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君夢緣知識產權

君夢緣知識產權

古代沒有知識產權。好在聖賢喜歡集學者著書,史家“自證”,也省了不少麻煩。

然而世事無常,這樣的煩惱還是出現了。他辛辛苦苦為漢朝設計了壹個宏偉的計劃,但漢武帝恐怕只用了他的策略而沒有用他的人。

天人三策,名為聖旨,董勝天下皆知,但終究不受重用。

歷史上第壹次遇到維權問題的是著名儒學大師董仲舒。

01

年輕的董仲舒把這句話表達得淋漓盡致。

太平盛世,對惠帝的孝道,除了“狹書之法”,使百家爭鳴,許多經典被重新發現。

位於繁華的廣川,東南近祁多儒生,北近趙巖方士,西近三晉法家,文化薈萃。

董生出生在地主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家裏更註重教育。他的書房裏收藏了大量的書籍。

董仲舒的學習環境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關鍵是看人和。

他不用像窮孩子壹樣放牛放羊。年輕時,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閱讀聖賢書上。

父親建了壹個花園,希望孩子們學習累了就來玩。但他把自己埋在書海裏,三年不窺園,選擇直接無視。

那時候在聚會上,騎著母馬的人會被嘲笑。但他壹心經典,壹路書不離手,也不介意挑馬。他多次騎過母馬。

不看園子,不爭男女,像個傻子,是董仲舒學而不厭。

年輕的董勝漸漸長大,才華橫溢,精通五經。容止禮儀,非禮。

大家都稱贊他是通才,尊重他是學者。

02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運,成大事者必有大起大落。

董仲舒的求學之路雖然壹帆風順,但他的磨煉才剛剛開始。

漢初提倡黃老之學,雖然其他學派早已避之不及。但是,文帝是善刑,景帝不是儒者,統治者是當時文化的風向標。

於是,“文景之治”應運而生,“清靜無為,與民同息”的政策受到大家的歡迎。

這對於精通儒學的董仲舒來說可苦了。壹個儒生雖然讀了很多詩書,卻不被重視。

結果董仲舒成了董師傅,成了人民教師。

他掛簾講學,最擅長講授《春秋》公羊學(儒家五家之壹)。他辯論能力強,文章寫得好,很快就出名了。

四路學士來到這裏,尊稱他為“公羊大師”,學生人數很快就超過了100人。勤勞的董夫子為漢朝培養了大批人才。

漢景帝聽過他的高姓,稱他為“大夫”。他的主要工作是教授經典,用假名做他的老本行。

董夫子也在教學中不斷學習進步,壹個以儒學為基礎,吸收道、法、陰陽思想的新儒學體系正在他的頭腦中逐漸成型。

但他還需要等壹個機會,等壹個和寶玉的價格,壹鳴驚人。

03

39歲的董仲舒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

備受矚目的漢武帝即位。他看到,在海中仁義安的平靜和國庫的充實之下,隱藏著嚴重的危機。

至此,黃老之學的弊端逐漸凸顯。諸侯胡作非為,商賈地主侵民,匈奴虎視眈眈,改變國策勢在必行。

堅冰破裂,障礙被移除...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命各地舉薦人才,廣聚賢人,獻計獻策,史稱推良策,問政。

董仲舒和梁武帝的“天人三問”震驚世界。武帝提出了三個問題,董仲舒回應了三個策略:

德的第壹策是天人感應。主張君權神授,意在鞏固君主的統治地位,鼓勵君主實行仁政。

第二個德政是統壹天下。本文論證了黃老學說與孔孟儒學的利弊,提出了調和孔老、回歸儒學的治國之術。

第三個德政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證明“天不變,道不變”,抖落孔老曖昧的面紗,直言不諱地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武帝喜出望外,采納了他的政策,開始推行儒學,建立國子監,設置名師,舉天下之民。

董仲舒名揚天下,奠定了整個中國社會尊孔尊孔的基礎。

04

董仲舒為漢武帝設計了儒家的治國體系,為後世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漢武帝只用了他的政治,沒有用他的人民。

後人評價董仲舒“王佐有才”,“位列三公”,卻不必怨武帝。

但董仲舒曾標榜自己“仁者,義盡而不謀其利,知其道而不謀其功”,既然誠實註定不會奉承。

是非曲直現在不得而知。

“天人三問”後,董仲舒作為武帝的弟弟劉飛的宰相被派往江都。

劉飛得到寶藏後,以管仲的禮遇對待他,意圖在朝鮮謀得壹個職位。

董仲舒主張天下壹統,暗指劉飛八不可召,中央不可違。

因此,它沒有被重用。日常工作大多是祈雨讓它停下來,很無奈。

05

公元135年,失意的董仲舒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今年,長陵高園堂和遼東高廟祭祖發生火災。

董仲舒寫了壹篇《災異錄》的文章,抨擊國家大事,因神不滿而警災。

文章被嫉妒心重的父皇顏盜走,奏於皇上。

漢武帝大怒,下令將董仲舒斬首。好在武帝及時悔悟,可憐他的才華,赦免了他。

但是董仲舒被辭退了,又去教書了。這壹教就是十年。

十年後,董仲舒迎來了第二個階段。

董仲舒聽從國王的命令,從江都遷到焦溪。但焦溪王劉端驕橫放縱,經常殺客。

董仲舒知道此生絕不會被重用,他的希望早已破滅。

他擔心長期得罪劉端,很快就辭了職,從崗位上回家了。

06

70歲的董仲舒終於回家了。

想當年,天人問是多麽意氣風發,如此坦誠的壹生註定坎坷,壹切仍是壹場大夢。

真的累了,該休息了。

回國後,他不問家當,開始寫書。《天人三策》、《儒林外史賦》、《春秋繁露》等書流傳於世,成為歷代推崇的儒家百科全書。

他思想開放,雖然不被重視,但對國家大事感興趣。

如果朝中有大事,妳去他家求教,就會得到忠告。甚至臨死前還在寫奏章提建議。

公元前104年,名揚天下的董仲舒在家中去世,周遊列國。

有壹次,漢武帝路過他的墓地,下馬拜謁。他的墓地也叫“下馬陵”。

歷史上,對董仲舒的評價總是褒貶不壹。

在我看來,他是不可或缺的,居安思危,獨力救世;他胸懷大誌,不甘清廉無為,想大有作為。然而,說到底,他也是壹個抑郁的可憐人。

皇帝苦苦尋覓設計師,天人三問董大師。

  • 上一篇:經濟學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嗎?
  • 下一篇:科技促進發展的期刊目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