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該怎麽辦?給大家支幾招

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該怎麽辦?給大家支幾招

我們每天不能離手的手機, 雖然是壹個很重要的交流工具,但也是壹種給孩子帶來很壞影響的東西, 在很多家長眼裏都是眼中釘肉中刺,是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罪魁禍首,也是擋在親子之間的鴻溝,簡直就是萬惡之源,很多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作為家長的您,孩子若沈溺於手機之中不能自拔該怎麽辦呢?下面為大家支幾招。

壹、多做有效陪伴。

陪伴必須是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家長和孩子心靈的交流,不是孩子和父母坐在壹起各自各地玩著手機。

陪伴孩子也很簡單 ,比如聊天,家長可以拿出以前的相冊,聊聊那些孩子無法經歷的故事:爸爸媽媽當初是如何認識的,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什麽樣的,和現在有哪些不同。這樣既能增進親子間的相互了解,又能讓孩子珍惜如今的生活。再比如可以和孩子壹起做飯,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擇菜洗菜,或者嘗嘗飯菜味道的鹹淡,這都能讓孩子多壹分家庭參與感和責任心。這樣,就不至於出現這樣的場景:家長喊孩子十幾遍“出來吃飯”,孩子卻置之不理而繼續埋頭玩 遊戲 。其他類似洗衣服、掃地等家務都可以讓孩子參與。另外,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壹起到室外運動,鍛煉身體。帶孩子出門遛遛狗,讓大自然這位老師來教孩子;陪他壹起畫畫,旅行,逛遊樂園;帶他去上早教班,去玩 遊戲 ,去學做運動。 參與孩子的成長活動,帶他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楊瀾說自己,即使工作再繁忙也要親自陪伴孩子旅行,並和孩子壹起體驗各種各樣的 社會 活動。

二、要發現並培養孩子的正當愛好。

家長要珍惜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鉆研電子技術,為其未來發展做好鋪墊。 商洛市洛南縣西關中學有個學生叫王典,他自小就對電子產品感興趣,酷愛電子技術。從上初中他就開始琢磨鉆研電子技術,學習家電維修、 汽車 電路、單片機、電路排版、機械加工,尤其喜歡鉆研電子制作。在家長、老師的引導和支持下,他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實驗室”,常用工具樣樣俱全,如手鉆、角磨機,電焊機、萬用表、示波器、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同時,他在互聯網獲取大量知識、淘寶材料,他是互聯網+的踐行者。在這些工具的幫助下,他大腦中的奇思妙想經過他靈巧的雙手變成了壹個個的現實,他的作品無論從制作工藝,還是技術含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壹個高中生的水平。去年,在 科技 創新中成績突出,他申報的五項 科技 制作產品中四項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授予專利並頒發專利證書。由此可見, 創造力越高,孩子往往就越自信自立,興趣更廣泛,好奇心也強、想象力非常豐富;有創造力的孩子點子多,問題多,而且不會輕易滿足簡單的答案;對於相同的問題,有創造的孩子通常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獨到的見解。

三、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表率。

在壹個車廂裏,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在低頭玩手機,但有壹對母子在認真看書,有人問那位媽媽,妳是怎麽勸說孩子去閱讀而不是玩手機或IPad的呢?媽媽說:“孩子不聽我們的,他們只模仿我們。” 育兒 先育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行大於言。 現在低頭族的家長特別多,不要總在孩子面前拼命低頭玩手機。如果可能的話,放下手機多讀書,做家務或勤奮工作,父母的行動比單純說教更有說服力。下班回家後,爸媽們盡量將手機和IPad等放壹邊,好好地陪伴孩子 遊戲 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或許妳用手機從事自己的工作,妳要讓孩子明白妳用手機是工作,不是玩 遊戲 打發時間。 孩子是家長的壹面鏡子,家長在玩電子產品,反而對旁邊的孩子說,快去看書,孩子怎麽可能甘心去讀書。 因為 我們的孩子玩電子產品,常常是從爸爸媽媽身上模仿來的

四、教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電視動畫片也有教育功能,如大頭兒子、小豬佩奇等充滿了尊老愛幼、勇敢、堅強、勤勞、誠實等等美德;點讀機從識字、算數、英語、音樂、美術等等方面,教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電子產品對擴大孩子的視野有著正面作用。且不說電子產品在履行其“教育”功能時為孩子打開了全新的世界,僅僅是迅速學會使用電子產品這壹行為本身,也是值得孩子和家長驕傲的事。 只要利用好有利的壹面,規避有害的壹面,就能更好地服務於我們。

壹是家長要與時俱進 ,了解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的現狀及更廣泛的用途,自身能很好地應用電子產品,將電子產品當成生活的工具,而非玩具,這是教孩子的前提。 二是教會孩子壹些電子產品的基本功能的運用 ,比如手機的淘寶、支付、導航、美團等功能。 三是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應用好電子產品 ,比如妳的孩子喜歡唱歌,妳就教會他如何用全民K歌APP;妳的孩子喜歡下象棋,妳就引導他如何在網上下棋;妳孩子喜歡拍照,妳就教他如何拍照,如何用好美圖秀秀軟件;教會孩子百度查閱自己想知道的知識,用作業幫學習自己不會做的題目等等。用這些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慢慢轉移孩子的註意力,讓他們既 娛樂 了也增長了能力和知識。

但是, 家長應該明確的規定,孩子必須先完成課後作業,做完 體育 活動,幹好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以後,才能去玩電腦或者看電視等 。如今這個信息時代,要讓孩子完全放棄這些集通訊、 娛樂 、學習為壹體的現代化工具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事兒。其實任何內容 健康 的 遊戲 都可以玩,但需要有規則。電子 遊戲 有它的優點,比如學習類的電子 遊戲 可以讓孩子們使用學校學習的知識, 歷史 類的電子 遊戲 能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鞏固和辨識相關 歷史 知識。

因此, 家長需要做的 , 壹是選擇 。父母可以對電子產品的內容進行選擇,可以使用壹些兒童上網過濾軟件,也可以使用自帶兒童模式的電子產品,過濾掉網上的不良信息,並且也可以確保孩子在 娛樂 中有學習的機會。 二是參與 。作為家長,也要研究和利用電子產品,妳如果不是電子產品方面的專家,至少不要成為外行。只有和孩子同步,我們的引導才不會讓孩子覺得反感,才不會讓孩子覺得我們的話是噪音,同時又可以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三是規則 。父母們需要向孩子明確,他們壹天玩電子 遊戲 的時間不能超過規定的時間。關於學生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國家有明確的規定,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這份文件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松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對學校方面,要求科學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壹保管。 這壹點,需要家長配合。

五、家校協作科學應對孩子網癮現象。

希望家長和老師配合,***同培養孩子。 壹是家長應加強與學校的日常聯系 ,積極了解孩子在校的現實表現情況,理性對待學校開展的各項“戒網”舉措,積極配合,對孩子出現的“沈迷”行為采取個性措施。 二是 壹個孩子出現網癮問題,有可能是孩子父母在教育引導方面出現了問題, 家長要努力成為孩子成長歲月中親密無間的朋友 ,這才是幫助孩子阻隔網癮的最有力武器。

家長有多優秀,孩子就會多優秀。應對無處不在的電子產品對孩子 健康 成長帶來的傷害,關鍵在家長。 我們只有從嚴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在成長中做自己的主宰。教育孩子,我們責無旁貸,相信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同努力,孩子們壹定會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壹定會擁有 健康 美好的未來。

  • 上一篇:2020全球專利企業50強,華為進前十,算不算實至名歸?
  • 下一篇:杭州宇策科技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