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是中國食品工業和畜牧業的千古罪人。沒了牛根生會不會有李根生我不知道——反正有些人總可以把責任推給上層、社會環境乃至全球氣候變暖。我只知道,如果乳業及格的分數是60分,牛之前的中國乳業大概是50分,而牛帶頭把中國乳業給砸成了0分。蘋果發明IPHONE的時候我們說喬布斯多麽NB,開啟了移動智能時代的序幕,某廠開啟了毒奶粉時代的序幕,有些人居然說某廠的負責人沒有責任,責任全在ZF和社會,簡直滑天下之大稽。牛原本是伊利的人,被逼走後單幹,100萬註冊資本,連機器都是賒的,奶源更是沒影的事,教科書級別的三無公司——妳可以說叫白手起家,也可以叫空手套白狼。風投介入後,必須靠超常規發展贏得對賭協議才能保住股權,所以牛就只管拓展市場,其他的什麽都不管。牛有壹句精辟的結論:“飲料的銷量只與廣告投入量成正比”。開創前三年,平均每天超越壹個同類企業,5年間銷售額增長200倍,消息登出來的時候業內人士都不相信,以為弄錯了。
中國食品業壹直低水平發展,監管也不給力,這都沒錯,但是,在沒有自己奶源的情況下生產“牛奶”,在牛之前中國沒壹家企業敢這麽幹。最囂張的時候,收購員拿著錢等在光明廠門外,直接攔人家的運奶車。當然,就算這樣也遠遠趕不上擴張的速度,於是人造牛奶的出現就是必然的了。牛確實沒有親自往奶裏加東西,他只是制造了壹個是奶就收,真假不問,產多少收多少的市場規則。好了,現在有壹家公司,可以不需要奶牛就能搞到“牛奶”,妳作為競爭對手,選擇就只有兩個:1 關門 ?2 跟它拼拼也得有本錢,當時乳業需求超過產能,妳說奶站收上來的能是什麽?能收到奶就阿彌陀佛了,哪有精力管它真的假的。老牌國企頂多對下面控制嚴點,完全不沾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