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民事案件中涉及刑事的處理原則分為三類:先刑後民、先民後刑以及刑民並行。
壹、先刑後民
先刑後民,是指法院在審理民商事糾紛時,發現涉嫌刑事犯罪,應當由偵查機關對刑事犯罪事實進行處理,再就民事進行審理,或者是審理刑事部分時附帶審理民事部分。壹般處理原則是“先刑後民”:如果是刑事自訴案件,如果當事人沒有控訴被告,還是按照民事案件審理民事請求;如果原告想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並提出訴訟請求,可以將案件移送刑事庭審理;如果是公訴案件,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如果發現案件實體內容有涉嫌刑事犯罪的情況時,法院應裁定中止審理,並將發現的情況或線索及時移送具有偵查權的偵查機關。在公、私權沖突時,優先選擇公權是先刑後民的理論根據,只要民商事糾紛案件涉及刑事犯罪嫌疑,就應該視民商事糾紛案件與刑事犯罪嫌疑案件是否因不同法律事實產生,而將民商事糾紛案件全案移送或部分移送。部分移送的,民商事糾紛案件應該中止審理,待刑事判決結果作出後再恢復審理。
全案移送的,如果刑事案件已經受理,則-民商事案件則不應受理,已受理的應裁定駁回起訴。
二、先民後刑
先民後刑,是指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時,發現涉嫌刑事犯罪,繼續審理民事糾紛,刑事部分待民事部分處理完後再審理。此原則主要是在實踐中主要有壹部分案件需要認定民事法律關系後才能更好地處理刑事部分。
壹是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案件,該案件很大程度上需要專業技術的鑒定,這給偵查機關處理刑事案件帶來了偵查困難,先民後刑有助於刑事案件的處理。
二是確權案件,權利的歸屬有助於判斷主體是否構成犯罪,從而追究刑事責任。此類案件參照民事案件的結果有助於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
刑法的謙抑性原理驅使我們只有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才適用刑法來進行評價,而壹般的違法行為,可以通過民事和行政手段予以解決就沒必要適用刑法。這也是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利於公權對私權的幹預。
三、刑民並行
刑民並行,指人民法院在處理刑民交叉案件時,當刑事案件的處理結果與民事案件的處理結果互不影響,兩者應當分開審理。,在審理民刑交叉案件時,法院和公安機關應該分別審理和區別處理。理由是先刑後民問題實質上涉及保護當事人的權益與國家利益的平衡,司法機關對二者的保護應該是平等的,只不過是各自適用的實體法和程序法不同,不存在權利保護的優劣和先後,只要依據相應的證據規則和歸責原則,可以認定因不同法律事實而引發的兩類案件的責任人應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兩類案件就應該分別進行審理,當然當事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並因權利得到充分救濟不再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除外。
法律依據:
《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幹問題的規定》
第十壹條人民法院作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已立案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認為有經濟犯罪嫌疑,並說明理由附有關材料函告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的,有關人民法院應當認真審查。經過審查,認為確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並書面通知當事人,退還案件受理費;如認為確屬經濟糾紛案件的,應當依法繼續審理,並將結果函告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中華人民***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幹涉。
第壹百壹十二條 當事人惡意訴訟和調解,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壹百五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壹的,中止訴訟:
(壹)壹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壹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壹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壹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壹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壹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