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是與物質資本相對的,對人力資本的概念和定義沒有統壹的看法。大多數專家學者傾向於用人力資本理論的創始人舒爾茨和貝克爾來表述人力資本的概念。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是“人們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能力”,“人力資本是壹個嚴格的經濟學概念……它是壹種資本,因為它是未來收入或滿足感的來源”。因此,我們可以將人力資本定義為:通過人力資本投資而形成的、置於勞動者身上並能為其使用者帶來持久收入來源的勞動能力,是以壹定數量和質量的勞動者為形式的無形資本。壹般來說,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和體力(健康狀況)構成人力資本。這個定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人力資本不是指勞動者本身,而是指他們的知識、技能和體力。
(2)人力資本的獲得或人力資本存量的增加只能通過有意識的人力資本投資來形成。
(3)人力資本是壹種能帶來持久收入來源的能力,也就是說,人力資本作為資本具有生產性。
從這樣壹個概念定義中,我們可以得到人力資本的特點:第壹,人力資本的載體是人,人力資本和它的載體是壹刻也不能分離的,這是人力資本與其他壹切形式的資本最本質的區別;其次,人力資本是投資的產物;第三,人力資本能給其所有者和使用者帶來收益,體現為壹種收入能力。
問題2:第壹次使用人力資本概念的學者是誰?舒爾茨是第壹個使用人力資本概念的學者。
舒爾茨首先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並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做出了新的解釋。他在長期的農業經濟研究中發現,美國農業產出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不是土地、勞動力或資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們技能和知識的提高。與此同時,他發現壹些工人工資的大幅增長並沒有得到解釋。他把這部分歸功於人力投入的結果。因此,舒爾茨在1960中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其中心論點是人力資源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要比物質資本的增加大得多。同年,舒爾茨在第73屆美國經濟學年會上關於“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講被稱為“* * *”,證明了教育對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勞動者投入企業的知識、技術、創新理念和管理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人力資源天然屬於個人,可以交易。企業是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之間的契約關系。
問題3:人力資本理論的具體定義根據定義,人力資本管理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即:1。人力資源外部因素管理-數量。人力資源的量化管理,就是根據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及其變化,對人力資源進行適當的培訓、組織和協調,使兩者始終保持最佳的比例和有機的結合,使人和事充分發揮最佳的效果。2.人力資源的內在要素--質量管理。主要是指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人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進行有效管理(包括對個人和群體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的協調、控制和管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實現組織目標。
問題四: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意義在人類擁有的所有資源中,人力資源是最寶貴的,自然成為現代管理的核心。不斷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水平,不僅是發展經濟、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也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壹個地區、壹個單位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也是壹個現代人充分發揮潛能,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重要舉措。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意義是:1。通過合理的管理,可以使人力資源精幹高效,獲得最大的使用價值。並指出人類的最大使用價值=人類有效技能的最大發揮。2.通過采取壹定的措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即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調查發現,按時領工資的員工每天只需要發揮自己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工作。但如果把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它的潛力是可以有80%-90%的。3.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人類社會的發展,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還是文化,都有以人為本的終極目標——壹切為了自己的發展。教育和培訓在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馬克思指出,教育不僅是改善社會生產的途徑,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壹途徑。實際上,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即國家、組織和個人。事實上,“科教興國”、“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等國家的方針政策,關乎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只有壹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有效管理,國家才能繁榮,民族才能振興。在壹個組織中,只有尋求有用的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學管理人才,有效開發人才,才能促進組織目標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對於個人來說,有壹個開發潛能、提高技能、適應社會、融入組織、創造價值、貢獻社會的問題,這些都取決於人力資源的管理。我們不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即國家和個人來談人力資源管理,而是從中觀層面,即針對企業組織來談。因此,更加重視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對壹個企業的價值和意義。在這裏,我認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的意義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人、錢、物、信息等。可以說是企業管理的主要方面,而人是最重要的,活的,第壹資源。只有管理好這個資源,才能把握管理的本質、程序和大綱。2.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人既是被管理的“客體”,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如何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為企業組織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壹直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課題。3.對於總經理來說。任何壹個管理者都不可能是“萬能使者”,而應該對下屬的工作起到“決策、指導、協調”的作用。他不僅需要有效地完成業務工作,還需要培訓下屬,開發員工潛力,建立良好的團隊組織。4.對於壹個普通員工來說。每個人都想掌握自己的命運,但他適合什麽,企業組織的目標和價值觀是什麽,工作職責是什麽,如何有效地將自己融入組織,如何開發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能力,如何結合企業的組織目標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活,這些都是每個員工非常關心和深感困惑的問題。我相信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會為每壹位員工提供有效的幫助。
問題5:人力資本投資的意義1。從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和有效生產函數分析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人力資本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關鍵在於其特殊的生產函數。從生產過程來看,它有兩個生產函數:要素和效率。前者意味著人力資本是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或投入要素。後者意味著人力資本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因素,其途徑是:
(1)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資本本身的生產效率;
(2)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可以提高其他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壹方面,人力資本作為壹種生產要素,直接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同時又通過推動科技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科技進步依賴於人力資本的提高,技術進步是人力資本規模報酬不降反增的根本原因。可見,經濟增長依賴於科技進步,也依賴於人力資本的增加(李建民,1999)。
2.從知識效應和外部效應分析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機制。人力資本的知識效應包括知識進步的需求效應、收益效應和替代效應。知識進步的需求效應意味著對經濟發展有用的新知識需要新形式的物質資本,或者新的勞動技能,甚至兩者都非常需要。人力資本投資的知識收入效應是指受過更多知識和能力教育和培訓的人會有更高的生產率,因為他們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隨時隨地抓住投資獲利的機會。人力資本的知識替代效應首先表明我們可以通過知識的進步來增加資源。與各種要素相比,人力資本的補充和替代作用越來越重要。正是知識的替代效應,才能克服經濟發展中自然資源、物質資本和“初級勞動力”的短缺,維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知識的替代效應還表現在人力資本可以產生遞增的收入,消除物質資本等要素邊際收益遞減對長期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
羅伯特?盧卡斯認為,從生產和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的是壹般知識,這些人力資本可以產生內部效應,即投資者本身對生產力的貢獻。通過“幹中學”獲得的是專業化知識,可以產生外部效應,也叫溢出效應,即投資者以外的要素對生產率的貢獻。重要的是外部效應,使人的平均技能水平或人力資本水平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其結果是,不僅自己的生產率提高了,而且勞動和物質資本的生產率也提高了,生產中的收入增加了。用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解釋技術進步表明,經濟增長是人力資本不斷積累的結果。認為知識是人力資本的壹種形式,人力資本是增長的“引擎”——來自fx678財經頻道。
隨著新經濟的興起,人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人們意識到人力也是壹種資本。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人力資本將是任何經濟實體中最重要的資本。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需要為人才創造成長環境,充分發揮人的潛力,最大限度地將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大力提升我國的人力資本。
問題6: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的區別“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的區別
慧聰網2005年8月26日8: 02來源:hc360慧聰網。
這兩個概念有點舶來品的味道,雖然在國外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並且應用的很好。但在中國——即使是很多正在“實踐”的企業,很多正在研究的學者——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和觀點。這篇文章體現了論點越多越好的思想。我再補充壹個亂七八糟的,為最後的* * *,盡我最大的努力。
中國進入市場化改革後,企業內部對“人”的認識和管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幾年前,“人力資源”的概念被引入中國,無論是管理層還是企業界都渴望這個全新的概念。然而,當國內企業剛剛開始接受“人力資源”的概念時,“人力資本”又來了。這兩個概念只有壹字之差,不容易從字面上區分出本質的區別,更不容易判斷兩者是同等的好還是同等的壞。
事實上,“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的管理概念是美國經濟和管理的結果。“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就像經濟學和管理學中的很多方法和概念壹樣,還沒有到最後區分孰優孰劣的時候,甚至這可能根本不是問題。它們有各自的適用環境,但在某些方面也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壹、對“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區別的經濟學解釋及其意義
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的區別在於,是把“人力”看成“資源”還是“資本”。對於資源和資本的區別,可以先舉個例子。
2000年北京有11次沙塵暴。科學家發現,沙塵主要來自內蒙古,內蒙古草原荒漠化是根本原因之壹。草原荒漠化的壹個重要原因是,作為畜牧業資源的草原被過度利用,缺乏保護。改革開放後,內蒙古的畜牧業開始打破“大鍋飯”,采取了類似種植業“包產到戶”的政策。但不同的是,農民不僅獲得了農作物的財產權,還獲得了土地的使用權;牧民得到的只是畜群的產權,牧場的產權(包括使用權)完全歸國家所有。這種政策的結果是,牧民只關心放牧的直接收益,而不考慮草原的“成本”。換句話說,草原對於牧民來說只是可利用的資源(不是資本),草原的盈虧與牧民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牧民在決定是否擴大牧群時,只需要考慮邊際收益是否大於每只羊的單位可變成本,即當“邊際收益>單位可變成本”時,牧民有擴大牧群的動力。正是如此,其後果就是草原的嚴重退化和不可持續發展。因此,有經濟學家建議,應該借鑒農業的經驗,把草原的使用權從國家下放給牧民,把草原從“外部”資源變成牧民“內部”資本。這樣牧民的成本中就會有壹個固定的成本(草原的成本)。牧民在計算他的投入產出時,必須考慮草原損失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成本,即只有“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包括邊際固定成本)+機會成本”時,他才會有擴大牧群的動力。從而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人力從“資源”到“資本”的轉化也是類似的。當企業將人力資源視為外部資源時,就不會有動力去考慮員工在為企業做出貢獻的同時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在工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只要員工邊際貢獻> 0就滿足了。從理論上講,企業有足夠正當的經濟理由,為了追求最後壹分錢的經濟利益,而忽略員工“過勞死”的可能性。
這種機制的缺點顯而易見。就整個社會而言,員工產生的這些成本並沒有完全顯示在企業管理者心目中的“賬本”上。企業在使用人力資源時有只考慮顯性成本(薪酬)而忽視隱性成本(員工支付的額外費用)的傾向,這是給社會總資源帶來的第壹重浪費;另壹方面,員工支付的額外費用(如健康損失)有很大壹部分轉入社會福利賬戶支付。作為壹種公共支出,社會福利的效率必然是低的,這對社會來說...> & gt
問題7:財務意義上的人力資本現代社會,經濟全球化加速了企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應加強人力資本投資,把握人力資本投資的方向和重點,獲得高效率的投資回報。在中國,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國有經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但國有經濟的下滑和國有企業長期大規模虧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國企困難的原因是什麽?因此,在現階段,對我國國有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的探討將更具研究價值和深遠影響。
問題8: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麽,該理論的現實意義是什麽?中國的教育形勢蒸蒸日上。但是在過去的20年裏,對教育的投資是不夠的。1995期間,我國各級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約為2.5%。與此同時,中國的實物投資(例如,建築、基礎設施和機械設備)相對較高,占GDP的30%以上。在美國,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投入的比例分別為5.4%和17%。同期日本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為3.6%,菲律賓為3%,世界平均水平為5.2%。我國65438-0995的教育投資比例相對較低。從1991到2002年,我國教育投資比重從2.5%上升到3.3%。與此同時,非* *教育投資快速增長,從3.3%增長到5.2%。2003年,我國教育投入占GDP的5.3%至5.4%,物質投入占GDP的50%以上。與其他國家相比,它的資本投資在材料上。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是最根本的,回報是最大的。我所說的人力資本不僅包括學校的正規教育,還包括其他能使人獲得壹些技能的投入和培訓。目前,中國教育資本投資的增長低於世界其他國家,甚至低於中國物質投資的增長,並且在人力資本投資方面存在著地區和城鄉差異等不平等現象。這種不平等導致實物資本投資回報率低,回報損失。更加均衡的教育投資將促進經濟發展,減少經濟發展的長期不平衡。如果不斷提高民間投資的比例,人才教育將會得到極大的促進。壹直以來,我們認為教育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是分開的,但實際上是緊密聯系的。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和有效的借貸市場可以有效地將資源引入培訓,減少勞動力市場的各種限制,最終降低人力資本成本,為* * * *節省大量資金。讓我們簡單回顧壹下人力資本和技術。壹個人如果接受教育,就會有技能,能夠做很多事情,能夠快速適應這個變化的社會,能夠有效地行使社會職能,這是壹個顯而易見的規律。中國發展有多快,我不需要重復了。我們應該認識到壹個熟練的勞動力將有利於中國的發展。按照世界標準,中國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為了適應中國的變化,為了進壹步保持物質資本的投入,為了擴大勞動者的開放,需要具有大學學歷的人。資料顯示,黑龍江省具有大學學歷的人口占總人口的4.87%,北京市為20.49%,上海市為15.07%。可見我國人才市場分布不均衡。就整個中國而言,這個比例相當低,只有4.7%。在美國,這個比例是25%到30%。不斷引入新技術需要有技能和受過教育的人來操作。壹個經濟學原理是,人力資本投資和物質資本投資要獲得最佳回報,就要平衡,所有地理領域都需要投資平衡。問題在於,中國在人力資本方面的投資還不夠。壹個地區的投資比另壹個地區少,整體教育投資比其他國家少。中國的另壹個問題是公眾對教育的投入很少,資金主要來自* * *。地區之間的教育投入差異很大,教育的形式也不壹樣。根據2001年中國教育投入數據,北京市每生教育成本近1萬元,而部分省份僅為1萬元,是北京市的六分之壹。因為地理位置不同,教育投入變化很大。北京上海GDP高,要加大教育投入,GDP低的地區教育投入少,可見出生地的重要性。好的政策應該改變“出生在更富裕的地區,獲得更高的教育投入”的現象。同時,即使是同壹個富裕地區,教育投入的* * *比例也有很大差異。接下來討論依靠民間投資促進教育,這對於解決教育不公平和低效率非常重要,但需要謹慎對待。如果收了學費,壹部分資源可以用於教學,但這需要建立壹個良好的貸款體系,學生未來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來還錢。要關註城鄉家庭教育費用的不平等。從1999的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支出表可以看出,城鎮居民家庭對子女的投資為1...>;& gt
問題9:人力資本投資的基本模型意味著什麽樣的經濟學含義?投資就是收購壹些有望在未來增加其凈利潤流量的資產。與物質資本投資相比,人力資本投資的成本和收益更加復雜。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分析模型是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模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壹個概念,這個概念是關於折扣的。
貼現:將未來的貨幣折算成現值,也就是現值。這個過程叫做貼現。
如果現在的利率是10%,現在有人貸出1元錢,這個人壹年後會得到1.10元,其中1元錢是原始資本,0.10元是利息。如果這個關系用壹個通式來表示,那就是:
B0×(1+r)= b 1(1)
這裏B0代表貨幣的當前價值,B1代表當前貨幣壹年後的價值,R是利率。(1+r)表示不僅可以收回原值或本金,還可以加利息。如果要表示兩年後的貨幣價值,可以從公式(1)推導出來:
B0(1+r)(1+r)= B0(1+r)2 = B2(2)
於是我們可以得到壹般公式,即壹定數量的流通貨幣在n年後的價值:
B0×(1+r)n=Bn (3)
公式(3)顯示了如何計算壹筆錢在未來某個時間的價值。如果我們想把未來的壹筆錢換算成現在的價值,只要稍微變換壹下公式(3)就可以得到我們需要的折現公式:
Bn/(1+r)n=B0 (4)
人力資本投資模型假設人們在進行教育和培訓選擇時,將最近的投資成本與基於終身收入(分散在幾年中的收入)的未來收入的現值進行比較。
我們用C來表示當期人力資本投資的總成本。只要將未來收益的現值與當前成本進行比較,就可以知道人力資本投資是否值得。也就是說,人力資本投資是值得的當且僅當以下公式成立:公式:b 1/(1+R)1+B2/(1+R)2+B3/(1+R)3+…+。丙(5)
其中,R代表利率或貼現率,公式左側代表歷年人力資本貼現收益之和。
結論:只要R是正的,未來的收入就會被逐步貼現。R越大,未來收入的現值越低。
有兩種方法可以衡量上述公式是否滿足。
壹種是現值法,即先指定r的值,然後看方程兩端的值是否能使公式成立。
第二種是內部收益率法,通過使收益現值等於成本來計算R的值,然後將這個收益率與其他投資的收益率(如銀行利率)進行比較。如果最高折現率大於其他投資的回報率,則人力資本投資計劃可行,否則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