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央軍委辦公廳顧問,鄧小平同誌的夫人。他於2009年去世。
頒獎詞: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平原上的瓊英。與鄧公牽手58年,在硝煙中轉戰南北,在風雨中同甘苦共沈浮。我將壹生教導我的丈夫和孩子,為我的家庭付出,為我的國家退休,為我的人民樹立榜樣。她靜靜地站在這位偉人的身後。她是壹個普通的妻子,也是壹個偉大的女人。主要事跡:
1937年,卓琳離開北平,遷居延安。
1939卓琳與鄧小平相識並結婚。為了支持抗戰,鼓舞士氣,卓琳在槍林彈雨中緊緊跟隨鄧小平,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每次鄧小平帶兵解放壹個地方,卓琳就帶著孩子趕到那裏。
解放後,鄧小平成為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而卓琳仍然是壹個默默無聞的英雄。
十年動亂期間,卓琳陪同鄧小平流亡江西生活;
1997鄧小平去世後,她親自前往香港見證香港回歸。
2008年汶川地震後,她毅然將個人積蓄65438萬元捐給汶川地震災區人民。
2\壯誌淩雲-宋文聰
飛機總體設計專家,J -10飛機總設計師。
頒獎詞:少年有傷,有救國之誌,中年有朝氣。強國的信念充滿了他的血液,現在他的血液裏流淌著鋼鷹。青馬沖霄,老馬行小山坳。他有壹個千裏之夢,他會重新開始。
主要事跡:
宋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壹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型號總設計師、自然科學研究員..
20世紀60年代初,宋和戰友們壹起,發起成立了我國第壹個飛機設計氣動布局專業組,他擔任組長,開始了對飛機新型氣動布局的深入研究。
80年代中後期,上級發文,研制適合我國空軍2000年以後作戰環境的戰鬥機,列為國家重大項目,代號“10號工程”。56歲的宋被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正式任命為J -10飛機的總設計師。
2009年,J -10在國慶閱兵中大顯身手,舉世矚目。這是我國研制的具有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壹代高性能全天候戰鬥機。隨著J -10飛機的研制和部隊的裝備,我國已經形成了壹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設計技術。
3\母愛是最真實的——阿裏巴·阿裏馬洪(維吾爾族)
新疆阿勒泰市清河縣清河鎮退休幹部。
獲獎感言:不是親骨肉,是她所有的孩子。她展開翅膀,撐起他們被風霜饑寒遮擋的天空。她又窮又累,挑起了重擔。泉水最清,母愛最真。在她家,血濃於水,善良超越親情。
主要事跡:
從1963收養鄰居家的三個孤兒開始,維吾爾族阿婆阿裏帕忍辱負重,先後收養了漢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四個民族的10個孤兒。
1977,阿莉帕的姐姐在醫院門口找到了又窮又病的王淑貞,並把她帶回了阿莉帕的家。壹年後,的回族兄弟姐妹王、、王淑華也來到阿裏巴家。1989年,的繼父金也去世了,留下金海、金雪蓮、金花三個漢族孤兒。Aripa再次用母性的溫暖懷抱收養了他們,撫養他們長大,幫助他們結婚。
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著,阿瑞帕的丈夫阿比寶每天下班後都去幫別人打土塊,阿瑞帕每天都去菜市場挑別人不要的菜。家裏雖然有兩頭奶牛,但是沒人願意喝牛奶,全部賣給別人,換點零錢給孩子交學費,買生活用品。
雖然生活清貧,但每個孩子都享受著家的溫暖。對於領養的孩子,阿裏巴巴對待他們比對親生孩子更好。
4\聰明的頭腦-sabriye tenberken(德語)
1970出生於德國,考入波恩大學學習藏學和蒙古學,是盲文無國界的創始人。
頒獎詞:她看不到世界,但她想為盲人創造壹個新世界。她為了壹群不相幹的孩子,從世界的另壹端趕來。她沒有祈求奇跡,而是努力工作。她帶來了光明。她的眼睛很亮,健康的人都能從裏面找到路。
5.聰明的頭腦-sabriye tenberken(德語)
1970出生於德國,考入波恩大學學習藏學和蒙古學,是盲文無國界的創始人。
頒獎詞:她看不到世界,但她想為盲人創造壹個新世界。她為了壹群不相幹的孩子,從世界的另壹端趕來。她沒有祈求奇跡,而是努力工作。她帶來了光明。她的眼睛很亮,健康的人都能從裏面找到路。
6《聰明的頭腦》——薩布裏耶·坦伯肯(德語)
1970出生於德國,考入波恩大學學習藏學和蒙古學,是盲文無國界的創始人。
頒獎詞:她看不到世界,但她想為盲人創造壹個新世界。她為了壹群不相幹的孩子,從世界的另壹端趕來。她沒有祈求奇跡,而是努力工作。她帶來了光明。她的眼睛很亮,健康的人都能從裏面找到路。
Sabri ye tenberken 12歲失明,如今卻被譽為西藏盲童的向導和天使。在帶領失明的孩子重新認識自己,重拾自信的同時,她也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波恩大學期間,她發現藏語中沒有盲文,於是借鑒其他文字盲文的開發經驗,在世界上首次開發出藏語盲文。在65438年至0997年的壹次西藏之旅中,Sablja騎馬穿越西藏,發現這裏的盲童接受教育的機會很少,於是產生了留在西藏為盲童創造教育機會的想法。2000年6月5438+065438+10月,由Sablja和西藏殘聯共同創辦的盲人康復與職業培訓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該中心先後開辦了盲童預備培訓中心、盲文書籍印刷廠、盲人自我融入中心和職業培訓農場。到目前為止,已有96名盲童接受了藏、漢、英三種語言的日常生活技能培訓和盲文基礎教育,以及按摩、計算機、手工編織、奶酪制作和藝術等職業技能培訓,壹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這些盲童就可以進入正規學校,部分盲童轉入正規學校後成績優異。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潛能,2004年,薩布利亞邀請第壹位盲人埃裏克·韋亨梅爾(Eric Weihengmel)和他的登山隊來到西藏,指導盲童挑戰喜馬拉雅山壹座海拔7000多米的山峰。經過精心準備,薩布利亞夫婦和6名盲童在埃裏克的帶領下,成功攀登到海拔6500米的高度。
她為西藏的盲人教育和康復做出了巨大貢獻,並於2006年獲得了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7.勇敢的人是不可戰勝的——張正祥
26年來,我竭盡全力保衛滇池,不惜傾家蕩產,換來的是滇池自然保護區33個大中型采礦、采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場的成功關閉。
頒獎詞:五百裏滇池披上了碳的外衣,三十年來獨自奮戰。這是壹個農民的行動,最簡單的思想支撐著他,他永遠不會讓開。已經負債累累,妻子被撕成碎片,女兒與家人失散,可偏偏他又止不住恐懼,卻又買不到。他是著名的張正祥。
主要事跡:
經過30多年的毀林開礦、取土、采砂、采石,滇池失去了天然的凈水功能,汙染物沈積在湖底,富營養化、藍藻爆發和大量水生野生動植物滅絕,滇池成為水質惡化的重汙染湖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張正祥為國為民保護環境,保護家園:與非法砍伐森林的山賊搏鬥,左腿受重傷;在控制和消滅藍藻的科學實驗中,我們承包的14畝荒地和淹田已變成“系統A多功能高速循環滅藻工程新技術”項目的研究試驗基地;他多次與不擇手段的村官和掌權的老板鬥爭,瘋狂破壞森林,他的承包地也被沒收...在國務院總理批示和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的全力支持下,滇池、西山風景區、滇池自然保護區內的33個大中型礦山、采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點全面取締關閉。
滇池的治理還在進行中。現在,張正祥仍然每天在滇池沿岸巡邏,肩負著保衛滇池的神聖職責。
8.愛猴-陳宇榮
55歲普通母親。
頒獎詞:這是壹場命運的馬拉松。她抵抗著饑餓和疲勞,不敢停下來。上帝用疾病考驗人類的感情,於是她放棄了血肉之軀,努力工作,保持信心。她是母親,她必須贏。她的心裏只有兒子的命,她的腳步丈量著對人的壹份大愛。
主要事跡:
陳宇榮的兒子葉海濱在13歲時被診斷為先天性疾病——肝豆狀核變性。這種肝病無法治愈,最終可能導致死亡。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陳宇榮請求醫生給他的兒子移植肝臟。但她患有嚴重的脂肪肝,無法捐肝救兒子。
陳宇榮出院後,當晚就開始了她的減肥計劃——每天步行十公裏。在隨後的7個月裏,她每餐只吃半個拳頭大小的飯團;我破了四雙鞋,腳上的老繭長出來了,我就刮,長出來了。
當她再次去醫院檢查時,奇跡出現了:脂肪肝不見了。就連醫生都感嘆:“我從沒見過壹個病人,從醫幾十年,短短七個月就能消除脂肪肝,更別說重癥了。”醫生說:“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過人的毅力,妳是做不到的!”"
2009年6月3日,165438+10月3日,母子倆在同濟醫院成功進行肝移植手術。
9.壹家之主——朱邦嶽
男,71歲,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礦退休工人。
頒獎詞:這個奇怪的家庭濃縮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難,也凝聚了世界上最真實的感情。頭發花白,面帶微笑,溫文爾雅的老父親,胸中滿是四十年的艱辛。他的拐杖是壹個家庭的翅膀。他的肩膀承受住了生活的重壓。
朱邦月是福建省邵武市曬口煤礦的壹名退休工人。從65438年到0967年,他的工友顧維祖懇求朱邦月收養他的兒子,並娶他懷孕五個月的妻子朱為妻。事實上,此時的朱是殘廢的。之後,朱邦嶽和朱母子組成了新的家族,讓老大仍然保留他的姓顧,老二姓朱。為了更好地照顧這對母子,老朱放棄了自己生孩子的想法。雖然最初的日子很艱難,但他們仍然很開心。1985,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由於遺傳原因,兩個兒子高中畢業後都患上了和母親壹樣的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由於國內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兩個孩子的肌肉開始萎縮,逐漸生活不能自理。朱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母子倆的日常生活全靠老朱。
壹天的大部分時間,老朱都在這個不到70平米的房間裏忙碌著,洗家人換下來的衣服,在廚房炒壹些他們喜歡的菜...
每天早上起床後,老朱都要幫母子倆翻身,然後去逛街。回來後忙著給老婆孩子穿衣服,洗漱,上廁所。
主要事跡:
朱邦月是妻子的第二任丈夫,兩個兒子都不是親生的。40多年前,朱邦嶽的朋友去世,將兩歲的兒子和懷孕五個月的妻子托付給他。朋友哀求的目光,讓朱邦月做出了壹個從未後悔過的決定:娶朋友的遺孀,撫養自己的兩個兒子。
1986年5月,朱邦月因骨折退役。後來,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患上了絕癥“進行性肌營養不良”。1991年,母子倆病情加重,失去自理能力。朱邦嶽,吃喝耶戈,靠壹條腿照顧他們。
每天起床後,朱邦月裝上假肢,然後開始打掃衛生、淘米煮粥,幫母子倆起床、穿衣、挑水擠牙膏,幫老婆孩子洗臉刷牙,餵他們吃早飯,服務方便,然後去逛街。
重復中午三個人吃飯的經歷。晚上幫三個人洗澡要半個多小時,即使是夏天,雖然是幾天壹次。晚上病人被擡到床上,朱邦月晚上還要起來壹個個翻,壹晚上要起來好幾次。
朱邦月這樣的生活過了近20年。但他壹直堅持著,因為他知道,他是壹個家庭生命的燭光,點燃了壹個家庭的希望。
10.實踐信仰-沈浩
安徽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壹書記,2009年去世。
獲獎感言:兩個村官,離家六年,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匆匆離去,放不下村裏的路、工廠、農田,對不起妻子和年幼的女兒。那壹年,村民們按下了紅手印,改變了農村的命運。現在,他們再次伸出手指,紅色的手印就是他的題字。
主要事跡: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壹名幹部。他帶領村民辦工業,推廣商業和科學種田,用市場經濟的思維發展種植、養殖和高效農業,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
2006年,小崗村成為2005年“中國十大村”之壹。2007年初,小崗村被授予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壹個美麗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崗,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它獨特的魅力。
2006年底,當沈浩在三年任期後即將離開時,村民們派出了十名代表,向安徽省組織部和財政廳按了手印,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領導他們三年。
2009年6月6日,小崗村黨支部第壹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裏去世,享年46歲。
唱在心裏——李玲
27歲希望小學校長。
頒獎詞:剛畢業,還是80後。心裏全是泥巴裏的娃娃,夢想改變落後的農村。兩手空空,她要辦學校!壹切從零開始,從農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當春天來臨時,她的新教室將開始使用。
主要事跡:
2002年,剛從淮陽師範學院畢業的李玲看到農村大量留守兒童輟學,萌生了在家鄉辦壹所學校的想法。在父母和親戚的支持下,她在周口淮陽徐灣鄉辦起了希望小學。在學校,她是校長,也是德育老師。在她的努力下,這所學校有7個班級,300多名學生。
因為所有的學生都是免費的,學校沒有能力為學生購買補充讀物和課外書,而且在過去的7年裏,李玲為了建學校已經欠下了8萬元的外債。為了讓自己學校的孩子也能像其他學校的孩子壹樣,坐在寬敞的閱覽室裏看書,李玲趁著暑假向父親要了200塊錢獨自來到鄭州,買了壹輛破舊的三輪車,開始購買舊教具和兒童書籍。烈日下,李玲騎著破三輪車過街,拿著秤按磅回收舊書,用孩子們的“精神食糧”揮汗如雨,終於為孩子們建起了閱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