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接近尾聲。侵華日軍為了挽回敗局,制定了所謂的“自制決戰”計劃,從中國東南向華北調兵遣將,集中兵力,進行所謂的自制決戰。四
月初,駐湘日軍調集5個師團、3個獨立旅,約8萬人,對湖南展開最後壹次訪問。
也是最後壹次對華進攻戰役——芷江戰役(中國稱湘西戰役或雪峰山戰役)。國民黨第三,
第四方面和第六戰區第壹部,依托雪峰山,接連抵抗,誘敵深入,給日軍以毀滅性打擊。最後打贏了湘西戰役。
直接原因
日軍在湘西會戰中發動枝江戰,是在極其不利的形勢下被迫發動的毫無勝算的進攻戰。它發動對枝江的攻擊,主要是由於以下因素:
第壹,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陷入越來越孤立的局面。1945年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敵實施跨島攻擊,逐漸逼近日本。1年4月,美軍登陸琉球群島,日軍內部防線被突破;
日本海軍遭受了美國海軍的沈重打擊,幾支軍隊全軍覆沒。日軍海上交通的維持困難重重,獨留在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的數十萬日軍的補給即將中斷。1945
65438年6月+10月,盟軍在茫崖與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會師。三月,中國遠征軍占領了洛杉磯,並在喬妹與英軍會師。
於是,滇緬公路開通,美國援助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國民黨軍隊裝備更新,戰鬥力增強。豫湘桂戰役後,為了聯系盟軍,遏制日軍西進,
接受美軍建議,將陸軍總部設在昆明。由何和統帥,統壹指揮西南部隊,並利用美國援助的物資和裝備第36美軍機械師,準備反攻。
在這種形勢下,日軍試圖挽救其破敗的國運,振奮士氣,提高士氣。
壹方面,試圖調整與蘇聯的關系;另壹方面準備利用豫湘桂戰役的勝利,進壹步進攻三、四方面軍防區,於是有了芷江之戰。
第二,湘西日益重要的戰略地位。豫湘桂戰役後,由於湘北、湘中、
隨著湘南、廣西大片土地的喪失,湘西成為阻止敵人深入和防禦戰爭的第壹道屏障,成為中日兩軍必經之地。
第三,摧毀國民黨空軍枝江機場。芷江機場位於芷江縣城東南壹公裏處,占地約2000畝。成立於1936和65438+10月。枝江機場建成後,
成為國民黨重要的後方空軍基地之壹。
空軍系統和空軍部隊的重要機關都遷到了枝江。1942年,美國空軍開始進駐枝江。1943年,陳納德率領美陸軍第14航空隊進入枝江。從1943到1945,枝江空軍的積極作戰威脅了日軍後方補給戰。
它威脅著日本地面部隊的作戰,日本陸軍的空中優勢,以及日本本土。為了消除這壹威脅,衡陽戰役後,日軍部署進攻芷江,摧毀機場。[2]
1945年4月至6月,抗日戰爭後期,中國第4、3軍與10軍在湘西與日軍第6軍司令部作戰。日軍為占領湖南芷江機場,維持湘桂(長沙-南寧)和粵漢(廣州-武昌)交通,於4月初集結7個師約7萬人。在20軍軍長中將板溪彜良的統壹指揮下,采取合擊戰略,向湘西發起進攻。在陸軍總司令何的統壹指揮下,中國軍以四方面軍防守新寧、益陽、邵陽壹線,以主力在新寧、武岡之間與日軍決戰;3軍27軍26軍防守龍勝、城步重點,27軍94軍向武岡以東推進,10軍向新化以東推進。以新編的第6軍空運枝江作為預備隊。
湘西戰役於4月初經過日軍第47、116兩個師,分四路向第4軍進攻。9日,1路向黑田店發起進攻,被73軍相繼阻擊,29日到達洋溪橋。12年6月28日,第2路向邵陽西北的江進攻,100軍相繼抵抗。28日推進至上茶坪,30日日軍進攻仙降等地,被74軍阻擋,攻勢受挫。11日,第三路邵陽進攻小棠,被100軍主力阻擋。16上,進攻白馬山時,被74軍壹部阻擊,該部於17進山洞,100軍壹部奮力阻擊,攻勢受挫。13,第四路強渡九宮橋渡紫水,攻占燕山鋪、桃花坪,26日到達洞口。在遭到守軍的阻擊和攻擊後,其攻勢受挫。日軍68師和64師分別進攻益陽和大成橋,被18軍封鎖,成對峙狀態。初期,日軍34師、68師、58旅主力遭到東安、全縣夾擊。16日,兩支日軍攻陷新寧,並於22日攻占其亮亮。然後壹個攻梅江、菖蒲子,主力攻水東、關夏。被74軍阻擊後,於29日攻陷舞陽、白家坊,並攻打瓦屋塘、水口。此時,74軍主力在空軍的配合下反攻日軍,給予其沈重打擊。4月19日,日軍第58師團進攻麥田和峽谷,4月27日到達武岡郊區,被第74軍阻擊。此時,4軍命令8軍從常德南下;27軍命令94軍主力從湘黔邊境向舞陽地區奔去,準備進攻日軍。入侵洞口、仙降、江口的日軍分別向守軍發起攻擊,激戰後傷亡慘重。
8日,4軍主力在中美空軍配合下,對日軍進行了全面反擊。10,74軍主力向半江峰以東發起進攻,3000余日軍退守金龍寨附近,被18、74、73軍和13師攔截。日軍傷亡慘重,其殘部1,000余人向東突圍,被75438+03師攔截。20日,日軍繼續向東撤退,遭到18軍壹支部隊的追擊攔截,造成多人傷亡。邵陽恢復了戰前的局面。100軍主力在山洞地區包圍進攻,日軍傷亡慘重。其殘部700余人在白馬山附近向東南突圍,被守軍包圍。其中400余人繼續向東突圍,在16上全部被消滅。94軍從長子進攻東北。楊克武之後,它與日本援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日軍疲憊不堪,退守武岡、花垣城。守軍分別在武岡、高沙市、瓦屋塘、茶鋪以北追擊、攔截、包圍,這條路上的日軍全部被殲滅。26軍日軍突破武水後,分兩路追擊武岡、新寧,收復新寧。16日,縣城日軍3000余人進攻新寧,被守軍阻擋。進攻武岡的26軍,守備部隊進攻日軍。日軍傷亡慘重後退守東北,從而解除了武岡之圍。守軍集中力量向東追擊。此役,中國軍隊轉攻為守,擊斃、俘虜日軍兩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