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林權抵押貸款存在什麽風險以及應該如何防範

林權抵押貸款存在什麽風險以及應該如何防範

林權抵押貸款四類風險

風險壹:貸前調查評估難引致的信用和道德風險

主要表現:壹是由於森林資源是壹種特殊的資源性資產,並且林區壹般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地廣人稀,給金融機構貸前調查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如曾某僅300萬元貸款,抵押物卻是面積達7914畝的林場,要準確地核實抵押物價值難度相當大。容易造成借款人利用信貸人員難以確切了解林地面積的漏洞,人為擴大林地面積或提高抵押物價值,導致金融機構不能合理確定抵押物抵押比例,削弱貸款風險緩釋能力,增大貸款潛在信用風險。二是由於金融機構缺乏林業評估的專業人才,對林木的生長周期和經濟價值都不了解,抵押物價值壹般委托評估機構評估,易產生借款人與評估機構串通作弊或借款人、信貸人員和評估機構三方串通作弊,人為提高抵押物價值,導致道德風險。三是目前林業部門雖然承擔了林權抵押物的價值評估工作,但是由於資金、評估標準、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原因,導致缺乏專業的林木資產評估隊伍,容易導致評估不當,並因此增大貸款的信用風險。

風險二:服務配套體系不健全引致的法律風險

主要表現:壹是林權抵押操作流程不明確,林業部門沒有形成標準化的林權貸款抵押登記管理制度以及統壹的林權抵押登記和評估程序,從而影響林權抵押貸款的業務拓展進程。二是林權證核發與抵押登記管理不規範,壹方面林權證核發存在“壹林多證”即舊證和新證同時並存,另壹方面林改前辦理的林權證作抵押,因抵押登記管理不規範,容易造成多次抵押或已抵押的林地發生流轉的情況。三是林業部門缺乏信息***享機制,有關林權檔案信息查詢、林場組織形式、股東分布的公示、市場價格以及其他林產品相關供求、交易信息咨詢與管理等信息不完全,極易導致在借貸、擔保等行為時發生糾紛。如曾某在貸款中作為抵押物的林場實際存在多個合夥經營者,且以暗股形式存在,此情況在林業部門並未登記備案,致使農信社無法完全識別有權人。四是林權處置流轉機制不完善,增加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林權抵押貸款的顧慮。如目前韶關各縣林業部門都沒有林木產權交易中心,壹旦借款人無法按時歸還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出現風險,缺乏壹個比較好的林木資源交易平臺,造成金融機構對林木資源拍賣處置困難,信貸資金的安全和流動性就難以保證。

風險三:貸後管理難引致的市場風險

主要表現:壹是借款人資金回籠難以監控。如據部分農信社反映,雖然借款人取得林木砍伐指標須經過農信社,但借款人銷售林木多以現金結算,農信社難以監控回籠資金。另外,借款人超砍伐指標砍伐,林木被盜等情況同樣嚴重影響農信社對資金的監控。二是抵押物管理難度大。主要原因是作為抵押物的森林資源資產面臨人為偷盜的風險較高。林區壹般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且人口稀少,森林管理難度較大,加上周圍部分村民法制觀念淡漠,盜伐、濫伐林木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據調查,曾某進入訴訟程序後,由於訴訟時間跨度長達14個月,始興縣聯社為了做好該筆貸款抵押物的管理工作,防止林木被當地村民盜伐,最大限度地保全抵押物價值,專門聘請了當地村幹部協助管理林場,增大了保全成本。三是林權處置流轉機制不健全,增加了資產處置變現難度。在目前收儲中心沒有完全建立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壹旦面臨抵押物處置問題,尚需辦理砍伐指標、拍賣、變賣、訴訟等壹系列手續,如果抵押林木拿不到砍伐批文,抵押權就無法實現,抵押權變現存在壹定的風險。

風險四:風險保障體系不完善引致的代償風險

主要表現:壹是保險保障體系不完善。由於森林資源經營過程中面臨諸多自然災害及人為災害的影響,諸如雪災、火災、水災、泥石流、病蟲害等災害,壹旦發生往往都是毀滅性的,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巨大,造成金融機構對抵押物的失控。但由於林木保險具有高保費、高保額、高成本等特點,目前只有較少的保險公司嘗試涉足林業保險,造成林權抵押貸款風險保障的不完善。如曾某300萬元的林權抵押,保險費率是1.3%,因為有200畝的免賠,按照1.5的系數,壹年的保險費需要5.8萬元。二是即使辦理了保險,但險種單壹,風險覆蓋率較低,極易造成貸款債權懸空。如曾某貸款的保險險種僅為森林火險,對病蟲害、霜凍等自然災害均無法辦理保險,由於林木生長周期長,且容易受火災、霜凍災、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影響,造成損失的不可預見性較大,極易造成銀行抵押物的懸空,導致代償風險。

如何防範林權抵押貸款風險

(壹)進壹步規範金融機構信貸行為,加強風險管理

壹是加強對林權抵押貸款管理的總結和研究,健全和完善林權抵押貸款的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林權抵押貸款發放程序。二是加強信貸人員林業知識培訓,以適應新業務需要,把握好林權的可抵性調查,切忌盲從。三是建立貸款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對林權抵押貸款風險點的防控。嚴格按屬地原則發放貸款;嚴格監控信貸資金按約定用途使用;強調信貸員全方位盡職調查。四是針對森林資源的特點進壹步加強貸款“三查”,貸前調查人員必須嚴格調查抵押林權的真實合法性,確保抵押林權權屬無爭議;貸後管理人員加強貸後檢查,對幼林或中林每個季度至少進行壹次現場檢查和拍照,對成熟林要加強現場調查和到林業主管部門查詢是否有違規盜伐或未經信用社審批就違規砍伐的情況,確保抵押林權的安全性。

(二)進壹步建立完善服務配套體系,加大扶持力度

壹是建立地方政府、林業部門、金融機構以及林農之間的長效工作機制,***同探討解決林權改革和林權抵押貸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防範貸款風險。二是建議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加快林權交易市場、林權資源評估、擔保、收儲等林權流轉市場配套體系的建設,為林企、林農及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提供有效的市場保障。三是建議金融機構與林業主管部門建立行之有效的銀、林合作機制,提供方便快捷的“壹站式”服務。合理擴大林業重點縣的分支機構林業信貸審批與管理權限,簡化審批手續,推廣方便快捷的“壹站式”金融服務,探索林業、金融、資源資產評估等部門合署的辦公形式,提高林業貸款辦理效率。

(三) 進壹步完善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促進林權抵押業務發展

壹是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減少審批環節,合理簡化貸款手續, 提高貸款效率,為林農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貸服務。二是合理進行信貸品種定價,科學調整貸款利率水平,林權抵押貸款利率最好參照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利率執行,以降低林農融資成本。三是根據林權抵押貸款的不同用途確定符合林業生產經營特點的貸款期限,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續貸工作。由於林業產業收益的非壹次性獲得,貸款償還方式可分期按比例償還,以減輕林農還貸壓力。

(四)進壹步完善保險保障體系,健全風險補償機制

壹是積極探索開展森林保險,建立災害補償機制。針對可能存在的林木資產抵押貸款風險,政府要鼓勵、引導保險機構開展森林資源資產保險業務,建立災害補償機制。建立林木資產保險的合理保費標準和賠償標準,開展森林火災、霜凍災和病蟲害等險種的保險,以減輕金融部門貸款風險,形成多層次的林業災害風險轉移分擔機制,推進森林保險業務。二是建議有關部門加強與保險部門的溝通協調,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保險費率,減輕借款人的負擔,加快促進林權抵押貸款的發展。

  • 上一篇:解鎖知識產權
  • 下一篇:名門華都怎麽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