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農業總產值10790萬元,同比增長3.32 %。農民人均純收入1934元,同比增加104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440公頃,糧食總產量8429噸,其中水稻總產量7385噸;完成財政稅收197.66萬元,同比增長11.33%。投資560萬元建設富寧村10000畝速生豐產林、供銷社新街、古益村木片加工廠、石場等企業。鄉鎮企業總收入5119萬元,總產值4818萬元,同比增長5.1%;生豬飼養量31881頭,出欄18685頭,家禽出欄187.68萬只,年末存欄52.65萬只。其中三黃雞出欄175.18萬只,年末存欄45.95萬只。有山地養雞場56個,當年新增36個;進行牛品改462頭,其中引進122頭良種牛;當年新增養牛示範場2個;投資157萬元建設安平中學、三塘小學、尖峰小學、富羅小學、永慶小學等教學樓。全年果蔗立體種植面積2500畝,菜椒種植面積1600畝,種植西瓜1500畝,種植蔬菜、大肉姜、香芋、葡萄等820畝。 [編輯本段]2、河南省柘城縣安平鎮 安平鎮位於柘城縣西南部,離縣城18公裏,東北與皇集鄉接壤,東南與鹿邑縣境為鄰,西與太康縣交界 ,北隔渦河與李原級相望。全鎮面積52平方公裏,50241畝耕地。
安平鎮代碼:411424105。2006年,轄:安平村、宋莊村、周堂村、馮莊村、東李樓村、王營村、大史村、後王村、後鄭村、靳閣村、前王村、劉屯村、張店村、河東村、李莊村、小張村、梁堂村、楊莊村、於莊村、古樓村、劉窪村、河西村、張東村、張西村、李樓村、後崗村、蔡窪村、崔橋村、羅莊村、張炳村、花莊村、史老八村、趙油村、大毛村34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209個村民組。
2001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2.6億元,農業總產值達1.4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10元。
安平鎮歷史悠久,曾兩次置到。安平原離鹿邑縣,1954年劃歸柘城,1958年建安平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1998年2月撤鄉建鎮。
安平交通便利,通訊方便的安平,商周公路貫穿南北,安平到於莊,安平到馬廠,安平到宋莊,安平到靳閣四條鄉間公路縱貫21個村委會,門程控電話可與國內外聯系。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商周公路兩側拓寬至40米,南街,北街及集貿大街排球寬至35米。如今安平鎮有集貿市場6個,有新華書店、信用社、營業大樓,稅務大樓,老年人娛樂室等。商丘市電信局準備在該鎮設立“130”信息塔壹座。安平集是全鎮政治、經濟、 文化中心。相傳漢末此處逢集,以買賣公平,交易平安,商賈呼稱“安平集”。
全鎮現有2所中學,21所小學,其中私立學校6所,成人學校壹所,***有教師502人,擁有正規醫院1所,診所23個。 [編輯本段]3、河北省安平縣安平鎮 安平鎮地處聞名全國的“絲網之鄉”安平縣中心,是縣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轄48個行政村,農業人口4968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20元。
鎮黨委,政府堅持立足於本鎮農業大鎮,人力資源大鎮的實際情況,下大力氣扶持絲網和養殖兩大主導產業。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已形成本鎮的特色產業。2003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增加到20.1億元,大口徑財政收入(含國、地兩稅)突破3000萬元。緊緊圍繞“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抓調整、抓鞏固、抓開發、緊緊圍繞“絲網興鎮、生豬富民”著重在調整產業機構、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上下功夫。後莊養殖小區、西良養殖技術中心、南張沃奶牛場等規模養殖業實現產值0.26億元,養殖業產值年均增長6%,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把農業與鄉鎮企業有機結合起來,吸收民間資金建立了以玉米芯等農產品廢料為主要原料的安平縣糠醛廠,年就地消化玉米芯1萬多噸,帶動了周圍農戶多方面增收。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同時,安平鎮堅持用“兩條腿”走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特別是千方百計為民營企業發展傳統優勢產業絲網業創造良好的環境。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本鎮勞力資源豐富的特點,引導農民立足實際大打絲網牌,2003年全鎮個體私營企業及攤點突破3000家,實現銷售額13.56億元,從業人員占到總勞力的40%以上,農業收入的60%以上來自於絲網產業,絲網及其相關產業產值在整個工業中確立了其“三分工業有其二”的支柱地位。全鎮通過內引外聯,已建立“三資”企業7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安平鎮交通建設發展迅速,特別是2004年以來,全鎮已有83%的行政村通了硬面路;通訊事業快速發展,農村程控電話裝機量突破4000戶;電力設施日益完善,全鎮***安裝50千伏安以上變壓器300多臺;全鎮現有耕地8萬畝,水澆地占95%,完成了滹沱河南堤加固硬化工程,為農業的旱澇保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育事業以“兩高”為目標,強化對教師隊伍的培訓提高,同時在各學校建立了語音室、音樂室等九室,安裝衛星地面接收站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在有條件的小學開展了計算機教學,各項工作均走在了全縣前列。 [編輯本段]4、湖南省漣源市安平鎮 位於湖南省漣源市西北部的安平鎮,轄5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91.8平方公裏,4.2萬余人,原國營大型軍工企業湘中機械廠就位於鎮政府所在地。這裏商貿活躍,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民風淳樸、素有“湘中明珠”之美譽。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3.5億元。財政收入突破80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1800元。
境內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安平是省內有名的“煤鄉”和“有色金屬之鄉”,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錳、石膏、矽石、石灰石等10余種,特別是煤儲量大、分布廣、質量高,初步查明儲量達1億余噸。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北部的月光崖十裏峭壁,鬼斧神工,西部的麻溪洞清泉淙淙,別有洞天。優美的景觀,神奇的地貌,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經濟基礎雄厚,經濟發展迅猛。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畜牧業快速發展,是重要的雞鴨鵝、黑山羊、瘦肉型豬基地,禽畜產品以其質優價廉而遠銷省內外。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全鎮***有集體、私營企業248家,2004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2.66億元,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湧現出了四古煤礦、安平鐵廠等壹批省地明星企業。
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越。市、鄉公路四通八達,鎮政府緊鄰207國道。2個3.5萬伏變電站、2000門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網絡和日產1萬噸自來水廠都已投入使用。工業小區內學校、醫院、文化娛樂場所、商場壹應俱全,設施精良。有12萬余平方米的閑置廠房和配套的大量住房可供利用。 [編輯本段]5、湖南省安仁縣安平鎮 安平鎮古稱安平司,位於安仁縣東部,海拔高度:129米。 地理位置與茶陵縣接壤, 縣東南部,轄安平、上街、三南3個居委會,梘平、藥湖、夾口、青嶺、塘田、坊嶺、石池、石基頭、張古、樟橋、沿灘、石門、旱半、安子坪14個行政村,255個村(居)民小組,土地面積51.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683公頃。地勢平坦開闊,交通方便,是安仁茶陵邊貿重地。主產優質米、烤煙、茶葉等。安平鎮被列為全市“奔小康示範鎮”和全省“教育明星鎮”。安平鎮是安仁縣上半縣10個鄉鎮的交通、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近年來,安平鎮黨委政府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取得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好成績。2006年,該鎮GDP達3.5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0221萬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2731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93.61萬元,增長28%。農民人均純收入4913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36.64萬元,增長20%;實現財政收入930萬元,增長10%。全年糧食總產量23590噸。種植烤煙5100畝,上交煙葉11000擔,旱半、石門、鎮區三大食用菌基地***出菇300萬筒,種植金銀花1200畝。城鎮建設方面,按照“壹軸兩翼”、“十字走廊”的城鎮規劃建設格局,堅持擴容與提質並舉,建設與管理並重的城建方針,通過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規範了工貿、農貿大市場,吸納了大量農民、商人進城經商置業,目前,鎮區面積擴大到了3平方公裏,安平在周邊地區的中心城鎮地位日趨凸現。金都大酒店的建成,金三角賓館的奠基,自來水廠的改造,地下網管理規劃和“好又多”、宏富家電等超市的增設,使該鎮的城鎮化水平進壹步提高,全年完成引資任務2.09億元,招商引資工作在全市排名第23位,輸出勞動力8000人次,安置外來務工人員300人,籌集資金800余萬元,完善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方面,建設了石門生態小康示範村,培育了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冠軍米業公司,建設了烤煙、生豬、優質米、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工業化方面,走以民營加工業為主的工業經濟路子,初步形成了以家俱和建築用材為主的木材加工業,以米制品、壇子魚、豆制品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以冶煉、制鞋、制紙為主的輕化加工業。民營經濟占據該鎮經濟的重要地位,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