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楊明:努力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壹

楊明:努力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壹

楊明:努力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壹

7年的北大求學經歷,10年的方正公司職業生涯,再“跳槽”到北大青鳥,用4年的時間讓壹個虧損的小公司成為年收入超過2.5億元的業內領先企業,“換了壹個崗位就要從頭做起。”北大青鳥APTECH公司總經理楊明壹次次從頭做起。

“李漢生的理念對北大方正傳統文化的沖擊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包括對我的影響。”談到這10多年的最大收獲時,楊明不止壹次提到曾“空降”北大方正公司的李漢生,盡管李在北大方正的經歷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李漢生帶來了壹種職業化的理念。應該說當時我下了很大的功夫來體會什麽是職業化”。可能也正因此,楊明的人生道路朝著越來越職業化的方向前進。在對他的幾次采訪過程中,記者幾乎感受不到他的激情迸發,無論是談及成功或是復雜的心路歷程。

2001年12月,在印度APTECH公司海外2000多家加盟商大會上,楊明被評為“印度APTECH公司2001年度全球惟壹最佳職業經理人”(北大青鳥APTECH公司的控股方為北大青鳥公司和印度APTECH公司)。

“越是不成熟的市場就越充滿了商機。”這也是楊明從北大方正公司到北大青鳥APTECH公司從頭做起的原因。

和公司***同成長

在北大方正,從做技術人員,到走上管理道路,這個選擇讓楊明難忘。

那是在1993年3月,他離開了駕輕就熟的技術崗位,選擇籌建北大方正電子公司武漢分公司。“當時,我雖然坐在管理崗位上,但我壹點管理經驗都沒有,好在武漢分公司也是剛成立。公司是壹點點擴大的,我的能力也是壹點點提高的。”楊明說,“我覺得在這點上我還是比較幸運的,有機會去做壹個新公司,讓個人能力和企業同步成長,我覺得是壹個非常好的成長機會。如果壹開始就管理壹個很大的部門,可能十有八九會失敗。”

“在北大方正20多家分公司中,每年綜合評比,武漢分公司均在前5名,累計投資回報在前3名。”

這個時期,讓楊明經歷了壹個公司 創業 、發展、成熟的全過程。同時,也為他以後的選擇打下了基礎。

“這期間,我對做壹個大公司的架構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並感覺當時的IT企業普遍存在的人力資源架構不合理、不對勁。”

“壹個企業要向更大規模發展,要朝更合理的發展軌道上走,不僅需要有高端的領軍技術人才,同時還需要大量的具備基礎技能的實用性人才。”這就是後來楊明在北大青鳥APTECH公司提出培訓“軟件藍領”的初衷。

把壹個項目做成壹個產業

“從北大方正壹個很高級別的位置,放棄壹些既得利益,選擇壹個完全未知的東西,這對我來說是壹個挑戰。”楊明很高興自己當初的選擇沒錯,而這和愛人馬軍壹直的支持分不開。

“妳決定了我就支持妳。本來就是壹個窮人家庭出身的,條件好了就更好,條件不好了還照樣在壹起過。”在北大當老師的馬軍和楊明壹樣,對生活的要求很簡單。

“我們能把這個企業做成年收入五六個億,這在當時是能想像得到的。”回憶起初來北大青鳥APTECH公司時說的豪言壯語,楊明說,“現在還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但這個目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今年下來公司的業務收入在1.4億元左右,體系收入(包括加盟或授權培訓機構)在4.5到5億。如果我們公司這塊業務到5億,整個體系收入就要在10多個億了。話說回來,如果真到了那時,就又是壹個挑戰。那還需要再積累壹段時間。”

把壹年虧損幾百萬的壹個項目,做到收入數億,把壹個10多人的團隊,壯大到200多人,讓北大青鳥APTECH公司成為業內的`領頭羊,把IT培訓教育做成中國的壹個產業,楊明內心充滿成就感。

“對我個人來講最大的收獲就是證明了我的價值,把壹個 創業 的夢想通過壹個有形的企業體現出來,這證明了我做這個決定、邁出這壹步,絕不是壹個錯誤。”

“當初其實有更好的選擇,但是我的想法是,我的價值應該體現在沒有人做過的事,沒有人願意做的事上。”

正是憑借多年來對市場和行業的理解,以及管理經驗的積累,才使他選擇了IT培訓教育這個方向。NIIT和APTECH在全球都是競爭對手,而且NIIT比北大青鳥APTECH公司在中國業務早開始3年,但直到現在,NIIT在中國的市場依然虧損。

這也是楊明當選“印度APTECH公司2001年度全球惟壹最佳職業經理人”理由之壹。再壹個理由就是,在2001年,他讓北大青鳥APTECH公司在該年度業績增長20%。

楊明的成功似乎沒有經過什麽挫折,但在他看來,依然存在壹些“不成功的問題”。

“比較失敗的是,我對別人的影響力還不夠。”

他認為,企業發展是有規律的。之前在方正10年,經歷了企業成長的全過程。北大青鳥APTECH公司是重新做起,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能預見到的,比如應該把企業和那些加盟店存在的問題都很好的回避掉,應提前預防。

“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我做得還不很成功。如果我的說服力更強壹點,能讓更多人認可,這個業務會發展得更好。我們的加盟者中並不是所有的都能成功,盡管成功的比例還是很高,我覺得不是這個體系有什麽重要的缺陷,而是我們的影響力還有問題。”

人才的力量至關重要

壹直以來,中國的軟件行業都是IT行業發展的壹個“軟肋”,而巨大的軟件人才缺口更是這個“軟肋”長期無法變“硬”的癥結所在。

2004年1月,《程序員》雜誌推出了業內讀者投票選出的“影響中國軟件開發的20人”,除楊明外,與北大青鳥APTECH公司緊密相關的還有兩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領袖譚浩強,軟件學院的積極倡導和實踐者、北京大學軟件學院院長陳鐘。

“從人才的角度切入來促進產業的發展,社會接受了我們的這個理念,我很重視這個讀者評選的獎項。”楊明告訴記者。

截至2003年,國內約有培訓公司七八百家,各種認證培訓達200多種。這麽多培訓機構魚龍混雜,讓人難辨真假。有關專家指出,供需總量上的不平衡,結構上的不合理,導致了人才缺口的日益嚴峻,中國太缺少具有規模、規範和科學的軟件培訓機構了。

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楊明請來了軟件業兩位“大腕”加盟。

壹位是譚浩強。著名軟件企業――金山公司的總裁雷軍曾經說過:“是譚浩強讓程序員感到了寫程序就是自己的生命。”在計算機基礎教育領域,譚浩強的權威地位無人能及;另壹位是陳鐘,32歲就成為博導的他,作為北京大學軟件學院的院長,壹直是軟件學院的積極倡導和實踐者。

“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是企業年復壹年獲得成功的保證。”楊明說,企業要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建立壹支高效有序的團隊至關重要。

目前,北大青鳥APTECH公司有海外留學經歷和研究生學歷的人數達到1/3以上。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團隊,楊明才敢說“我們教育培訓所達到的標準化程度在70%”!對於學生來講,除了教材是標準化的以外,其他都是通過人來實施,所以這個特點確實比壹般產品的標準化要難。

談及用人之道,楊明認為 創業 之初和公司發展壯大後, 創業 者要註意自己角色的轉變。

“10來個人時,總經理什麽事都要沖在前面。那個時候公司沒有什麽總經理的概念,妳也不能把自己當成總經理。什麽事都得做,而且帶頭做。”楊明深有感觸地說,“等公司大了,部門也健全了,就完全恢復到管理者的身份。我們都受公司制度的限制,包括我自己。不能越級指揮、越級匯報。越級指揮會造成人員閑置,越級匯報會形成企業不良風氣。”

“先把壹件事做專,做透,才能產生容易移植到其他行業和領域的通用的東西。”楊明認為,這壹點對想要 創業 的青年人尤其重要。他認為努力只是成功的壹個重要因素,關鍵是要有好的觀念和目標。

;

  • 上一篇:KIDS LAB 小科實驗室註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註冊?
  • 下一篇:萬戶產業簡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