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已然是世界文化生產大國。電影年產量近600部,電視劇超過15000集,動畫片約25萬分鐘,都高居世界前列。新創作的舞臺劇、發表出版的小說等,也全球領先。但我們還不是文化強國,壹個典型特征就是文化產品原創力不足,武俠、諜戰劇紮堆上演,宮廷、家庭戲跟風嚴重,印象景觀演出批量復制,選秀、婚戀節目妳方唱罷我登場。這種壹窩蜂相互模仿抄襲、產品大同小異的不良現象,不僅使文化產品陷入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也使觀眾處於同壹類產品過度供應的飽和狀態,難以享受到文化的獨特魅力。 其實,大家都深知同質化的危害,因為人們的精神需求如同物質需求壹樣,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盡管在特定的環境和機遇中,某壹類題材的作品可能會產生特殊的轟動效果,但絕大多數精品力作,都是因為具有某種獨特性、差異性使然。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文化產品都與創新有關,任何創新都與差異性有關,任何差異性都與稀缺性有關,尤其是那些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觀眾需求的具有差異性的文化產品,都能獲得成功。 造成文化產品同質化的原因很多。比如,創造性人才缺乏或現有人才想象力、創造力不足,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帶來模仿復制行為泛濫,等等。不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國文化產業化程度低造成的。目前,盡管大多數文化產品都在進行市場競爭,像電影爭取票房,電視爭取收視率等,但由於長期的計劃經濟模式,加上多級部門辦文化帶來的條塊分割,使文化生產機構設置疊床架屋,非市場要素的作用很大。這就導致文化市場主體眾多,競爭激烈,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很難協調。此外,行政主導的壹些行業協會也缺乏行業支配能力和制定標準、規則的能力。因而,在擁擠無序的競爭中,壹旦市場上出現了成功產品,大家往往蜂擁而上,無法形成差異和間隔。文化生產者缺乏足夠的創新空間,創新成本也變得高昂。以電視節目來講,在壹個城市中可以同時看到近五十個電視頻道,而它們大多數又都是由不同電視臺開辦的綜合頻道,同樣的定位、同樣的受眾群,都只能靠新聞、電視劇、綜藝三板斧競爭,頻道之間很難形成差異定位和產品供給的協調機制,往往容易出現相互模仿、復制的局面,想不同質是很難的。這種多、亂、弱而且不能通過市場優勝劣汰的行業結構,是文化產品難以走出同質化,甚至低質化、低俗化的重要原因。 要切實走出同質化、低質化、低俗化的怪圈,除了呼籲創作者、制作者要進壹步鍛造崇高思想、凝聚核心價值、提高創新能力之外,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產業結構,打破目前積重難返的區域分割、行業分割、所有制分割等阻礙,通過市場進行資源整合,形成產業鏈完整、資源優勢互補的若幹綜合性大型文化企業。這些大企業可以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完成市場的集中調整,有效地影響產品的供求平衡,遏制惡性競爭的出現。這樣,不僅能為創新提供足夠的市場空間,而且能保護創新,使創新獲得體制性的保障和支持,鼓勵更多的創作、制作人才和創意企業家積極創新、樂於創新,不斷豐富文化產品鏈,打造出越來越多的具有不同文化特點的產品、品牌和企業。
上一篇:全國防災減災日個人心得7篇下一篇:如何申請深圳商標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