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對於每壹個需要寫論文的人來說,寫論文最怕的就是題外話,因為這意味著妳要重寫,需要重新找資料。讓我給妳簡單了解壹下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論文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1。無論是幾十萬字的大論文,還是8000字的小論文,其實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只有兩個:寫什麽,怎麽寫。
壹,研究課題和研究問題
做研究或者寫學術論文的首要任務就是確定選題。在這裏,我們必須區分“話題”和“問題”。再者,研究問題是針對具體的研究任務,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和表達的。從研究課題到研究問題是展開研究的第壹步。
在選題的過程中,妳要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對什麽感興趣?哪些方面對我的興趣很重要?為什麽這些方面很重要?
第壹個問題大家都很熟悉。只有我們感興趣了,才會想知道,才會有瘋狂閱讀文學的動力,才會回答第二個問題。
重要的是壹個很主觀的問題,看妳自己的理解。確定研究興趣後,要不斷深入挖掘,關註更小的方面。如果妳的研究興趣是“國際體系”,把它縮小到“國家與國際體系的關系”就前進了壹步。
然後,妳關註“國家退出國際體系”的現象,再思考“國家為什麽退出國際體系?”“當今國際社會的國家退出與歷史上的國家退出有何異同?”等提問。至此,妳的研究從壹個寬泛的話題轉移到了壹個具體的問題上。
研究的重要性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壹個好的研究應該是兩方面都有。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有些開創性的研究更註重理論的重要性,有些研究只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
我們不難看出,從選題到問題的提出,是壹個縮小和明確研究任務的過程。研究問題提得好不好,其實是研究任務選得好不好,而不是有沒有用文字表達出來。那麽什麽是好的研究問題呢?
1,壹個好的研究問題應該是具體明確的,在論文的開頭就要把意思說清楚,而不是籠統模糊的問題,讓人捉摸不透。
2.好的研究問題應該以為什麽的形式提出,因為科學的本質在於探索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社會科學也是如此。
3.好的研究問題應該是重要的問題。這個上面已經提到了。最壞的情況是沒有研究問題。建議大家在動筆之前,先把自己的研究問題以壹個問題的形式寫下來。問壹個好問題甚至比給壹個普通的問題壹個好的解釋更重要。
第二,文獻綜述和研究創新
文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理使用網絡,學會使用關鍵詞。關鍵詞數量在3-5個左右。最有效的方法是分類閱讀文獻。關鍵詞查閱的文獻,60%左右不相關,30%左右可能相關,但從具體問題來看不直接相關,只有10%左右最相關。
如果在搜索和閱讀文獻的過程中,妳發現沒有或者有太多直接相關的文獻,那就是壹個非常不好的信號,妳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妳的研究問題。根本沒有直接相關的文獻,說明妳的研究問題可能不重要,沒有研究的必要。
當然也不排除有才華的研究者,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剛剛踏入學術門檻,幾乎不可能出現學術領域沒有學者意識到但恰好被妳發現的重大問題。直接相關的文件太多,就意味著研究這個問題的人太多,甚至已經爛了,我們要創新或者建功立業都會很困難。
在繼續討論文獻綜述之前,首先要思考如何定位研究的創新和貢獻。創新是壹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於已有研究的創新而不是毫無根據的創新。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實現:
壹是發現新現象,相應提出新問題;
二是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新的理論或新的觀點;
三是尋找現有理論的新證據或新信息;
第三,采用新的分析方法。
這三點只要有壹點能很好的執行,就可以稱之為好的研究。其實文獻綜述是從選題確定的時候就開始了。壹旦通過初步閱讀確定了有用的文檔,就可以開始設計文檔結構圖了。研究文獻圖譜是對相關研究的直觀概述,以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
研究文獻圖的組織方式有多種:壹是層次結構,自上而下,可以列出研究主題、若幹子主題、代表性文獻及其研究特點,以及要開展的研究;二是流程結構,從左到右,可以梳理出相關課題的研發情況,以及代表性文獻。
以適當的方式列出文獻的確切來源尤為重要。這樣在論文的最後就形成了壹個完整的參考。
定量和混合研究的文獻綜述寫作壹般由五部分組成。
第壹部分是前言,告訴讀者文獻綜述中涉及的幾個部分。這壹段是關於章節組成的陳述。
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總結了主題1,提出了關於“自變量或多個自變量”的學術文獻;總結題目2,與“因變量或多個因變量”相關的學術文獻;總結題目3,包括自變量和因變量關系的學術文獻。
第五部分提出了壹個總結,強調了最重要的研究,抓住了總結中的重要主題,指出了為什麽要對這個課題做更多的研究。
對於定性研究,文獻綜述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具體學科領域,對中心現象的各個方面進行探討。特別需要註意的是,文獻綜述不是簡單的文獻列表,重點應該是評論,在這個過程中突出了創新。
論文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論文的寫作策略。
在討論學術論文的寫作策略時,首先要明確學術論文是寫給誰看的。無論是老師、編輯還是專家,都是我們的“同行”。既然是為同行寫的,就意味著學術論文要體現自己的專業性。在寫作過程中,假設讀者具備必要的專業背景知識,因此沒有必要用壹整部分進行歷史回顧或背景介紹。
此外,寫作過程需要更具防禦性和透明度。壹方面要“防範”專業的批評,另壹方面也要為專業的批評提供必要的信息。作者的寫作態度也要客觀,要站在同行讀者的角度看論文。
其次,要明確學術論文的寫作有其特定的規範和風格。
1.學術論文必須嚴格標註,這是出於知識產權、知識積累和文檔擴展性的考慮。
2.學術論文有相對固定的文章結構,壹般包括摘要、關鍵詞、引言、研究問題和假設、論點和研究結論。
每壹部分也有幾種寫法。比如引言的寫作,主要包括四個板塊:研究問題的陳述、已有研究成果的總結、現有文獻中的不足、本研究的重要性。固定的結構可以滿足知識整合的預期,提高文獻閱讀的效率,保證研究的透明度。
3.學術論文有自己特定的寫作語言,強調學術嚴謹和邏輯的魅力而不是文字的魅力。論文作者應學習並堅持科學的寫作風格,即訴諸理性的灰黑寫作風格,盡量避免文學化、新聞化、口語化的寫作風格。
嚴謹的文風不代表枯燥的文字。有的人寫的是很平淡的研究,有的人卻能挖掘出看似平淡的研究的有趣和意義。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簡潔、有力、清晰的基礎上增加文本的可讀性。
所有有經驗的作家都知道寫作是壹個思考和概念化主題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把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的想法寫下來。那些缺乏寫作經驗的人的壹個表現是,他們喜歡閱讀文獻和思考的過程,可以談談自己對侃侃的研究,但他們永遠不會寫作。分享壹個寫作小技巧:邊思考邊寫作。
其實寫作就是壹個思考的過程。想而不寫或寫而不思是論文寫作的大忌。從研究過程的早期階段,我們應該從我們的頭腦中提取想法,並將其記錄下來。只有將觀點轉化為文字,才能對論文的走向形成直觀印象,真正“看到”研究成果。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壹般采用三段論模式:第壹步提出提綱,可以是壹句話,也可以是壹個要點,也可以是壹個直觀的思路圖;第二步,寫草稿,然後圍繞整段進行篩選、刪除、移動思路;第三步,對每個句子進行編輯潤色。這其實是壹個邊想邊寫的過程,也是壹個寫、查、再寫的過程。
寫學術論文的第二招是保持良好的寫作習慣,建立基於連續性和規律性的寫作規範。寫作只是文獻收集、閱讀和思考的延續,寫作稿的長期擱置會導致註意力和精力的流失。
最好的辦法是選擇最適合自己工作的時間和避免分心的地方,然後堅持每天這個時間寫作。不管妳感覺如何,不管妳是否準備好要寫,堅持每天寫。寫的量可以少,但是要有規律。寫作是按部就班的,我以悠閑的姿態投入到寫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