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而標準在推進智能制造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和引導性作用。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委聯合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從生命周期、系統層級、智能功能3個維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參考模型,並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
包括5類基礎***性標準和“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5類關鍵技術標準以及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標準。本期刊發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對《建設指南》的解讀,以推動工信行業、企業與國標對標,形成各領域、各層次智能制造融合創新合力。
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我國制造業緊跟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智能制造具有較強綜合性,不僅僅是單壹技術和裝備的突破與應用,而且還是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創新集成,是生產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高速發展。
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深度和廣度日益提升,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智能制造裝備實現突破,但制造環節互聯互通等制約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對跨行業、跨領域的智能制造標準化需求日益迫切。
推進智能制造,標準化要先行。為指導當前和未來壹段時間內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部署,聯合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以下簡稱《建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