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9 17:48:23來源:財新。com作者:梁芳
來自Caixin.com |標簽:每個人
他壹方面高喊加入歐盟的口號,另壹方面加大其商業帝國在俄羅斯的投資。方便的是,這樣可以讓各方都覺得可以接受。難怪西方和俄羅斯都開始與他對話。
當地時間2014年5月25日,波羅申科在電視講話中宣布獲勝。東方IC相關報道
從國歌談世界杯
子彈沒有眼睛。
烏克蘭新總統宣誓就職。
烏克蘭:歐洲的生命線
中國改革烏克蘭局勢的動力來自內部。
文
後蘇聯國家的轉型之路普遍坎坷不平。由此誕生的寡頭崛起後,能否當總統的問題變得越來越無法回避。這些寡頭很有錢,在仕途上也很有成就,但是他們財富的原始積累卻是壹個無法回避的汙點,極其顯眼。
不同的國家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兩年前,當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mikhail prokhorov)在總統選舉中嶄露頭角時,普京的權力體系已經擊敗了幾個寡頭,但仍然堅持他的寡頭政治。在格魯吉亞,Binazi Ivanis Willy已經上升到權力系統的核心,盡管他還不是總統。但這壹次在烏克蘭,人民選舉了壹位寡頭波羅申科擔任總統。從對季莫申科的領先優勢來看,人民對這位寡頭成為總統毫不猶豫。
在普京推翻俄羅斯幾個顯赫的寡頭後,這個群體被貼上了“不幹凈”的標簽。然而,就像普京在自己的體制內暗中扶植寡頭壹樣,在政治壟斷不再有法律依據後,依靠大資本再次實現政治壟斷是權力的必由之路。寡頭的地位不會整體喪失,總有壹天會壹步登天,就像波羅申科身上正在上演的戲碼壹樣,也不是不可想象的神話。
彼得·波羅申科,1965出生於烏克蘭敖德薩,在摩爾多瓦小鎮本德拉長大。此時,他的姓氏是Waltzman。是的,他的父親阿列克謝是猶太人。後來他和妻子取了烏克蘭姓波羅申科,彼得改姓。但在烏克蘭政壇,所有人都知道波羅申科是半個猶太人。這是壹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因為烏克蘭政界壹直對猶太政客保持警惕。地地道道的烏克蘭人季莫申科甚至讓手下編了壹本書,列出所有猶太裔烏克蘭政客,給他的政敵制造麻煩。幾年前福布斯做了壹個世界猶太富豪榜,波羅申科榜上有名,這讓他很生氣。
父親當廠長時的私人司機瓦西裏·貝裏爾(Vasily Berier)向《* *青年真理報》記者回憶了14和15歲的彼得,稱自己從未向別人吹噓過父親是廠長。最讓他的中學同學印象深刻的是彼得出色的記憶力,這讓他學習毫不費力,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
1982年,他不顧父親和其他親友的勸告,堅持報考了基輔大學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專業。這不僅是熱門專業,也是特權專業。無論是在莫斯科大學還是基輔大學,這個專業名額往往被高層官僚的“官二代”占據。正是因為困難,父親阿列克謝在幫兒子從黨支部拿到推薦信的同時,從學校拿到了彼得的畢業證復印件,並用它為兒子申請了敖德薩海軍學院。這是為兒子在基輔大學可能的失敗做準備,而他選擇這所軍校是因為他父親看到兒子想出國工作。
結果,彼得被兩所學校都錄取了。他去基輔上他最喜歡的大學,但他的父親阿列克謝卻陷入了腐敗和濫用職權的罪行。
對公共財產的掠奪在蘇聯解體前後壹直存在,只是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果說體現在蘇聯解體後私有化過程中的“內幕交易”,那就是體現在解體前對企業物資和利潤的小規模侵吞。波羅申科父子只是兩個時代的典型,不同的是,他的父親入獄了,他的兒子成為了強大的寡頭。
阿列克謝從1977開始領導“邦德拉實驗維修廠”,期間利用職權謊報工作量,騙取獎金。這使他積累了大量的個人財富,但他從未表現出來。廠裏的人從來沒見過廠長比別人有錢。兒子上大學後,他被調到摩爾多瓦農業裝配廠當廠長。他從那裏偷了電纜,用買來的廉價酒來賣私酒。他於1985年在蘇芬邊境被捕,當時他正在向芬蘭走私酒精。
數罪並罰,他被判在勞改營改造五年。罪名包括“謊報工作計劃完成情況”、“損害蘇聯國家經濟的反國家行為”和“利用職務之便竊取國家財產,數額超過2000盧布”。
他父親的過去成為很多媒體人挖掘的焦點,因為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麽幾乎沒有任何背景的彼得·波羅申能進入基輔大學學習國際法和國際關系,而這幾乎是特權階層的領地。很多人猜測是因為他的父親阿列克謝用貪汙來的錢為他的孩子入學“鋪路”。當然,這只是猜測。
當他的父親去勞動營時,彼得·波羅申科感到痛苦。但他在基輔過得很開心。大二那年,他娶了烏克蘭衛生部副部長的女兒。他柔道練得很好,大學服兵役時也曾有過“光輝的故事”。在老兵欺負新兵引發的打鬥中,壹個叫康諾年科的夥伴全程陪伴。這個從基輔Autoroad大學來服兵役的大學生,成了波羅申科日後倚重的商業夥伴。在波羅申科未來的商業道路上,他們曾經的戰友和同學成了他們的農田隊。
大學第五年,他和夥伴們開始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國際貿易知識,幫助蘇聯企業締結進出口合同,幫助他們辦理銀行信用證。通過這筆生意,他賺到了第壹個壹百萬盧布,並給自己買了壹輛伏爾加汽車。大學畢業後,他開始利用當時全蘇聯盛行的易貨貿易轉賣供不應求的商品,而正是他進口的可可豆讓他開始了創業。當時整個蘇聯都吃不到國產巧克力,因為沒有企業從國外進口可可豆。他通過這些生意賺了他的第壹個壹百萬美元。這種經歷和同時期的其他寡頭完全壹樣,無論是在烏克蘭還是在俄羅斯。
波羅申科商業團隊的成員在未來的采訪中都稱贊了他的領導能力。科諾年科表示,波羅申科在每壹項業務中都占據著控制地位,但從未有人質疑過他的領導力。他也為團隊內部相互信任的氛圍感到非常自豪。他說,他們是那個時期唯壹沒有解體的商人團體。
1992年,摩爾多瓦爆發了壹場“國旗戰爭”,波羅申科趕到邦德拉,帶著已經完成勞動改造的父親和母親前往烏克蘭躲避戰火。1年後,他和合夥人成立了“烏克蘭工業投資集團”。從那時起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波羅申科兼並了壹系列企業和公司,並將其納入“烏克蘭工業投資集團”的陣容。這些行業涵蓋食品工業、造船、汽車制造、農業、銀行、健身中心等領域。其中,“洛神”集團是烏克蘭最大的糖果制造商,產品出口整個獨聯體。博格達集團生產伏爾加、現代和起亞品牌的各種轎車和切爾克斯客車。列寧爐公司是壹家生產包括軍艦在內的各種類型船舶的知名企業。
到20世紀90年代末,波羅申科已經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他已經成為烏克蘭最富有的人之壹。
與其他寡頭壹樣,波羅申科也在20世紀90年代實現了其商業帝國的快速擴張。當然,這與時任總統庫奇馬推行的私有化政策是分不開的。在這壹政策下,波羅申科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烏克蘭壹系列國有糖果生產企業,並在它們的基礎上建立了“羅申”。他的汽車和造船業也離不開這個私有化政策。和葉利欽私有化壹樣,烏克蘭私有化的本質也是權力集團內部的壹系列“分封”。在此,我們只遵循權力關系的密切程度,與任何商業競爭無關。這種政商邏輯在獨聯體國家壹直壟斷到現在,恰恰成為這些國家經濟發展乏力的壹大原因。
當然,這與他父親阿列克謝的對比更加鮮明。兒子的做法更是野蠻的掠奪,卻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我父親在勞改營呆了五年,當時他給國家帶來了幾千盧布。
波羅申科自己也承認,如果沒有強大的關系網,任何人都很難在20世紀90年代取得成功。而這個所謂的網絡,當然是和當權者的親密關系。2001年,剛剛步入政壇的波羅申科成為庫奇馬總統第壹個政權政黨“地區黨”的創始人之壹。這個位置不是小事。如果對應俄羅斯政壇,他的立場很像1999年為葉利欽和普京組建“統壹黨”的“灰衣主教”別列佐夫斯基。當然,這個位置不是壹天取得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波羅申科的商業帝國在過去幾年裏迅速擴張。
庫奇馬在擔任總統的十年間刻意推行了壹系列私有化政策,因為他已經把大資本作為自己的權力支柱。這和葉利欽的選擇如出壹轍。在眾多寡頭中,波羅申科是其中非常欣賞的壹位。波羅申科曾向壹名記者透露,早在1999年,庫奇馬就建議他擔任文尼察州州長,但他拒絕了。
他只有34歲。
盤點波羅申科的政治之路,可以看到他出色的押註能力和平衡各種力量的能力。就在他占據庫奇馬權力系統顯要位置的同時,他開始接近時任總理的尤先科。2001年,庫奇馬與尤先科關系破裂,後者被解除總理職務。波羅申科公開反對這壹決定,這讓庫奇馬極為憤怒。總統曾當面問波羅申科是否真的反對罷免尤先科,他毫不猶豫地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在2002年的議會選舉中,波羅申科幹脆走到了總統的對立面,帶領尤先科的政黨“我們的烏克蘭”參加競選,並壹舉獲勝。
庫奇馬開始在波羅申科的生意上施壓,但在2003年,他向波羅申科伸出了橄欖枝,向他提供了副總理的職位,只要他離開尤先科,回到他的身邊。然而,波羅申科再次拒絕。
被徹底激怒的庫奇馬開始了摧毀波羅申科商業帝國的進程。波羅申科的天然氣開采業務被撤銷,生產汽車的Bogdahn集團被從國家支持企業名單中除名,建造造船的列寧熔爐未能按計劃合並私有化的國有Hellson造船廠。他的銀行幾乎被剝奪,整個“烏克蘭工業投資集團”遭遇政府稅務調查。這壹切都會讓人想起普京對霍多爾科夫斯基的打壓。
波羅申科曾回憶說,這是壹個毀滅性的打擊。
但他依然沒有屈服,壹直堅持到2004年“橙色革命”勝利。庫奇馬及其繼任者亞努科維奇下臺,尤先科及其盟友季莫申科上臺,波羅申科是這場革命最重要的資助者之壹,正如他資助組建“地區黨”壹樣。
許多人欽佩波羅申科的政治遠見,並離開體制加入反對派。那個時候,這樣做的寡頭或者富人並不多。
作為革命的大英雄,波羅申科曾希望在新政府中擔任總理,但季莫申科奪走了這個職位。這開啟了他與季莫申科鬥爭的篇章。他被尤先科任命為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這就賦予了它在強力部門的實權。外界指責他利用這壹權力將該委員會打造成為壹個新的克格勃。波羅申科確實利用這壹職位擴大了自己的政治和商業勢力範圍。最有影響力的指控之壹來自最高拉達議員科列斯尼科夫。他透露,2005年,波羅申科私下告訴前者,有人要暗殺他和烏克蘭東部寡頭集團領導人艾哈邁德多夫。但只要阿邁多夫交出自己的幾個產業,將最高拉達“阿邁多夫家族”的15-20名成員“轉移”給波羅申科的部隊,兩人就可以避免流血的大災難。
醜聞爆發後,全國壹片嘩然。
2008年和2010年,庫奇馬的繼任者亞努科維奇帶著“地區黨”卷土重來,重回執政地位。按理說,波羅申科這個“叛徒”應該被清算。但出人意料的是,他被亞努科維奇任命為烏克蘭外長。這讓人想起當年被波羅申科出賣的庫奇馬,建議他當副總理。
波羅申科的“平衡術”令人驚嘆,因為他身處政治絞殺和清算極其嚴酷的烏克蘭政壇。
在亞努科維奇體系內,他再次成為體系內的人物。然而,當2014革命重新開始時,他又壹次成為革命的資助人,將矛頭指向亞努科維奇。這壹次,他又賭成功了。
這次成功與以往不同。他自己成了總統。
波羅申科作為寡頭為什麽能當上總統?他有壹個寡頭必須有的汙點:私有化中對財產的野蠻挪用。作為後蘇聯國家的政治家,他還有壹個共同的汙點:政客之間無底線的鬥爭。但有些優點足以讓寡頭克服這些汙點,被選民接受:成功的商業運作能力,良好的治理理念,以及讓民眾信服這種理念的形象。前壹點在霍多爾科夫斯基和普羅霍羅夫身上都有明顯的表現,都能得到支持。波羅申科也是如此。他的“Rochen”集團躋身全球20大糖果生產商之列絕非偶然。後壹點是波羅申科所不具備的。選民對他的過去了如指掌。但是烏克蘭目前的特殊情況決定了它也是可以被人民接受的。如今,烏克蘭缺少壹個能平衡各方勢力的人,而這正是波羅申科所擅長的。
在庫奇馬時代,烏克蘭東西部之間以及烏克蘭與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關系非常穩定。那是因為總統非常清楚平衡之道:他主張加入歐洲,但增加了與俄羅斯的聯系,並向東部人民高呼親俄口號,但他不忘在他的政府中增加幾名來自西方的敦促加入歐盟的官員。但當“橙色革命”發生後,這種平衡被打破,烏克蘭開始非東即西,國家越來越動蕩,直到有裂土的危險。
要恢復這種平衡,波羅申科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這是真的。他壹方面高喊加入歐盟的口號,另壹方面加大其商業帝國在俄羅斯的投資。方便的是,這樣可以讓各方都覺得可以接受。難怪西方和俄羅斯都開始與他對話。
但在這壹切發生的同時,壹位寡頭代表成功成為國家元首,這是壹個非常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恐怕在後蘇聯國家已經有相當影響力的寡頭們最終會獲得相應的政治地位,波羅申科的當選可能是壹個重要的節點。■
梁芳是俄羅斯政治問題的研究員。本文原標題《波羅申科的故事——烏克蘭政治精英的故事二》經騰訊人人授權發布,編輯為戴金峰。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