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爆出了壹場震驚全世界的政治醜聞。尼克松為了能夠在總統競選中獲得連任的機會,不惜發動了壹場竊聽風波。
當事情敗露以後,尼克松先是做出壹幅完全不知情的樣子。等到事態發展到壹發不可收拾的程度,又企圖采取政治手段對反對者施壓,嘗試著將事情完全封鎖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
然而他這種掩耳盜鈴的行事風格,最終致使他功虧於潰,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壹個因醜聞而辭職的總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水門事件"。
可誰能想到在30年後,中國的科研事業上也出現了類似的壹幕,成為國內科研事業上的恥辱,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曾經身上掛滿各種榮譽的陳進。
01留美博士的造假之路
中國的高新科技技術發展到今天著實不易,在打破國外壟斷,走向自主創新的路上,我們走過了不少的彎路,也付出過不少的代價。
科研本就是壹條漫長的路,我們不害怕失敗,也不害怕失誤,唯獨接受不了的就是欺瞞大眾,務虛造假。
至於陳進的故事還要從他自身的經歷說起。陳進1991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說實話在那個年代能考入同濟這樣名牌院校的學子來說,絕對稱得上百裏挑壹的,甚至萬裏挑壹的人才,事實也證明他配的上人才這兩個字。
畢業以後的陳進又憑借著自己優秀的成績考入了美國德州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專業,並在隨後的幾年裏拿到了碩士和博士的學位。這足以證明他的學習能力有多強,也對得起他留學生的身份。
畢業以後,陳進進入了摩托羅拉從事芯片測試的工作,成為了壹名高級電子工程師。但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工作幾年之後陳進選擇了回國發展。
2000年的時候,在國外飄了近十年的陳進回到了上海,並且希望能夠回到去往復旦或是交大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工作,為此他還準備了壹份看起來極其豐富的簡歷,而他的造假生涯正是從這份簡歷上開始的。
陳進在美國期間,大部分的工作都是與集成電路的測試相關聯的,而且他留學期間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關於芯片測試的。但他卻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履歷改為從事集成電路的開發和芯片的設計,並且把自己包裝成為在IBM和摩托羅拉工作經驗豐富的高級主任工程師。
彼時,隨著國內計算機行業的快速發展,芯片的自主設計自然而然成為了國家重大的科研項目之壹。陳進簡歷上如此華麗的經歷,自然成為他邁進芯片研發領域最有力的敲門磚。正是這份偽造的簡歷幫助他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
02從務實到務虛
是陳進有先見之明,還是他早有預謀。剛剛進入交大的陳進就接到了國家863項目中漢芯的研究計劃。
交大鑒於他在美國的高光簡歷,便將籌辦芯片與系統研究中心的項目交到了他的手中,剛剛接到任務的陳進也是躊躇滿誌,準備大幹壹場。
研究所剛剛成立的時候,作為負責人的陳進壹頭紮進了芯片的設計與研發的工作當中。他積極忘我的工作態度似乎成為了大家的典範。
實驗室裏的人都覺得這位剛剛歸國的年輕教授是壹個踏實能幹、務實的學者。
僅僅16個月的時間,陳進帶領著他的研究人員便攻克了各項技術上的難題,成功研發出了極其具有象征意義的"漢芯壹號",中國似乎壹下子躍居到了世界芯片研發領域的先進行列。
於是各種榮譽和掌聲都集中到了陳進的身上,連國外的專家都對他是交口稱贊,稱他是了不起的人才,甚至將"漢芯壹號"的出現比作為世界上的奇跡。
陳進憑借著"漢芯壹號"獲得了多項的國家發明專利,並且順利地登上了微電子學院院長的寶座,成為壹名優秀的博士生導師。無論是學校,還是上海各界都對陳進極盡吹捧,雖然說不上奉若神明,但絕對是芯片研發領域中壹顆耀眼的明星。
與此同時國家對陳進的芯片研究工作也是提供了大量的知識,從資金到設備,再到人員都給予他在研發上的幫助。
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陳進也沒有"辜負"國家的重托,在他的努力之下,漢芯二號,漢芯三號也不斷地問世。
俗話說,飛得越高、摔得越疼。當陳進在享受周圍傳來的掌聲和喝彩聲的同時,壹場"蓄謀已久"的災難,正在向他悄悄地逼近。
而這場災難也將揭開他醜陋的嘴臉和國內科研界的恥辱。
03終極解密
2005年的年底,在清華大學的論壇之上,有人匿名舉報陳進的"漢芯"存在著嚴重的造假行為。
陳進所謂的擁有完全自主產權的"漢芯壹號"只不過是披著漢芯外衣的"洋芯片",而壹號的現場演示更是壹場有組織有計劃的陰謀。
原來所謂的"漢芯壹號"是陳進通過他的弟弟從國外購買的壹款先進的芯片。
這款洋芯片在經過打磨之後,磨去了原來的生產信息,被重新塗裝上了"漢芯"的字樣。為了在演示的過程中能夠不出現任何的披露,他更是上演了壹場完美的偷梁換柱。
事情已經曝光,立即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引起了壹場軒然大波,越來越多的相關領域的專家開始對陳進口誅筆伐。有的專家更是指出芯片測試和設計完全屬於不同的兩個發展方向,留學期間學習芯片測試的陳俊,完全沒有芯片設計的能力。
經過壹番調查之後,最終確認了陳進的造假行為,然而此時的他已經騙取了近11個億的研發資金。
世人原想上海相關的部門和國家相關部門會全面清洗陳進這樣的科研毒瘤,然而此時最終以取消陳進在交大的各種職務而草草收場。這不僅令人氣憤不已,更是難以理解,沒有起到任何的警示作用。
陳進也因此躲過了壹劫,出逃到了美國。據說陳進在美國依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相關的領域持續工作著。
這無疑是國內科研史上的恥辱。陳進的這種行為不僅讓國人不恥,國內芯片的事業更是因為他的壹己之私耽誤了數年之久。
如今學術造假、論文造假的新聞層出不窮,然而終究沒有相應的懲治措施。
這種不作為的處理方式無疑是助長了這種不正之風,更是國內科研事業上的絆腳石,阻礙著各項科研事業的發展,也失去了對於學術研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