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文化”與“文明”的不同

“文化”與“文明”的不同

文化與文明

應當說,文化與文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可是,不少人沒有把它分清楚。

《辭海》裏也將“文化”與“文明”混為壹談,認為“文化”,“從廣義來說,指人類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認為“文明”,“猶言文化。如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換句話說,這裏的“文明”可以用“文化”替換。

我在《文化是什麽》壹文裏談到,文化屬於精神的範疇,文化的本質是人的思維作創造性的運動,這個運動要發“光”發“熱”(意識、觀念、思想等)。這“光”與“熱”就是文化。簡言之,文化是人的思維創造性運動的結晶。當文化還貯藏於文化創造者的大腦裏的時候,他人是不可見的,不可感的。文化只有“沋離”大腦之後,通過“載體”進入社會實踐領域,被人們學習、傳播和應用,這時的文化已不是單純的文化,而是壹種文化現象。姑且就叫住“文化現象”。“文化現象”不是單壹的文化在起作用,而是多種多樣的分散的文化和不同類型的文化交織在壹起所起的綜合作用。換句話說,文化是分散的,廣泛的存在著的,“文化現象”則是分散和廣泛存在的文化匯聚起來交融起來所呈現的情景。它是壹個“文化鏈條”的“鏈式反應”。例如吃這種文化現象,就含有許多的具體文化,制作流程裏需要許多科學知識,造型美還需要藝術知識,吃多吃少涉及到人的生命科學知識,還遠遠不止這些。

看到了飲食文化現象或茶文化現象,我們就已經看到文明的冰山壹角了。什麽是文明呢?不就是多種多樣的文化進入社會實踐領域,融入社會生活而出現的壹幅多層次的,立體的,多姿多彩的圖景嗎!顯然,文明的背後,文明的底層是極其豐富的文化,沒有文化,文明就是海市蜃樓。顯然,先文化,後有文明。有人認為:“從時序上看,文明在先,文化在後。文明的反義詞是野蠻和愚昧,人類脫離了野蠻的時代,才有發展文化的條件”。我以為,這種觀點恰恰把文化與文明的先後次序弄顛倒了。“文明的反義詞是野蠻和愚昧”這句話沒有錯,錯在“時序”上。很難想象,在壹片文化的沙漠裏會出現文明的圖景。沒有個別,哪有壹般?沒有花,何謂果?沒有源,哪有水?壹個人,他的心裏如果沒有“禮節、禮貌”等文化觀念存在並實踐之,他的社會行為是文明的嗎?

進壹步說,文化是精神現象。文明是精神現象和物質現象的統壹,文明是精神和物質實體的交融。文化表現為精神單純的存在著,文明表現為精神和物質同時存在著。文化社會性較弱,文明有很強的社會性。文化相對的為少數人所擁有(制定知識產權在這裏找到了原因),文明為多數人所實踐,所應用。文化不進入社會實踐領域,文明的圖景就不可能出現。文化是單調而枯燥的,文明是豐富而有“味道”的;文化不是圖景,而文明是圖景——是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圖景(到了較為發達的歷史時期還是絢麗多彩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景);文化用眼睛不壹定看得到,而文明用眼睛肯定看得到。文化可以進入社會實踐活動的領域,也可以不進入社會實踐活動的領域。文明狀態的出現以群體相融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為前提,以物質生產為前提(原始社會的圖景稱不上文明),即文化進入了群體和物質生產領域。從認識和實踐的角度看,文化是少數人運用自己的思維創造的結果,文明是多數人實踐和運用文化進行生產勞動的結果。文化是根,是桿,是枝,是葉,文明是花,是果。文化是裏層的,文明是表向的;文化是分散的,文明是集中的;文化是個別的,文明是整體的;文化是精神的活動,文明既包含著精神活動,但主要體現為物質生產和消費的活動。文明體現在人的行為方式,管理制度,勞動生產力等各個方面。壹句話,文明是人們運用種種文化進行社會實踐和物質生產勞動之後出現的壹幅圖景,它包括社會文明和個人文明兩方面。優美的社會文明建立在大多數個人文明的基礎上。這個大多數特別要將社會管理階層的管理人員包括在內。沒有大多數人的行為方式的文明,就談不上整個社會的優美的文明。

文明這個概念和文化這個概念壹樣,處在變化和發展過程之中。最初的文化是壹個動詞,漸漸演變成了名詞(現在作為動詞用得少了)。而文明的初衷是野蠻的反叛,乃“優美”之意,它是真、善、美的而不是假、醜、惡的,是優美、優秀的那壹面。但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已將文明用於概括和描繪社會歷史階段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圖景,例如,從地域上分有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從時序上分有古代文明,現代文明等。這樣看文明,文明的本來含義就起了變化,某壹地區某壹特定歷史階段的文明,它裏面不僅僅具有優秀的壹面,而是在全部的文化現象;從文化的角度看,既有精華的部分,又有糟粕的部分;既有真理的部分,又有謬誤的部分;既有正確的部分,又有錯誤的部分;既有先進的部分,又有落後的部分;既有積極的部分,又有消極的部分;既有優秀的部分,又有低劣的部分;從文化融入社會生產、生活的情景、狀態看,既有真、善、美的壹面又有假、醜、惡的壹面。因此,現實生活中,人們使用文明這個概念已具有兩重性,壹是對某個人或某種具體的社會現象的評判,說他是文明的或不文明的,壹個人的言行做到了今天我們這個社會所要求的,我們就認為他是文明的,反之是不文明的。某壹社會現象相對達到了人們的理想狀態,如“官風正:公心清廉,不腐敗”;“民風正:夜不閉戶,道不拾遺”,這就是文明的圖景,反之是非文明的圖景。為了研究和認識上的方便,我們把形容和描繪單純的優美的對象的文明可稱之為狹義的文明,把概括和描繪歷史時序或地域的文明稱之為廣義的文明。

看來,人類只有將精華的、真理的、正確的、先進的、積極的、優秀的文化用於社會實踐活動之中,並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優美的文明的狀態才有可能出現。也即是說,優美的文明是優秀的文化融入社會生活的圖景,是人們不斷地實踐著各種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出現的壹種狀態。優秀的文化融入社會生活和被人們用來進行物質生產勞動之後出現的文明的圖景肯定是美麗的。而全部文化融入社會生活和被人們用來進行物質生產勞動之後出現的圖景不壹定是美麗的,有些圖景甚至是糟糕的,令人惡心的。優美的社會文明是人們將有益於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文化應用於社會生活和物質生產、消費過程之中的狀態。優美的個人的文明是指單個的人以倫理道德為主的文化修養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進入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的文明。可以認為,整個社會的最基礎的文明是建立在個人的道德文明的基礎上的。換句話說,道德文明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沒有全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絕大數的個人的道德文明,要建立整個社會的文明就是壹句空話。在中國的文化之源《周易》裏,有好幾處使用了“文明”這個概念,“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內文明而外柔順”。這裏,給了我們兩個啟迪,壹是文明的人,二是文明的社會。“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是壹幅文明的社會的圖景;“內柔順而外文明”,是說的個人的修身養性的文明。那些糟粕的、謬誤的、錯誤的、落後的、消極的、低劣的文化用於社會實踐之後也會出現文明的狀態肯定是壹幅醜惡的圖景。例如現實社會裏,有的人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壹私欲文化觀念極端實踐和運用,其結果是私欲暴漲,物欲橫流。這種狀態我們能說它是優美的文明的狀態嗎?

文明的圖景和狀態是發展的,是變化的,是前進的。在人類出現文明的早期,文明的圖景和狀態是單調的,簡單的,平面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的文明和狀態出現了立體的、豐富的、多樣的、復合的現象。古時的“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就反應了某個時期文明的壹個側面(民風);唐太宗的“納諫”精神體現了文明的又壹個側面(政風);國與國之間長期和睦相處也體現了文明的再壹個側面。從文明發展、進步的“履歷”看,文明是有等次之分的,大體有三個等次:低級文明,中級文明,高級文明。低級文明是在物質生產水平低下的條件下,表現以人的道德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原始社會、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出現的文明大體上屬於低級文明。中級文明是在科學技術文化、社會管理等文化發展到壹定水平,人們的實踐活動主要體現為大量的文化融入社會生活和進入物質生產及消費。人類現在出現的文明大體上屬於中級文明。中級文明將是壹個漫長的過程。高級文明是在各種文化高度發展,高度應用,社會生活與物質生產出現了壹幅美麗的穩定的圖景和狀態。馬克思主義者追求的理想就是這幅圖景和狀態。人類的文明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和進步。

文明的圖景和狀態是變化的。文明的圖景和狀態不是壹成不變的。主要有兩層含意,壹是其圖景和狀態沿著時序的前行,推進,呈現出由單調,簡單,平面到立體、豐富、多樣、復合的變化。二是其圖景和狀態反時序而行,出現“逆行”的變化,也可以叫住“文明倒退”。歷史證明,文明建設不是壹勞永逸的,美麗的文明的圖景和狀態是會變為非美麗的文明的圖景和狀態的,非美麗的文明的圖景和狀態也是可以變為美麗的文明的圖景和狀態的。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倫理道德文化人格是可變的。人類社會文明的基礎是人的倫理道德的文明,而影響著人的行為方式的倫理道德文化觀念有優秀的和低劣的兩部分,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有的人學習並終生履行著優秀的倫理道德文化,有的人壹生都沒有學到優秀的倫理道德文化,有的人雖然學到了並實踐著壹定的倫理道德文化,但在壹定的條件下,他不能將這種優秀的文化堅持終生,而是轉而實踐低劣文化。壹個人,修養成優秀的品格很難,而優秀的品格“倒退”到非優秀的品格卻易。物理就是這樣:成難而敗易。做壹個社會尊重的人難,做壹個社會不尊重的人易;壹輩子堅守優秀的人格難,壹時實踐優秀的人格易。歷史和現實生活中,壹個人在壹生裏,前大半生都堅守了較好的人格,可是後來堅守不住了,倒退了,變性了,受唾罵了。當今社會,成克傑就是這方面的較為典型的人。“浪子回頭金不換”的現象也存在。沒有文明的人,就沒有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社會圖景是由文明的群體的人創造的。如果社會上較多的人,特別是管理層面裏較多的人的人格修養出現了倒退,整個社會的文明就倒退了。

文明的圖景和狀態是不平衡的。在世界上,在整個人類社會,有的地區和國家出現了文明的圖景和狀態,有的地區和國家沒有出現文明的圖景和狀態;有的地區和國家出現了文明的圖景和狀態比較突出和充分,有的地區和國家出現了文明的圖景和狀態不怎麽突出和充分;有的地區和國家的文明的圖景和狀態出現了倒退,有的地區和國家因為正確的發展和建設出現了新的文明的圖景和狀態。就壹個地區和國家來說,文明的圖景和狀態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國家,在科技、管理制度等方面較文明,但在人倫道德文明方面的建設不怎麽文明。當今世界不乏這樣的例子,如美國就是這樣的國家。中國的情況正好與美國相反,在科技、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怎麽文明,但在人倫道德文明方面卻有深厚的傳統基礎。

從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看,整個世界還不能說是壹幅比較高級的文明圖景。人類的發展還比較幼稚。人類實現較高級的文明圖景應有兩大前提:(1)個人特別是小集團的私欲不能造成社會公害。(2)消滅了集團與集團、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事實上,這兩點是區別自然人和文明人的標誌。私欲是動物和自然人的本性,源於生存所必發。私欲的社會化如對他人造成損害,這種行為肯定是野蠻的。我們看,這種現象在現在的世界上還大量的普遍的存在著。顯然,我們不能認為,動物和自然人這些有害行為是文明的行為。以暴力相搏仍然是動物和自然人的又壹重要特征。孔子說:“人者,仁也,親親為大”。孔子這裏指的“人”,應是文明的人。是說的講親愛團結的人,講睦鄰友好的人,講和平***處的人不會對他人有害。

  • 上一篇:機械臂龍頭股票有哪些?
  • 下一篇:家裏的保險箱有多安全?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