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東京召開的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包括中國在內的10國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壹代射電“大望遠鏡”。他們期望,在全球電信號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多收獲壹些射電信號。建造FAST的動機肇始於此。
1994年7月,FAST工程概念提出。在這壹背景下,原北京天文臺提出了利用中國西南部的喀斯特地貌建造阿雷西博型LT的中國方案,最初起名為KARST。
2016年7月3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最後壹塊反射面單元成功吊裝,這標誌著FAST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2016年9月25日,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中落成啟用,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天眼”方圓5公裏將成為“靜默區”。
擴展資料:
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計綜合體現了我國高技術創新能力。
它將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學、物質深層次結構和規律等方向提供發現和突破的機遇,也將在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設將推動眾多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FAST的天線口徑為500米,將是國際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其靈敏度提高約10倍。如果天體在宇宙空間均勻分布,FAST可觀測目標的數目將增加約30倍。
與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相比,FAST靈敏度高2.25倍,而且Arecibo 20°天頂角的工作極限,限制了觀測天區,特別是限制聯網觀測能力。可以預測FAST將在未來20-30年保持世界壹流設備的地位,並將吸引國內外壹流人才和前沿科研課題,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
參考資料:
回答於 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