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後的中國電信業形成網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聯通、鐵通五大家,加上還沒有掛牌的中國衛星通信集團,這就是“5+1”的全部構成。對於前段時間會給網通、電信、移動、聯通發放全業務牌照傳言,這位官員說這只是壹個方向,但短期內不可能實現,網通、電信要得到移動牌照最早也要到2002年底去了。
至於為何移動牌照發放沒有與電信重組同步。摩根士丹利壹位主管分析道,中移動和聯通都是海外上市公司,發放新的移動牌照促使兩公司股價下跌,而中國政府壹貫對在海外上市的“紅籌股”公司在政策上都十分照顧,有時候甚至會采用主管部門發表消息的辦法來止住股價下跌,前例可鑒,在中移動、聯通股價目前已跌破分析師評估級情況下,移動牌照發放滯後是必然的。
在原有的運營商中,中國電信、網通、吉通、鐵通都向信息產業部申請過移動牌照,鐵通因固網改造都沒有完畢其申請報告被否決,吉通與網通的合並將最後競爭者只剩下網通、電信兩家。與主管部門在第三張、第四張移動牌照發放時間上的舉棋不定,運營商顯然沒有耐心等下去了,有消息表明,電信、網通、鐵通都在暗中備戰,造成事實上移動業務的形成。
小靈通要全國聯網?
小靈通最先發源於日本,是依靠固定電話存在的無線電話,在日本叫做PHS,UT斯達康將其引進讓生產並命名為小靈通(PAS)。
從97年中國電信在浙江余杭進行小靈通放號開始,實現市話資費,中國電信目前在200多個城市開展小靈通業務,擁有400萬用戶,並準備在三年內增加到3000萬—5000萬,為管理小靈通等移動業務,中國電信專門在技術部成立了無線處。
讓人奇怪的是在97年,中國移動還沒有從中國電信分拆出來,中國電信正在大推GSM移動業務,為什麽又要發展與GSM相沖突的小靈通了?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顯然最有發言權。
電信管理局的壹位官員說,中國電信在發展小靈通時,出發點是跟蹤新技術,後來發現入網費達6000元的GSM移動電話根本就不能讓中低收入者享受,於是中國電信決定在中小城市和偏遠地區開展依靠固對和在對固話業務作補充的小靈通。
中國電信壹位地方公司老總告訴記者,中國電信準備將全國的小靈通聯網,讓小靈通用戶以市話的價格在全國進行移動漫遊。全國聯網分三個步驟進行,壹是將地市下面的各縣聯網,象河北保定已經實現了,二是將全省聯網,浙江、河北在這方面已走到了前面,三是將全國的小靈通聯網。
據介紹,小靈通從技術角度與GSM和窄帶CDMA手機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數據傳送率高,每秒64Kbs,而GSM手機為28.8 Kbs,窄帶CDMA制式下的手機為9.6 Kbs/秒,但與GPRS和2.5代的CDMA相比,小靈通則不如。
小靈通的致命弱點就是信號不穩定,但UT斯達康的技術人員認為這個問題可以逐步解決。UT斯達康認為小靈通壹旦信號趨於穩定並且實現全國漫遊,中國電信就可以依靠小靈通和中移動及聯通競爭。在UT斯達康的資料中查到,與GSM壹樣,小靈通向3G過渡方向都是W-CDMA和TD-SCDMA,只需要無線側更換,基站都核心部份可以通過升級來平滑過渡到3G。
早了促成中國電信在采用3G標準時向自己希望的兩個標準發展,UT斯達康在去年與日本的松下通信結盟,利用松下的設備來技術經驗來研制W-CDMA,加上UT斯達康在美國的試驗室科研力量,在今年10月的北京國際通信展上,UT斯達康進行了國內首次W-CDMA語音通話。
3G測試的成功更堅定了UT斯達康促成中國電信將小靈通全國聯網的決心,這會給這個年輕的留學生創辦的公司帶來滾滾財流。UT斯達康的競爭對手華為透露,UT斯達康正在積極建立壹個產業聯盟,將中國電信—UT斯達康—松下通信捆綁在壹起,由UT斯達康提供基站、交換機等系統設備、松下提供手機為中國電信的W-CDMA網絡服務,並在手機中嵌入i-Mode功能。
華為的人說,UT斯達康的想法很好,但中國電信無照經營移動業務讓這件事充滿了高度風險,如果中國政府繼續對南方電信進行重組改革,中國電信得到移動牌照在網通之後完全有可能,並將時間延後至2005年,那時各大運營商已在大規模開展3G業務,UT期達康就失去了將國內設備商在3G商用試驗上最早成功的優勢。
主管部門處理小靈通有分岐
對小靈通來說,最大的風險還是目前的電信管理政策並沒有明文同意小靈通的存在,就連默認小靈通存在的信息產業部,不同的司局對小靈通的處理態度也不壹樣。
無線電管理局壹位副局長說在處理小靈通問題上,無線電管理局與資費清算司、電信管理局有分岐,無線電管理局對小靈通的存在持中立態度,認為市場認同必有其合理性壹面。
因為小靈通存在首先就涉及到壹個頻譜占有問題,所以無線電管理局認為應將小靈通納入自己旗下管理,這位官員透露,在前段時間的頻譜資源清理中並不涉及到小靈通。對於中國電信欲將小靈通全國聯網計劃,無線電管理局認為從技術上講應該是行得通的,並且小靈通在全國的頻率是統壹的。由於小靈通交換時用的是1.9G,但占有的是3G頻率,如果中國電信真的將小靈通聯網,對國家的頻率源來說是壹個浪費。
電信管理局負責人說三個司局在小靈通處理問題上並沒有分岐,只是因職能不同,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也不同。電信管理局將小靈通認定為無線市話,是中國電信對固話業務的壹個補充。對於UT欲借小靈通過渡到W-CDMA的想法,這位負責人認為可操作性難度很大,姑且技術是否得通不講,就其政策性就存在障礙,他建議運營商和媒體不要聽信制造商的壹面之詞,要有自己的判斷。
經濟調節與通信清算司對小靈通實行市話價格、單向收費十分不滿,認為作為壹項移動業務就應該按國家對聯通手機資費的非對稱管制辦法來收取,就是說小靈通可以比中國移動的手機資費低20%,但必需雙向收費。後來經過折中,中國電信小靈通資費被調整到0.20元/分鐘,暫不實行雙向收費。
中興的壹位高級工程師將信息產業部上述三司局對小靈通的態度規納為:無線電管理局中立、電信管理局支持、資費清算司反對。但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官員認為,這三個司局之間只是在覆行自己的職責,並非態度不同,無線電管理局只能管頻段,電信管理局只管運營、經濟調節與通信清算司只能管資費。
在對3G的選擇上,中國電信還在W-CDMA和CDMA2000二者之間搖擺不定,雖然砝碼傾向於W-CDMA,但CDMA2000在技術上的成熟性又讓中國電信為之砰然心動,中國移動在開展向W-CDMA過渡的GPRS業務上的大失敗更讓中國電信的決層人開始更多的關註起CDMA2000。
中國電信技術部的官員講,在CDMA2000領域中國電信也並非白紙壹張,深圳分公司於今年開通2G窄帶的CDMA,所用系統和終端與聯通還沒有放號的CDMA網絡完全壹樣。為饒過政策雷區,深圳電信將此業務叫做市話通,經過幾個月運行,用戶量目前已有6萬多。
市話通與小靈通相比,劣勢在於開通城市只有深圳,而不象小靈通有遍布全國的點;優勢在可以從CDMA2000 1X開始,平穩升級到CDMA2000,小靈通則要換掉基站裏的主板和無線側的所有東西,再壹步壹步過渡到W-CDMA。
站在中國電信後面較量是中興通訊和UT斯達康,中興通訊從95年就開始做CDMA研發,是國內唯壹擁有CDMA知識產權的廠商,在成為今年聯通CDMA中標省份最多的供貨商後,中興更希望其它的運營商加入到CDMA陳營。
中興通訊與UT斯達康的競爭不僅在桌面上,同時也在桌面下,希望通過政府的力量促使中國電信選擇自己所站的3G陣營。但中國電信作為資歷最深的運營商,更看重哪壹個標準更能讓自己在用戶量上趕超聯通和中國移動。
UT斯達康的W-CDMA試驗通話,中興通訊與深圳電信建CDMA試驗網,這兩個案例只是二者潛流暗湧較低流中的礁石壹現。
網通如何做移動?
比中國電信相比,網通在電信經營上資歷微薄,在移動運營上更是毫無經驗,優勢主要在於數據業務上。
從99年4月移動業務被單獨剝離出去那天起,中國電信就尋思著申請移動牌照,但進展不順。99年8月成立的網通從去年底開始就加入申請移動牌照這個行列,並成立了移動業務戰略部。
如果說小靈通中國電信向移動業務過渡的工具,那麽網通的過渡過具就是無線寬帶接入。小靈通依托的中國電信的固話網絡,無線寬帶依托的是網通的寬帶網。
網通將無線寬帶接入項目命名為Mobile Office(無限伴旅),使用的技術基於無線局域網(WLAN),頻段為2.4GHz,最大傳輸速度為11兆/秒,基站最大覆蓋半徑50—300米。
今年5月,網通首先在中國大飯店做了無限寬帶接入服務地試用服務,並在10月的上海APEC會議期間大顯身手,為來參會的賓客提供了無線寬帶入服務,用戶在要在手提電腦裏面插入網通的無線網卡即可,類似GSM手機用戶的SIM卡。
網通負責移動事務的官員說,寬帶接入服務與移動電話業務在技術上是緊密相聯的,與小靈通相比,無線寬帶接入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實現國際漫遊和國內漫遊,網通的無線寬帶用戶目前已可以在先期開通的城市之間互相漫遊,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
中國電信的人講述,網通不但在建全國漫遊的無線寬帶網,同時又秘密在寧波建立了c-Mode基地,為網通的無線寬帶用戶提供娛樂內容支持。
從高盛亞洲獲得信息,網通在3G標準選擇中傾向於W-CDMA,其戰略合作夥伴新加坡電信的3G選擇也是W-CDMA,新加坡電信總裁李顯揚並會在本周二會唔網通總裁田溯寧。
網通與北方電信、吉通將要合並成壹家,最讓人牽掛的是網通如何處理北方電信的小靈通,是繼續聯網升級到W-CDMA還是網通另建壹套移動運行網絡。壹位北方電信的官員從實力角度比較分析,網通采用小靈通過渡的可能性更大,這不但是北方電信勢力的說話,也是對沒有移動運營經驗的壹個現實選擇。
在上周網通的移動事務官員不小心傳出網通會在短時間獲得移動牌照的消息後,11月19日中移動和聯通股價均受到挫傷,分別下落5.65%和5%。在電信重組的敏感時刻,網通當然不希望自己成為眾矢之的,後來有網通高層出來避謠也是必然的。
在去年底,當時的信息產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彩在新浪做客時透露移動資費將“雙改單”,第二天香港股市在龍頭股中移動的拉動下出現下幅大跌,加上老虎基金和中移動上市承銷商高盛聯手作怪,中移動在短短幾天內縮水1000億港幣。
為了救市,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急赴香港,在會見投資者的酒會上,吳基傳明確表示內地移動電話在2003年不可能實現單向收費。雖然中移動和聯通的股價在開如止跌回升,但各界普遍對此做法評價不高,認為政府不應該通過行政手段來幹預市場行為。
事後信息產業部和國家計委也認為,市場上的行為應通過市場調節來解決,政府出面幹預確實不妥,所以在今年中移動和聯通的股價波折中再也沒有壹個主管部門出面護市,海外輿論對這壹舉措評介相當高。
股價不影響移動牌照發放?
在11月22日(周四)香港聯交所,中移動(HK0941)報收27.25,比上周壹收盤時升0.6元;中聯通(HK0762)報收8.95,比上周壹收盤時升1.5元。但與上周二股市相比,兩只股票各有漲跌。所羅門美邦分析師加姆士說,受國際電訊股不景氣影響,今年春節過後中移壹直在23—32港幣之間,聯通在7.2—12.3港幣之間波動,上周的漲跌屬正常範圍。
對於發放新的移動牌照,信息產業部持開明態度,認為多個移動運營商參與競爭必將促進市場發展。電信管理局的官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說,美國、香港都是超過兩家的運營商經營移動業務,內地這麽大的市場有多家經營能讓競爭充分化,給老百姓帶來更多實惠,如果競爭能達到賣小菜的競爭程度當然更好。但這位官員還是謹慎地表示移動牌照的發放權在國務院,信息產業部只是參與壹些前期工作。
中移動、中聯通官員對於新移動牌照發放心情則復雜地多。中移動香港公司發言人劉平說新勢力湧入會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對中移動的股價會有壹定的影響,當問道中移動壹旦股價下跌是否又會向政府求助時,劉平“嘿嘿”地笑了兩聲,連說:“這個問題不好說,不好說”。不知為什麽,中聯通反而比中移動更有市場意識,其香港公司發言人季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贊同股價由市場行為來決定。
在移動市場拼殺中,固話都還沒有放號的鐵通也不甘寂寞,在老大哥中國電信的潛移默化影響,鐵通也學會了腳踏兩只船,壹邊在上海進行小靈通試驗放號,壹邊著手不依托固話的移動業務。鐵通官員向本報記者透露,目前鐵通矚意在歐洲流行的GSM-R,R是railway壹詞的縮寫,GSM-R的全意就是鐵路沿線的GSM,歐洲的法國和德國已在鐵路沿線進行GSM移動業務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