂的心停止掙紮是身後的溫度,在恐懼時給予撫慰,在受傷時忘記疼痛。兄弟,是依靠;兄弟,是唯壹值得交出軟弱的背後的信任;兄弟,令死神卻步,令希望重生。
——題記
曾幾何時,我是壹棵卑微的小草,向往自由地飛翔,但我觸碰不到蔚藍的天空,只能遠遠的,瞻仰。空中的鳥兒將頭埋進柔軟的翅膀偷笑,而被泥土束縛的我,連脫離泥土都會枯萎的我,自由,只是壹種奢望。當它們帶著上帝賜予的羽翼,高傲地抖擻翅膀,翩翩飛舞,半瞇著的眼裏滿是對我的憐憫。他們的嘲笑化成了我身上沈重的枷鎖,他們高傲的身影像殘忍的雙手,掐緊我的喉嚨。我無法反駁,我沒有那個權利,所以我沈淪了。直到身邊的壹株小草,緊緊地攥著我的手,不顧我的掙紮,迎著風,扭動身軀,帶著我乘風舞動。風拂過臉龐,異樣的感覺浮上心頭,迎上它善意的目光。滾燙的淚水滴落,是的,我感受到了這美妙的感覺,為什麽我不曾發現呢?緊緊地回握它的手,滿腔的激動化作最真摯的四個字:兄弟,謝謝。
現在的我,頹然地遠望整個運動場,到處是激揚的吶喊聲,助威聲。不知道為什麽,好久,好久,我已經感覺不到那些所謂的激情、所謂的'青春了,即使在如此激烈的比賽場。我感覺自己就是個異類,心仿佛麻痹了,也許是久居陰暗的文學洞穴。黑暗中的我揮舞著鐵鍬,朝著未知的光明探索,機械地擡手,落下。已經養成習慣了,不去關註任何事,只需筆直的,朝著前方,跌跌撞撞。
麻木地寫著手中的稿件,無非是激勵運動員的壹些話語,寫了也不壹定會被承認而播報,無意義的勞動著實讓我提不起興趣。咬著筆桿,呆呆的掃視四周,人群好像有些激動了。再定睛壹望,原來是1500米跑步到了沖刺階段,說是沖刺,其實真的是跌跌撞撞地掙紮著過來的。精神和體力已經到了極限的他們,壹個個面色蒼白,我不禁問自己,到底是什麽支撐著他們。那可是1500米啊,我還沒跑就覺得雙腿無力了。
還沒到達終點,終點線旁就圍滿了人,壹個個焦急又滿是擔憂的臉龐讓我的心底泛起了波瀾,他們是那麽專註,眼睛隨著虛弱的人兒移動,每壹步,心跟著顫抖;每壹米,焦急的神情便更深壹層,這是怎樣的壹種期盼啊!滲透著如此的羈絆,他們與他們,壹條無形的線緊緊拴著他們的心,如此的柔韌,又如此的堅硬。我開始關註跑道上步履蹣跚的他們,他們那痛苦的臉上顰起的雙眉,已經脫力的四肢突然奮力地甩動起來,仿佛打了壹劑強心針。那因痛苦所微閉的雙眸,在聽到那呼喊聲的壹瞬間,猛然張開,如同烈火鳳凰浴火重生,迸發出無窮的力量。我手中的筆在顫抖,我知道,我無法再不為他們動容了,我機械的心在此刻開始了自己的跳動,我不請寫出是驚喜還是興奮!
隨著人群壹陣歡呼聲,筋疲力盡的人兒沖過了終點,虛弱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了100多斤的重量,他們撲倒在那張開的溫暖的胸懷中。我看見,他們笑了,盡管虛脫的笑容是那麽的蒼白。
我也笑了,從沒有這麽開心過。任何東西都會在時間中消逝,金錢,權利,甚至生命,但這璀璨的陽光,兄弟之間的羈絆,從來不會黯淡。
高三作文 篇5那天下午第二節課,劉老師說大家寫作文吧,就寫昨天參觀歷史博物館的觀後感。石磊在底下悄悄地說了句"真沒勁"。
石磊喜歡獨立思考,也好別出心裁,但經常不遵守紀律,因此他受批評的次數也就比別人多,打上學就沒當過三好學生。老師安排他和我同桌,用意就是讓我管著他點兒。
這時石磊悄聲對我說,哎,妳有沒有發現,學校無論組織什麽活動,只要咱學生參加,就都得寫作文來點什麽"感"。比如說讀了壹本書要寫讀後感,看了電影要寫觀後感,連聽報告、逛公園都得寫感,管妳有感沒感呢。我對石磊說,這有什麽錯,咱們初中生作文課不寫這些寫什麽,難道還去寫長篇小說寫電視劇本?
石磊聽了我的話就不吱聲了,開始寫參觀博物館的觀後感。
三天後,劉老師將批改完的作文發下來。我的作文分數是85分,大多數同學的分數也都在80分以上,石磊的分最低,剛剛及格。石磊嘿嘿壹笑,並不著急,好像那是別人的卷子。作文發回來後,按照以前的習慣,都貼在我們班教室進門處的板報上,讓大家看,互相學習和交流。石磊的作文被貼在壹個很不起眼的角落上。
石磊的作文我早看過,他寫跑題了。
他寫作文總愛跑題。有壹次老師讓我們寫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觀後感,妳說他寫的什麽,他寫他也想吃壹口唐僧肉,也想長生不老。在結尾他又寫道,假如他是唐僧的話,壹定會把自己的百十來斤都獻出來,讓科學家,以及我們敬愛的劉老師和趙校長都分上壹口,使這些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的人都百歲千歲萬歲。也許是因為石磊的精神可嘉,劉老師對他的作文就沒再追究,只是笑笑說這篇作文寫跑題了。
石磊卻在私下壹直堅持說他寫的就是自己的真實感受,沒有跑題。我說,怎麽沒跑?老師說妳跑妳就跑了嘛。我們百分之百信老師的話。
其實我早對石磊幫助多次了,寫作文必須像老師說的那樣抓住"得分點",這非常非常關鍵,第壹妳得把參觀的或聽的看的過程寫出來,第二還得寫出自己的體會決心。比如說參觀博物館這篇作文,我就要先寫某年某月某日上午陽光燦爛,我們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歷史博物館的門前,然後按參觀的順序壹壹寫下,最後還要寫看了偉大祖國的傳統文化和光輝歷史,我心潮起伏熱血沸騰。我的這篇作文草稿寫完還沒等抄清的時候,班上的許多同學就都要搶先看壹看,於是班裏至少有20來個同學的作文裏也都出現了"心潮起伏熱血沸騰"的字樣。班裏的同學見到壹個好詞,就都拿去用,對"知識產權"根本就不重視,真是拿他們沒有辦法。
唯獨石磊對我的苦口婆心的輔導置之壹笑,他說同學們怎麽都像得了傳染病似的,那歷史博物館離學校不遠,大家明明從小就愛到裏面抓蛐蛐兒玩,那裏面的文物早就看過啦,怎麽以前就沒見過誰"熱血沸騰"壹回呢?這三五年的變化,只是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穿上了古代服裝打扮成宮女的模樣,往那照相的景點壹站,門票的價格可就翻幾番了。石磊的作文寫的就是這個。當然他寫的挺多,還寫了他仔細觀察進博物館的那些大人們,真正看文物的不多,很多人去的目的是到那裏的大雄寶殿燒香拜佛的。最後石磊在作文中還建議學校不僅要組織同學參觀歷史博物館,還應讓大家看壹看科技博物館,那裏面有最先進的像電腦啦衛星啦等實物和圖片。我對石磊說,妳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嘛,妳是不是作文還沒有寫夠啊!
星期三的下午,劉老師說明天省裏的領導要到咱們學校參觀,讓校鼓樂隊的同學立刻到操場上集合。其實沒等老師說完,我們就都知道,除了鼓樂隊忙,別人也閑不著,又該到大搞環境衛生的時候了。我們學校是市裏的重點,總有客人來參觀,但客人來都是參觀指導,大人們肯定不會參觀完了回去寫觀後感,可是我們必須認真地搞大掃除,做到窗明幾凈,壹塵不染。
第二天,省裏的領導說來就來了,帶隊的是壹位滿頭白發、面容慈祥的老頭兒。他們剛壹下車,看見我們敲著鼓、舉著旗在那兒列隊歡迎,就對我們市教育局的領導擺了擺手說,不要這樣不要這樣嘛,快讓孩子們回去上課。
於是,校長也擺了擺手讓我們的鼓樂隊立刻解散。其實我們腰酸腿疼地站在那兒等候壹個多鐘頭了,就盼著有人說這句話呢。
領導們繞了壹圈後,就進了我們班。
他們進了屋以後就四處看,忽然,那位白頭發的老頭兒註意到了貼在墻上的作文,他壹篇篇慢慢地看著。初中生的作文寫得都不長,壹會兒,他就看到了貼在角落裏的石磊的作文。
看別人的觀後感他都是慈祥地笑著,看到石磊的作文,他認真地扶了扶眼鏡,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這時候,緊跟在後面的劉老師的心就提了起來,她也許後悔不應該把石磊的作文貼在墻上,或者在今天早晨摘下來就好了。白發老頭兒把石磊的作文仔細看了壹遍,然後對劉老師說,妳是班主任吧,把這篇文章給我好不好?劉老師想,省裏的領導要這篇初中生作文幹什麽,看來事情鬧大了。人家要,她還不能不給,就把這張紙揭了下來,揭的時候,劉老師還偷偷地看了石磊壹眼,壹句話也沒有說。我看見石磊當時咂了咂嘴巴,也是壹句話沒說。
壹個月後,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石磊的作文被登在了省裏的壹家少兒報刊上了,而且還加了壹篇由省教育廳副廳長親自寫的評論文章。文章對石磊作文中提出的問題及小作者對社會生活觀察與思考的能力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刊登石磊大作的報刊,在我們學校幾乎人手壹冊,於是石磊壹下子成了新聞人物。
我對石磊說,稿費壹來妳可得請客了。石磊卻裝成壹臉嚴肅地說,未經本人同意他們就隨便發表我的署名文章,那是侵犯了我的"知識產權"啊,不,是"著作權"啊。我說,妳這可又"跑題"了,發表妳的那篇作文咱們校長都是同意的。誰說的?老師唄!
石磊挺深沈地來了壹句,妳什麽時候腦子裏除了老師,還能找到壹點點的自己。
高三作文 篇6冬日的午後,陽光格外明媚,陽臺的每壹個角落裏都洋溢著絲絲暖意。壹陣淡淡的茶香飄入鼻腔,若有若無,讓我想起了這麽壹句話:“香令人幽,棋令人閑,琴令人寂,茶令人爽。”
愛茶的父親曾說:“茶之爽處,在於其可掃除疲憊之感,令人神氣清爽!”因父親愛茶,我又經常與父親壹起品茶,因此我對茶略知壹二。
茶文化在中國壹向源遠流長,所以其便與琴棋書畫並列了,這不失為壹項雅事。琴棋書畫不是人人都懂的,非得文人雅士之流不可,附庸風雅便會大煞風景。可茶不同,不管是誰,喝總是會的。如去別人家做客,主人捧上壹杯香茶,說是某某仙品,就算品不出什麽滋味,卻在口中感嘆:“好茶!好茶!”別人也不會懷疑的。即使是不懂裝懂的也會讓主人臉上有光,說不定在臨行時打包幾兩送妳呢!
其實,茶並無好壞之分,正如百花園中的花都有其嬌媚之處。
《紅樓夢》裏的賈母不買六安茶的賬,非要喝老君眉。劉姥姥則認為“這茶太淡了些”。可見各人口味不同,品出來的茶自然也是不同。
如果是品茶,千萬不可多喝。古人就是這樣告誡的:壹杯為品,二杯為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
古人品茶有壹套專用茶具。唐代陸羽撰《茶經》,說茶之功效並煎茶品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都統籠貯之。現代就沒有那麽多的講究,但最基本的茶杯,也是具備的,並且還十分精致。當然,好茶配好杯嘛!似乎真正用來品茶的杯,都是白瓷或青瓷制的,壹茶托,壹敞口杯身,壹玲瓏小蓋,上面還畫著青松翠柏,嬌蘭俊梅,風雅之至。用這樣的杯喝茶,是讓人品其茶之香呢?還是讓人賞其杯之美呢?希望是二者兼有吧!
另外,古人沖茶的水也是很講究的。《紅樓夢》中妙玉用“隔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來泡茶。聽起來的確挺令人心馳神往,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卻不知這水是否有益無害?
嗅著茶香,尋其來源。原來是壹向愛茶的父親泡好了他最愛的鐵觀音。閑來無事的我也萌生了壹股想品茶的心意。抓起幾片茶葉放入杯中,再註入滾燙的水,蓋上杯蓋,過了壹會兒,便迫不及待地揭開蓋子,壹股茶香溢滿了陽臺,品上壹口,滿口余香,壹絲煩躁也就隨茶香飄到九霄雲外去了。
壹直都不能領會到古人說的那種“茶話略無塵土雜,荷香剩有水兼風”的境界。但茶香所飄之處,便擁有了壹份獨特的寧靜,讓午後更加溫馨愜意。
高三作文 篇7青春是壹本打開就合不上的書。
馬上就要18歲了,這麽多年過去,最讓人懷念的還是那段無比青澀的美好時光啊。羞赧的少女見了心愛的男孩兒,腦袋不由自主的低下頭來,臉頰也變成了粉紅色的,多麽可愛的人吶!
在某壹本書中看到過壹句話,年輕的時候不能遇見太過於驚艷的人,因為以後所遇見的別人都會變得平庸。說的是沒錯啊,那時候我就遇到了壹個驚艷我時光的人。怎麽回憶他呢?大概所有美好的詞都只能用在他身上吧。他長得不是人群中最醒目的那壹個,但是那時候我的眼裏只能看見他。我想像我這樣的人,可能還有很多吧。心裏面喜歡壹個人,不敢說出來,默默的喜歡他,遠遠的看看他就好了。那時候心裏面都是天真的想著,可能某壹天他就註意到自己了呢。
那時候小心翼翼的喜歡著,都不敢明目張膽地看望他,壹個眼神對上都可以讓自己興奮壹整天。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感覺,說不上來的奇妙呢。是不是以後也還會遇到壹個人,讓我有這樣子的感覺吧?我好像也遇到了。青春時喜歡的人,這輩子可能也忘不了。我們總是懷念那些美好又單純的日子,而那些人也恰恰就出現在這時候。隨著漸漸長大,有的人走了,有的人還在。有些人不想走的,走了。有的人沒打算留下的,留下了。無論怎樣吧,珍惜眼前人。不去幻想太遠的未來,也不要去奢求,眼前過好了,才是真正的幸福,那些觸不可及的人和夢想,就暫且放壹放吧。青春本來就很短暫,要愛那些愛我們的人。保持開心,保持健康,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啊我說的很簡單,但是真的要做起來真的很難呢!所以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好好愛自己,再來愛別人。
高三作文 篇8壹位成功人士說:“盡管每次網到魚的不過是壹個網眼,但要想捕到魚就必須要編織壹張網。”吾以此為箴言。人生本有無限可能,若只取壹種豈不遺憾?生活中的每壹領域都相互貫通,若只專於壹處未免遺憾,豐富自我,將無限風光納入網中,豈不妙哉?
豐富自我,不斷發現自己身上的可能性,並用於嘗試、發展,讓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日本百歲詩人柴內豐,年過半百才開始創作,90歲後壹舉成名,她的詩集《百歲》充滿了壹個百歲老人對生命和年齡的樂觀看法。德國著名女導演萊妮·斯芬特,執導紀錄片《意誌的勝利》,然而她還是演員、詩人,88歲時還學習潛水到海底拍攝鯊魚。她們無壹不是在不斷豐富和完善著自我,在有生之年將自己的生命在不停地學習中得到拓展和延伸。
豐富自我會讓妳更加完善,最終達到融會貫通。恩格斯曾被馬克思稱為“最愛學習的人”,他曾從事哲學研究,同時廣泛涉獵,文學、史學著作無所不閱,化學、物理知識無壹不習,甚至在不惑之年向馬克思求教微積分。他精通八門外語,能用六門語言閱讀和寫作,這也讓他的哲學研究更加深入。又如主持人汪涵,臺上的妙語連珠與他的自我修養密不可分。
當然,我所說的豐富不是壹味追求大而全,不是為了豐富而豐富。最近網上熱議的“證霸”孫夢濤壹般,狂攬65張證書,但在每個領域都成績平平。這只能說是廣泛而不能說是豐富,因為只有數量卻沒有含金量。我所說的豐富壹定是有所側重的,是立在壹條樹幹基礎上的“開枝散葉”。
學者王元化曾經感慨,自己幼時所住的清華園,學術是不分開的,研究清史的教授也可以精通生物學。是啊,如今更多的人打著專註的幌子放棄了對自己的豐富和完善,親手掐掉了自己生命中無限可能,這是多麽愚蠢和可悲。
我們需要明白:專註與豐富二者並不矛盾,豐富自我才能發揮所長,彌補所短。讓自己的生命中所有可能得以開拓,是件幸福的事。也正因這無限可能,我們的生命才更有意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