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區屬於四川省眉山市。
彭山,北臨成都,古稱武陽,建制於秦,已有2300多年歷史。全區幅員面積462平方公裏,轄5街道3鎮(其中青龍街道、錦江鎮由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代管),總人口32.8236萬。
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知識產權強縣試點區、全國新型城鎮化推進試點區、國家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
歷史文化是彭山最深厚的底蘊。彭山因壽高880歲的彭祖“生於斯”而得名,是全國唯壹經多學科專家論證的中國長壽之鄉,先後孕育了剛正不阿的東漢名臣張綱、孝感天下的西晉《陳情表》作者李密。
彭山文物古跡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國家壹級文物8件和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4個。“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發掘獲評201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彭山江口沈銀遺址入選“四川十大歷史文化地標”。
地貌、氣候與水文
彭山區境內中部為平原,東西部為淺丘。中部為平壩區,占總面積的32%。境東的凈皇、江瀆、江口、黃豐、永豐屬龍泉山西麓,西面的青龍、保勝、岐山、鄧廟、謝家、義和、公義等屬總崗山,均屬丘陵低山。
彭山區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區境風海拔差異小,地區間氣候變化不大,年溫差2.1攝氏度以內。其基本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無酷熱,少伏旱,每年有不同程度的洪澇;冬無嚴寒少霜雪,但多寒潮低溫;春季氣溫回升早,秋多綿雨降溫快。
彭山境內河流屬岷江水系,府河、南河自北向南匯於下江口,流入岷江,繼續南流。徑流量135億立方米。此外,彭山區有天然溪溝80余條,其中,毛河、金魚寺河、龍溪河3條溪流在區境徑流總量為1.3億立方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彭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