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即知識產權,這壹概念在16、17年開始正式火爆文化圈。細細推敲該原因就是人民消費增多,消費占國家經濟增長占比越來越多直至如今的2/3,成為第壹拉動力。而消費升級逐漸提上日程,消費體驗、沈浸式消費、用戶忠誠度被市場重視,IP帶來的體驗式消費能拉長消費鏈條,增強用戶粘性,自然導致IP在新消費時代開始受寵。
摒棄“老藝術家”光環,國轉企背景下的對抗之策
身為國家壹級演員、現任職浙江省曲藝家協會、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有限公司董事和副總經理、浙江曲藝團團長的賈冰在2016年之前主要為曲藝團工作,參加比賽多為宣傳部、文化部承辦的各種全國曲藝大賽等,在劇團工作、拿曲藝大賽的獎項在當時的曲藝人眼裏是鐵飯碗、好待遇了。而在2016年賈冰的路迎來突轉,東方衛視的《笑傲江湖》欄目給我們展現了壹個大叔氣質、溫文爾雅在各種現實題材中帶我們體驗人生喜樂的賈冰。這壹時間正好是國有院團轉企改制的黃金時代,當年三十五歲的賈冰身任團長,完全可以走老藝術家的路線,但是他卻身先士卒因為在新時代,作為劇團領導人,理應拿出他的格局起壹個引路的作用。
在電視屏幕上被我們看到的他,已經成為了喜劇創作節目的第壹名。順應了變革,將自身打造成為IP,是這個時代的標誌。賈冰便是如此,身為管理者,他把自己的IP價值加以開發從而引領劇團的發展路線,激發企業活力,為新消費時代IP的運營打造提供鮮活範本,賈冰發展之路的突變值得在變革時期借鑒。
民營企業IP化打造更加靈活,已然成為領域先行者
這裏當然要提德雲社。在我們眼裏的德雲社年輕、鮮活,因為它是在近幾年才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裏,大小姐、堂良、九辮、小白等剛開始在我們的微博熱搜裏冒尖。但其實從1995年至今德雲社走過了風雨二十五年,這二十五年正好是壹個團體走向成熟業務穩健的節點,所以這壹龐大的社團出現在大家的茶余飯後。德雲社現在已然是最具力量的代表性的藝術團體。郭德綱常說,這些人是我們能看到的,後臺還四百多號人呢,德雲社已經成長為現代化的大型文化公司。它的興起晚於趙本山的本山傳媒,所以在民營企業的IP打造上有經驗總結,但是德雲社顯然在民營企業的IP運作上走在中國的前列。尤其是在相聲行業,重傳統。在新時代必須要有新應對,德雲社、嘻哈包袱鋪都是順應了潮流的,把相聲演員偶像化,雖然這點被很多人詬病,但是在個人IP化的今天,個人魅力就是流量,甚至單個人的IP運營效果就能夠養活壹個公司的正常周轉。
德雲社作為壹個大的IP,也衍生出了相聲劇《林子大了》等,還有即將上線的德雲團綜,該IP的壹個重要因素就是德雲內鬥,德雲社剛出現在大眾視野時的誰是壹哥、繼承之戰,都在加深觀眾對德雲社的印象,對德雲社進行清晰的畫像。這種在我們看來亦正亦邪的主題證明了民營企業IP的打造更加靈活。
優質IP運營更要順勢而為,不可在險灘擱淺
雖然IP的概念是新生的,但是IP自古就有。查理卓別林的默片喜劇壹直是經典中的經典,他就是壹個個人化的IP。像是《淘金記》、《摩登時代》既具有對當時環境狀態的寫實表達,又有對現象的沈思。他的喜劇片甚至幫助人們走過了那壹段艱難歲月。但是他處在電影、傳播業大升級的時期,在電影技術被賦予了聲音技能時,卓別林壹度輕視了這壹轉變。是的,總有些新事物萌發之際會受到鄙夷,但是應當理性分析,它是否能成為新事物還是只是個別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亞現象。不能壹味排斥。卓別林在晚年當然也接受了有聲電影並且拍攝過,但是機會早已經在他抵制時就溜走了,壹時期新人導演雨後春筍,新鮮的創作力早已經掩蓋卓別林的早期成就。卓別林這壹IP也沈寂下來。有聲電影技術就像是險灘,剛壹出現總有人能看準機會,在險灘爭勇靠的就是對機會的把握和對領域內規律的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