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24
——在中國***產黨資興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李 評?
(2006年8月24日)
各位代表、同誌們:?
中國***產黨資興市第十次代表大會,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召開的壹次重要會議。現在,我代表中***資興市第九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壹、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工作的簡要回顧?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四年,是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四年。四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黨組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圓滿完成了“十五”計劃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開創了我市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過去四年,是資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時俱進踐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四年。四年來,我們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壹致,堅決服從和維護上級黨委的領導,有效實現了黨在全市各個領域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高度重視加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先進性建設,強化幹部群眾思想政治教育,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形成了團結和諧的良好政治局面。四年來,我們堅持把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的決策、決定同資興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以實現資興率先發展為己任,以建設和諧資興為目標,開創了壹條具有資興特色的經濟社會高速高效協調發展之路,資興多項工作走在了郴州、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過去四年,是資興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的四年。四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壹心壹意謀發展,實現了經濟高速高效發展。從2002年到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由32?34億元增加到58?8億元,年均增長12?9%,人均GDP居全省第二;財政總收入由2?28億元增加到5?02億元,年均增長25?8%,人均財力居全省第二;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從全省第八位躍居第四位,成為全省首批經濟強縣(市)。農村經濟全面繁榮,惠農政策全面落實,農業產業化建設跨入全國先進行列;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成效顯著,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新型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形成了能源、建材、食品、化工、林產、加工等六大工業體系;四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64億元,項目建設突飛猛進,華潤鯉電擴建、金磊水泥擴建、東江魚制品加工、程江口水電站、鯉魚江水電站等壹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發揮效益。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東江湖旅遊區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城鎮化步伐快速邁進,打造了東江文化廣場、沿江風光帶等壹大批精品工程,小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進壹步增強,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升,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5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98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15元,四年年均分別增加845元和362元。居民消費結構特別是衣食住行條件明顯改善,生活質量進壹步提高。?
過去四年,是資興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的四年。〖HTF〗四年來,“科教興市”戰略深入實施,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素質教育穩步推進,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成為“湖南省可持續發展示範區”,順利通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組驗收。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保障能力進壹步增強,確保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下崗職工生活費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費的及時發放。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衛生事業不斷發展,成功阻擊了“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順利推進,城鄉醫療保障水平和公***衛生疾病預防應急處理控制能力得到較大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健康協調發展,在全省率先跨入並壹直保持全國先進行列。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邁出新的步伐,成為“全國文化先進市”。民族團結工作成效顯著,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民政、國土、廣電、體育等社會事業繼續保持全省乃至全國先進水平。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廣泛開展了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湧現出了壹批國家級、省級文明單位和文明村鎮,思想道德建設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不斷發展,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力度加大,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市鄉兩級政府依法行政、為民辦實事能力明顯增強。人民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規範化、制度化得到了創新和發展。統壹戰線不斷加強,對臺、僑務、工會、***青團、婦聯、老幹部、雙擁、國防教育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依法治市工作穩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維護穩定工作成效顯著,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殊榮,全市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過去四年,是資興改革開放大力推進,發展活力不斷迸發的四年。四年來,我們始終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在改革開放中推進發展,在加快發展中擴大改革開放。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市屬企業和鄉鎮企業改革改制全面推行,改制面達100%;資本、土地、產權、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市場改革增強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漁業、林業、礦業等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促進了資源增值、行業增效和財政增收;財稅、投資等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教育、衛生、社保、廣電、幹部人事等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四年來,我們大力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引進外來投資企業1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8895萬美元,內聯引資25?6億元人民幣,啟動民資20億元人民幣,完成外貿進出口額3805萬美元,全市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過去四年,是資興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明顯提高的四年。四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認真組織廣大黨員深入開展保持***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紮實開展了“求真務實抓作風、加快發展樹形象”,“改進作風、提高效率”和“依法行事、勤勞致富”等幹部群眾思想教育活動,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市委領導班子多次被郴州市委評為“優秀領導班子”。大力推進固本強基工程,高度重視鄉鎮基層政權建設、社區建設和村級組織建設,在全省率先實行村、社區幹部規範化管理,建立健全激勵和保障機制,基層基礎得到夯實。幹部選拔任用工作進壹步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機制逐步健全,形成了“憑實績用幹部、以發展論英雄”的正確用人導向,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明顯提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黨員幹部作風進壹步改進,特別是在抗擊“7·15”500年難遇的特大洪災中,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身先士卒,臨危不懼,始終堅持戰鬥在抗洪救災、災後重建的最前沿,充分發揮了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湧現了陳淑秀、陳愛模等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全市各級黨組織積極動員組織廣大群眾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奪取了抗災救災的階段性勝利。
全市黨風好、民心順、基礎牢,成為“湖南省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市”。?
過去的四年,我們走過的道路很不平坦,我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成績來之不易。
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得益於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市人武部的精誠團結,得益於全市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齊心拼搏,得益於歷屆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礎和老領導、老同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在此,我謹代表中***資興市第九屆委員會,向全市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向所有關心、支持資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成績面前,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少數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統領發展的能力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落實“五個統籌”,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民收入的措施有待強化,壹些政策措施貫徹落實不夠到位;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和各種利益關系的能力還需進壹步提高。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體制性、基礎性矛盾和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經濟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壓力加大;要素市場改革有待深化,市場主體活力有待進壹步激發;新時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待加強;少數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黨員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結構有待優化,社區和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相對薄弱;個別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仍然存在,反腐倡廉任務還很艱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繼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四年的實踐與探索,在資興歷史上寫下了流光溢彩的篇章,也為我們繼續前進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必須始終堅持把方向,謀全局,管大事,充分發揮市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壹要務,走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必須始終堅持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執政能力,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立足高起點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和諧發展
今後五年,我們必須進壹步增強責任意識和率先發展意識,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當前,我們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市的改革發展正處於壹個關鍵時期。壹是我們正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時代的主流,國際環境對我們加快發展總體有利;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階段,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趨勢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力;中部崛起、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郴資桂區域壹體化等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特別是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的貫徹實施,“十壹五”規劃的實施,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現實而重大的機遇。二是我們正處於至關重要的加速轉型期。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我們正處於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歷史階段,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城市建設、社會發展加速轉型。三是我們正處於競相發展的激烈競爭期。區域經濟發展前有標兵,後有追兵,要實現保強爭優,形勢逼人,不進則退。四是我們正處於矛盾凸現的嚴峻考驗期。 我市2005年人均GDP達2000美元,正處於人均GDP2000—3000美元的關鍵時期,既是黃金發展期,又是矛盾凸現期,快速發展的難度加大,深化改革的阻力增大,資源環境的制約趨緊,維護穩定的任務艱巨。在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壹定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切實增強責任意識、使命意識。與此同時,我們更要看到並發揮我市的比較優勢。壹是區位優勢。資興處於全省重點發展的“壹點壹線”和郴資桂壹體化的重要區域帶上,是我省對接粵港澳、承接珠三角資金和產業向內地梯度轉移的前沿陣地。二是資源優勢。我市水、電、林、礦產、旅遊等資源豐富,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比較優勢明顯。三是綜合實力優勢。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四,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新壹輪加快發展的各種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四是體制機制優勢。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不斷消除,發展活力進壹步釋放。我們必須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在科學發展中加快發展、率先發展。?
今後五年,我們必須進壹步明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第壹要務,大力實施“開放帶動、產業立市、人才強市、和諧發展”四大戰略,爭創開放、產業、人才、體制、環境五大優勢,確保順利實施“十壹五”規劃,確保我市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力爭我市201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努力把資興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湖南省壹流強市。圍繞上述指導思想,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壹總目標,努力建設小康資興、和諧資興、生態資興。?
——建設小康資興,就是經濟要又快又好發展。〖HTF〗今後五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GDP年均增長12?5%,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8%,農民人平純收入年均增長7?5%;“三化”進程快速推進,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三大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及商貿流通比重增加,農民收入、地方財政收入有較大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建設和諧資興,就是社會要更加進步、更加穩定。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城鄉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交通、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進壹步發展,社會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民主法制建設進壹步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加快,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社會政治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建設生態資興,就是環境要更加優美,可持續發展能力進壹步增強。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東江湖環境資源保持良好,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能力顯著提高,成為全國園林城市。?
今後五年,我們必須著力實施“開放帶動、產業立市、人才強市、和諧發展”四大戰略,爭創“開放、產業、人才、體制、環境”五大優勢。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就是要充分發揮資興的優勢,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大力推進體制改革,通過全面開放促進全面引進,通過全面引進推進全面發展和加快發展,爭創開放和體制新優勢。實施產業立市戰略,就是要重視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選擇、規劃、培育、發展,重點培育礦業、能源、食品、旅遊、建材、輕工及機械制造等六大主導產業。加快推進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的“三化”進程,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壯大核心企業,培育產業集群,發展園區經濟,打造品牌名牌,提升產業的規模、效應和競爭力,爭創產業新優勢。〖HTK〗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就是要把人才作為第壹資源,實行人才激勵政策,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營造有利於創業、創造的環境和條件,把經濟社會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爭創人才新優勢。實施和諧發展戰略,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五個統籌,加大以城帶鄉、以工補農力度,加快經濟強鄉(鎮)建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更加關註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切實營造穩定、安全、有序的社會氛圍,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爭創環境新優勢。?
為實現以上目標任務,我們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壹)堅持科學發展,領導水平要有新提高?
要提高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要充分運用科學發展觀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實踐。要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在各項工作部署中,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要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領,善於總結廣大幹部群眾的經驗,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使之成為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要提高處理利益關系的能力。各級黨組織要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的調整,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增強社會責任感,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自覺維護安定團結。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利益關系,更多的用市場機制來組織群眾、聯系群眾、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要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有效化解矛盾。要依法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在加大改革發展力度的同時,註重改革發展的科學性,從源頭上減少利益矛盾。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的辦法妥善解決各方面的利益沖突。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公正,更加關註社會弱勢群體,加大公***財政投入,使廣大群眾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方面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要提高務實創新的能力。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真正使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實到位。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要有主動超前服務的意識和親力親為組織實施、推進落實的作風;要勇於探索,敢於攻堅,善於創新,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二)堅持率先發展,經濟建設要上新臺階?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培育龍頭帶動發展。〖HTF〗圍繞“十壹五”規劃確定的“礦業、能源、食品、旅遊、建材、輕工及機械制造”等六大主導產業,集中力量做大規模,做響品牌,形成集聚,打造特色,使之成為全市經濟增長、財政增收、市民致富的支柱。著力做大做強核心企業,培育壹批技術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打造壹批省級、郴州市級標誌性企業。要從資源、資金、項目、人才、技術、市場、管理、服務等方面對主導產業和核心企業進行傾斜扶持,形成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強力打造“東江湖”品牌,依托品牌效應加快產業發展。?
突出抓好園區建設,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推進園區興工是加快資興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努力辦好東江開放開發區及其江北工業園,加快以道路框架為主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把園區建設和城市建設結合起來,提升園區品位,提高園區對項目的吸納和承載力,立足特色興園,打造食品工業區、礦產品工業區和休閑旅遊購物區等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生態良好的新型產業園區。
要創新園區管理體制,加大園區投入,解決好園區體制問題、土地問題、融資問題和項目問題,營造良好的園區發展環境。?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力爭到2010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8%以上,真正成為財政增長的“臺柱子”,居民增收的“錢袋子”,擴大就業的好路子。要進壹步制定、完善和落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對上規模的非公有制企業予以重點扶持。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走聯合發展、規模發展、擴充發展、引進發展、專業發展之路。要把發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經濟作為市鄉村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形式和主要途徑,使之成為啟動民資、擴大投資、盤活資源,加快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要營造好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環境,把群眾的創業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調動起來,把非公有制經濟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在全市形成爭先創業、競先發展的大好局面。?
堅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HTF〗要進壹步優化招商引資的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繼續推行“飛地招商”政策,把園區招商作為各級各部門財源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途徑,通過項目的大引進支撐園區經濟的大發展。增強招商引資的科學性、實效性和積極性。要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重點在礦產品精深加工、旅遊休閑、飲用水及飲料開發等我市有資源、有優勢、有潛力的產業項目上引進戰略投資者。要高度重視項目的研究、開發和包裝,完善、充實招商項目庫,推出壹批市場前景好、對戰略投資者有吸引力的大項目。要立足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更加註重招商選資,突出引進主導產業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要進壹步加大項目建設力度。重點圍繞市內國有控股企業和大企業擴大規模、技術改造來抓好項目建設,不斷提高企業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圍繞促進城鎮建設和旅遊、交通發展抓好項目建設,加快對接郴資桂壹體化,加快實現唐(洞)鯉(魚江)東(江)壹體化。?
(三)堅持創新發展,改革開放要有新局面?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產研相結合,適應資興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自主創新體系,全民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要重點圍繞我市主導產業進行科技創新,打造壹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牌企業和名牌產品。要加強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要抓好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促進科技與項目建設相結合,引進扶持壹批有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強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要完善和落實激勵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提高自主創新的成效。 著力創新體制機制。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效能。繼續推進國資、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社會管理等體制改革,健全公***財政體制,建設有利於經濟與社會、事業與產業協調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完成企業改革改制,完善配套好改革後的各項政策措施。要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科學管理的要求,形成幹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競爭機制。要完善鄉鎮和市直部門單位文明建設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增強科學性、實效性。要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資本、土地、人才、技術、勞動力、產權等各類要素市場和專業市場,重視和加快現代物流、現代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建設,發展和規範各類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服務機構。?
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事業興盛,人才為本。要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通過制定政策、創新機制、改善環境、提供服務,為各類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機會和舞臺。要善於發現、培養、使用和留住本土人才,大力培養和引進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體制機制,開創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的局面。?
〖HTK〗大力營造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HTF〗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領導,加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要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樹立以創新為榮的價值觀、以人為本的科技進步觀、開放協作的競爭觀,使壹切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創造願意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鼓勵、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和應用,動員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到創新型資興建設中來。?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要有新氣象?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HTF〗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HTK〗要著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產業新發展。〖HTF〗大力實施“壹市壹品”和“幾鄉壹品”工程,打造東江湖魚、狗腦貢茶、東江湖果等壹批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按照壹個產業、壹個龍頭企業的要求,集中力量做大做強東江魚集團公司、狗腦貢茶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加速土地流轉,大力推行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和農村經濟總量,大力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壯大鄉村經濟實力。要創新農民增收方式,鼓勵農民進城務工,促進城市文明對農村文明的帶動作用。〖HTK〗要著力政府作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參與,構建綜合投入新機制。要加大政府投入,重點加大對“三農”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小城鎮建設、社會事業、主導產業及東部鄉鎮的投入與扶持,突出抓好鄉村道路、飲水、用電、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問題,盡快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現狀,使廣大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要教育農民增強集體觀念,實行以獎代投、以獎代補,引導農民加大對農村公益基礎設施的投入;大力發展農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經濟,調動農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參與投入,堅持和完善農村全面小康聯鄉包村工作機制,充分利用農村土地、山林、水面、優質農產品等資源優勢招商引資,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農村聚集。要著力提高素質,培育造就新農民。〖HTF〗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加大農民適用技能培訓,讓18—45歲的農村勞動力普遍掌握1—2門實用農業技術或務工職業技能。加強農民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創建和諧鄉鎮、和諧村組,營造文明守法、勤勞致富、奮發向上的風尚。?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管理。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完善以城鄉低保、農村“五保”、特困戶救助及大病救助、災民救助、就學救助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層次和覆蓋面。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要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鞏固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特別是農村文化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城鄉聯網及“村村通”工程,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創新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管理機制,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健康發展。要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節約能源、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