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額撥款,即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績效由財政全額撥款支付。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最大的特點是資源不能由市場配置,主要從事科教文衛等公益性服務。比如圖書館、檔案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水文站等。,部委不承擔行政執法職能的二級機構基本都是全額撥款。
差額撥款,即工作人員的待遇由財政部門支付,單位自營收入作為補充。
醫院,大學,報社,電視臺都屬於平衡分配。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壹些差額分配的事業單位已經轉為全額企業,數量在逐漸減少。
擴展數據:
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由財政承擔,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的部分由單位稅前支付,比如醫院。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經費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行籌措。
這些單位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占60%,非固定部分占40%。差額撥款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經費獨立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幹或者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自收自支過渡。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叫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即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這是壹種所需業務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管理形式。
這種管理形式壹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機構、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必須由國家財政提供。
采取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管理和監督,同時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保障。
參考資料:
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