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已經成為現階段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壹個顯著特征。然而,中國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中的比例仍然很小。金融危機給中國許多大型國有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使它們能夠進行壹系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海外並購。在雷曼兄弟倒閉後的10個月裏,中國企業公布了50個對外直接投資要約,總價值約500億美元,每筆交易金額超過3000萬美元。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從65438年到0978年沒有實質性的外商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壹直維持在較低水平,直到2004年。隨著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錫、鐵礦石、鋅、鋁、銅和鎳的最大消費國,以及鉛和石油的第二大消費國,中國目前正面臨上述資源的短缺。在這方面,政府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幾乎是2007年的兩倍。為什麽要投資海外?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基於以下戰略考慮。壹是拓展市場,拓展出口渠道,提高市場份額,規避貿易壁壘;二是提高效率,但由於中國的成本相對較低,提高效率並不是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動力;三是尋求資源。由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更熱衷於澳大利亞、拉美和非洲的資源並購;四是戰略資產投資,主要針對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獲取知識、技術和國外品牌。關鍵問題是投資誰?我們還不知道國企和私企對外直接投資項目的比例。然而,壹些數字表明,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都大量參與對外投資(2008年,8500家企業進行了對外直接投資)。事實表明,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來自大型國有企業。近年來,估計央企對外投資的比例為2003年73.5%,2004年82.3%,2005年83.2%,其余由地方國企、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構成。由於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歷史較短,中國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往往被視為政府行為。事實上,近年來,大多數西方國家都收緊了對來自中國和中東的投資的立法。總之,投資保護主義現象愈演愈烈,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經常遭遇發達國家的保護主義阻力。在復雜的跨國投資交易和復雜的立法中,大多數中國企業缺乏經驗和信心,這也表明他們缺乏壹些走向海外的必要專業技能。壹方面,對外投資的快速增長暴露了中國企業在應對西方國家的並購類型時的不足,但另壹方面,在許多中國對外投資的目標國家,特別是非洲和亞洲國家,中國企業在商業慣例、知識產權保護、政府幹預和不同制度的企業管理方面還不完善。國外去哪裏投資?非洲和其他地區有相對豐富的未開發資源,如能源、木材、農產品和漁業。截至2006年,已有800多家中國企業在49個非洲國家開展業務活動。中國大型國有企業主導著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例如,中國最大的跨國石油集團中石油從1996開始參與蘇丹石油工業的開發,顯示了其在石油開采、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國際水平。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商業活動也招致了壹些批評,比如中國企業的勞動力和管理成本較低,這導致它們在競標過程中贏得了關鍵優勢。還有人說,缺乏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影響了壹些中國國有企業在非洲,特別是贊比亞的活動。然而,壹些大型國有企業,如中石油和中石化,正逐漸將社會責任提上企業議事日程。隨著中國企業日益融入全球市場,他們對股東的責任越來越大,他們的管理原則得到遵守,他們的商業行為將逐漸改變。中國目前的對外直接投資可能已經從非洲薄弱的法律環境和強大的政府幹預環境中找到了合適的模式,但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使這種模式難以為繼,未來十年中國的對外投資模式可能會遵循西方國家的最佳經驗。用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之壹中海油的負責人的話說,中國的目標不是推翻,而是參與和加強世界秩序,並從中受益。
上一篇:網上立案起訴離婚程序怎麽走?離婚起訴流程怎麽走下一篇:文昌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有哪些?專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