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王正敏涉嫌論文造假壹事被調查。

王正敏涉嫌論文造假壹事被調查。

復旦大學學術標準委員會發現,王正敏在申請成為科學院院士的過程中“沒有實事求是”。

假的

論文“壹稿多投”學術成果翻倍

王正敏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200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當王正敏申請成為院士時,王玉成是他的秘書,並目睹了王正敏為成為院士而偽造論文的全過程。王玉成表示,王正敏《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附錄材料》所列的271篇論文中,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偽造其論文的方法之壹是將其專著《耳鼻咽喉科學》的內容拆分成14篇論文發表在《中華眼耳鼻咽喉科學雜誌》上。

現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內科醫生的王玉成說:“他的雜誌和他的書的內容完全壹樣。第壹章是耳聾外科學,他的論文也叫耳聾外科學。發表之後,他在2005年當院士的時候把它作為正式的研究論文放進去,所以有14篇。”

王玉成說,王正敏論文造假的第二種方法是“壹稿多投”。壹篇論文在國內期刊發表後,又在國外期刊發表,所以在計算學術成果時,視為兩篇學術論文。

學術成果居然抄襲了別人的作品。

王正敏論文造假的第三種方法是,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導論》、《專家筆談》、《如何做》等欄目的論文,也被收錄在《中國科學院增選考生目錄》的附錄材料中。

王玉成報道稱,王正敏當選中科院院士是基於非法的學術成果,而最重要的指控是關於論文抄襲。被剽竊的人是王正敏的導師,瑞士蘇黎士大學教授尤格·菲詩,他被稱為“神經元科學之父”。

王玉成告訴記者,的第壹部專著《耳顯微外科》中有100多張耳外科的手繪圖紙,與徐教授專著中的圖紙相同,但未註明圖片來源,書中參考文獻中也未提及教授的專著。

王正敏的另外兩部專著《顱底外科》和《王正敏耳顯微外科》也有類似抄襲。2003年,王正敏開始撰寫他的第三部專著《王正敏耳顯微外科》。王玉成參與了編輯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襲的全過程。

假二

國外樣機的“克隆”獲得了巨額國家專利資金。

復旦大學學術標準委員會發現,王正敏在申請成為科學院院士的過程中“沒有實事求是”。然而,隨著記者調查的深入,隱藏在王正敏院士背後的更多秘密被揭開。2003年,王正敏帶領的技術團隊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人工耳蝸,那麽這個人工耳蝸是怎麽研制出來的呢?

人工耳蝸是壹種新的聾人康復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植入後,重度聽力語言障礙患者可以像正常人壹樣,通過聽力語言與他人交流,融入社會。1982年,澳大利亞Collier 22人工耳蝸獲得FDA批準,成為全球首款多通道人工耳蝸設備。王正敏作為中國最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的醫生之壹,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人工耳蝸。

於是,找到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範,讓他想辦法從澳大利亞高力公司弄來壹個人工耳蝸樣機。

作為王正敏R&D團隊的主要R&D人員之壹,上海聽覺醫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沈負責破解國外人工耳蝸樣機的芯片。研發人員承認,他們的人工耳蝸並不是真正的自主研發,而是模仿了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的產品。

沈說,他們通過對科利爾人工耳蝸芯片內部電路的提取、分析和整理,研究了他們的芯片技術原理、設計思路、工藝制造、結構機理,然後按照葫蘆畫瓢做出了自己的芯片。這個過程花了將近兩年時間。但是為了避免科利爾公司的麻煩,他們在外觀和接線上做了改動。

從65438到0997,王正敏團隊研發的多通道程控人工耳蝸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04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與上海李生特種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將國產人工耳蝸產業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爭取國家、省、市科研經費,王正敏R&D團隊和上海李生特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各種名義向有關部門申報項目。

記者了解到,僅2012年,他們就獲得國家級項目2項,獲得專項資金4000多萬,其中“國產人工耳蝸及臨床技術研究項目”獲得衛生部2171萬元;“上海力聲特人工耳蝸建設項目”獲得工信部21.38萬元。

  • 上一篇:圖片版權查找網站-如何查圖片是否有版權
  • 下一篇:魏徵知識產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