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什麽樣的社會狀態才算是“發達的、有組織的”呢?
這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
長期以來,說起“文明”這個詞,很多人總是用“古代”或“現代”、“東方”或“西方”這樣的前綴來討論文明的“劃分”。
尷尬的現實是,即使步入現代文明,幾百年的歷史已經充滿了血腥、強制和奴役,所以這種“文明”和野蠻總是相互交織、密不可分的。
相反,在歐洲所謂的“黑暗中世紀”,存在著大量的自由城邦,私有財產和司法權威得到充分尊重,人們的潛力被發揮到超乎想象的程度,壹些天才的成就至今無人超越。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的進程似乎並不總是分階段進化的,而是有壹些元素貫穿其中,為全人類所共有。
有兩點是毋庸置疑的:文明是人類獨有的,動物界沒有文明。文明和野蠻有截然相反的價值取向和社會後果。
文明社會的暴力集中度低。
有文字記載以來,人類社會的暴力集中度壹直是越來越低。
幾千年來,人類殺死的同類越來越少,這是文明不斷進步的最重要標誌。
人類生活越來越好,這首先得益於日益增加的安全感。戰爭和暴力是影響人類安全的第壹大原因。
例如,英國統治印度期間,廢除了寡婦殉難制度。因此,我們可以說19世紀的英國制度比印度文明得多。
再比如,在壹些地區,人們會用石頭砸死出軌的女性;在非洲的壹些部落中,仍然保持著給未成年女性割禮的習俗,這種習俗通常是強制性的,通常不需要麻醉和消毒...這些都是極其野蠻的行為。
歐洲啟蒙運動的領袖們認為,當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插遍整個歐洲,野蠻和暴力就會永遠消失。
正如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趙霖所說,啟蒙運動本身就醞釀了野蠻和暴力——當法國大革命的廣大群眾高舉正義的旗幟,認為自己的行動是唯壹的正義時,這種激進主義必然導致文明的墮落,導致更大範圍的野蠻。
他認為野蠻和暴力是人性的壹部分,文明可以讓人們盡可能少地使用它,甚至有壹天不需要再使用它,但不可能破壞它。
可以說,即使在我們生活的這個高度發達的社會,野蠻也沒有消失,我們會在各種社會新聞中看到它的痕跡。
對於生活在這個社會的每壹個人來說,如何防範他人的野蠻,如何克制自己的野蠻,前者決定了我們的安全感,後者決定了我們的道德感,這是每壹個現代人必備的實踐。
文明社會有穩定的產權,
界限很清楚。
米塞斯說,如果自由的意義只能濃縮成壹個詞,那就是私有財產。
私有財產是人類特有的概念。
在動物世界裏,兩只螞蟻爭奪壹塊面包,獵豹和鬣狗爭奪壹塊肉,遵循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在人類社會,國家通過立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因為財產不可侵犯,這是人類獲得其他自由的基礎。
當每個人都擁有不可侵犯的私有財產,市場交換和分工就能成為可能,人類就能告別殘酷的叢林法則。
產權邊界越清晰,越能激勵人們誠實守信。可以說,私有財產的公平保護程度越高,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歷史教科書曾經告訴我們,英國是世界上第壹個進入現代化的國家,因為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塑造了英國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
衡量壹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取決於它最相信什麽觀念。
他認為英國即使沒有工業革命也是壹個高度文明的國家,因為他們對私有財產的尊重深入骨髓,連國王都知道未經允許不得踏入人民的大門。
所以有壹句流行的英語諺語:“風可以進,雨可以進,但國王不能進。”
拉丁美洲幾乎與北美同時獲得獨立,但由於沒有像美國那樣繼承英國的產權制度,至今仍處於貧窮和動蕩的深淵。
趙霖進壹步指出,起源於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主義在歐洲啟蒙運動時期曾經非常流行。烏托邦人有壹個* * *的社會理想,就是建立壹個沒有私有財產權和各種邪惡現象的平等社會。這種思潮逐漸演變為窮人對富人的仇恨,20世紀許多災難的思想根源也與大川烏托邦主義有關。
盡管休謨、伯克、阿克頓、托克維爾、孟德斯鳩、哈耶克等思想巨擘早已論證了財產權對自由的重要性,但烏托邦主義的魅力太大了,它依然縈繞在那些自稱上帝的政客和那些想要“打土豪分田地”的人心中。
壹個人文明與否,今天的中國有多少人能稱得上合格?
文明社會是開放的,高度合作的。
戰國末期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論兵》中說:“民強。”所謂人民和諧,是指人民之間的團結合作。
在生物界,動物雖然可以合作,但合作程度遠不及發明市場的人類。依靠市場交換,分工變得高度專業化。
近代以來的全球化使人類的合作程度空前,全人類的財富總量和生活水平加速提高。
比如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搶劫,殺人,甚至吃人肉。這些殘暴血腥的行徑,與中原漢族相比,當然是野蠻的。
後來受中原人的影響,壹些部落逐漸學會了如何與漢人做生意,用畜產品換取茶和鐵,這是壹種野蠻的文明。
而堅持封閉自己種族的人,最終被歷史淘汰。
在壹篇關於文明發展的文章中,趙霖將文明的遷徙與融合視為更高維度的分工與合作,比如羅馬文明與希臘文明的融合,最終造就了空前強大的羅馬帝國。
近年來,世界上反全球化思潮有所擡頭,亞非拉許多國家出現了壹批民族主義者。他們認為閉關鎖國更有利於在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中保護自己的利益。
對此,趙霖認為,中華文明之所以長期處於世界幾大古文明的領先地位,在於唐朝建立的開放,直到清末才陷入“閉關鎖國”的陷阱,甚至走向衰落。
雖然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高,但仍然有守舊頑固的聲音,甚至有呼籲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的聲音。喊“三免”的就是其中之壹。
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順應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和新興大國的發展趨勢,不被時代拋棄,是壹個密切相關的問題。
文明社會普遍遵守契約。
“契約精神”壹詞雖來自歐洲,但其精神內核在中國古代先賢已有闡述。
墨子說:“誠為天下之結。”意味著誠信是人際關系的精神紐帶。
什麽都做錯了也是,說小依賴就是大依賴。說明契約精神並不是歐洲人獨有的,這是東西方都普遍認可的文明價值。
人是壹種有記憶和遠見的生物。當他積累了足夠的遊戲經驗,他遲早會明白壹個道理:
依靠無休止的自相殘殺,永遠走不出囚徒困境,鏟除根源也無法帶來長治久安。保持安全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 * *的底線和責任明確的合同。
尤瓦爾·哈拉裏說,正是這種強大的“* * *想象力”使人類跳出了動物的範疇,成為萬物之靈。
比如貨幣信用,純粹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但正是這種想象保證了它的價值,使人類的市場交換更加便捷高效——哪裏的金融市場開放發達,哪裏就壹定是文明程度高的地方。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中,信守承諾的人壹定會在多重博弈的環境中收獲最大,因為這樣會形成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環。
但是,契約精神作為人類固有的價值觀念,並不是來自市場經濟下的工具理性,而是來自先驗的非理性。
趙霖指出,歐洲人的契約精神實際上來自上帝。信徒們與上帝訂立了壹個神聖的契約——只有不作惡才能行善。所以,當人與人之間互相許下承諾的時候,這份契約總是受到上帝的“眷顧”。
對於壹個高度世俗化的國家來說,誠信更多的是壹種世俗價值,其實踐高度依賴於人們的道德水準和社會懲罰機制。
道德永遠是少數人對自己的要求,而社會的懲罰機制往往來得太晚,缺乏威懾力,所以保持長期誠信的人永遠是少數人。
只有當壹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認識到誠信的價值,並對自己的承諾有壹種羞恥感,這個社會才能說是壹個高度文明的社會。
文明社會遵循法治,
法律保護所有人的自由。
在壹個文明國家,唯壹的國王應該是法律。
壹切都嚴格遵循法治原則,任何人、任何組織都必須受到法律的制約。由於契約的普遍確立,文明社會出現了以憲法契約為核心的法治精神。
在壹個典型的法治國家,三權分立和制衡充分限制了公共權利,使人們獲得了長期的安全感、言論自由和創造幸福生活的自由...《憲法》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不存在普遍和系統的任意懲罰(饑餓、剝奪睡眠、刑訊逼供等。).
即使是十惡不赦的罪犯,也要經過嚴格的司法程序才能定罪處罰。
在壹個野蠻的社會,程序正義經常被踐踏。許多明顯的罪行甚至是以法律的名義犯下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契約精神是文明的基石,法治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大廈。壹個國家的法治水平越高,對人民權利的保護越充分,這個國家就會越穩定、越繁榮。
孟德斯鳩曾經說過,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許的壹切事情的權利。如果壹個公民可以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那就沒有自由,因為其他人也有這個權利。
趙霖在壹篇關於基督教的文章中指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求,人們之所以能夠遵守法律,是因為上帝賦予了人們這些作為內在“理性之光”的道德法則,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文明社會有普遍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之壹。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說,自私是生物的本性,是生存繁衍的基礎,但人類是有同情心的,與自己相似度越高,越能引起我們的同情心。
比如,我們最關心的是自己,親戚朋友,同類,動物,植物...
個人選擇的社會越多,就越能激發創造力。當壹個社會的規則允許人們“自私”,鼓勵人們互利時,人們就會自發地同情弱者,處處為他們著想。
因為這恰恰說明,這個社會的普遍狀態是,妳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活得足夠好,妳可以不遺余力地幫助弱者,把同情心擴展到陌生人、動物甚至壹切生物。
如果壹個社會中最弱小的存在也能有尊嚴的幸福的活著,那麽我們可以說這是壹個高度文明的社會。
相反,如果總是停留在馬斯洛的“最低層次需求”——人必須盡最大努力滿足最低層次的食欲、性欲、安全感需求,甚至不惜損人利己。
在這樣的社會裏,人們沒有多余的精力和動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標,美德和生活品質都會成為稀缺品。
文明社會不是空中樓閣,也絕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她是由每壹個熱愛自由,渴望自己和後代擁抱文明的個體所建造的。——先文明人,後文明社會。國外學者提出了“文明人的七大特征”:
1.對自由、平等、守信的認知和堅持。
2,善惡的分辨,追求真理的意識。
3.自覺維護正義和公平的沖動和行動。
4、求知欲和不斷學習的能力。
5、對同類或同胞的善意。
6.哀嚎和反抗邪惡。
7.對弱者的同情或幫助。
最深刻的問題,
是用最膚淺的方式表達的。
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西方是最先進入現代文明的地區,所以中國人看待現代文明往往更習慣於看西方人寫的書。
從理解現代文明的角度來看,這無可厚非,但無論是理解中國和世界的走向,還是理解自身的轉型向何處去,更重要的是以中國特有的問題意識來看待現代文明,因為這樣的視角與中國人息息相關。
在眾多研究現代文明的外國學者中,武漢大學的哲學教授有著獨特的視角。他以中國學者特有的問題意識,抓住了現代文明中最關鍵的三條主線,讓讀者得以壹窺中國語境下現代文明的內核。
所以韋羅庭濤和先知書店真心推薦趙霖的招牌作品《現代文明三部曲》,這本書算不上是壹部全面的歷史,幸好不是。趙霖先生壹上來就抓住了現代文明中的三個核心問題——既有現代文明中的大局觀,也有鮮活的細節——依次展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
趙霖老師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武漢大學“四大名嘴”之首。關於他,有句話叫“沒聽過趙霖老師的課,就沒上過武大”。因為,再難的問題,在他的作品裏也能深入淺出,變得生動有趣。
壹個文明的社會應該是物質豐富,人們可以安居樂業,社會上有更多有知識的人,人們可以和睦相處,犯罪率很低,孩子可以快樂成長,老人可以安度晚年,沒有戰爭和饑荒!有困難可以互相幫助,不互相傷害!
文明社會只能靠男人來完成。男人不要過多的介入家庭事務,至少家庭教育(大男子主義)可以讓孩子更純潔善良。人類道德滑坡的根源是對現代教育的追求,就像孔子問老子“崇仁義遠非人性”!因為學的知識越多,越容易產生不好的思想,離文明社會越遠。
所以男性主導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道德指數更接近母系時代,他們純潔善良,而不邪惡。不用擔心孩子會變得愚蠢落後,因為有壹個學校,有壹個社會,會慢慢教會孩子如何做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