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在購買二手房時,除了要支付房款外,還需要按照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那麽二手房買賣時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呢?
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方式
凡是房產交付時間不足5年的,需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有兩種交納方式: 1.適用於可以提供房產原價值憑證的:(實際成交價格-原購買價格-合理費用)×20%; 2.適用於不能提供房產原價值證明或者合理費用憑證的:房產實際成交價格的1%。 合理費用壹般是指業主在購房時所交納的稅金、貸款利息、裝修費用、公證費、手續費等,但是需要提交相應的憑證,如裝修款發票等。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合理費用是指:納稅人按照規定實際支付的住房裝修費用、住房貸款利息、手續費、公證費等費用。其中住房裝修費用還有詳細規定:已購公有住房、經濟適用房,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5%;商品房及其他住房,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0%。納稅人原購房為裝修房,即合同註明房價款中含有裝修費(鋪裝了地板,裝配了潔具、廚具等)的,不得再重復扣除裝修費用。支付的住房貸款利息,憑貸款銀行出具的有效證明據實扣除;支付的手續費、公證費等,憑有關部門出具的有效證明據實扣除。
舉例說明個人所得稅的繳納
假設王先生賣了壹套價值100萬元,房齡3年的二手普通住房,房產原購買價為50萬,相關合理費用為10萬元,如果他不能提供房產原價值證明或者合理費用憑證,那麽他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1萬元(100*1%)。 若他能提供房產原價值證明或者合理費用憑證,那麽他需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8萬元(100-50-10)*20%。
可以看出,兩種繳納方式的稅費支出並不壹致,消費者可以通過計算比較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繳稅公式參照壹:
1.有原值憑證的房屋
應繳個稅=應納稅所得額×20%(註:稅法規定,財產轉讓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按20%的固定比例征收)
應納稅所得額=轉讓房屋所得-房屋原值-合理費用(裝修、手續費等)
2.無原值憑證的房屋
應繳個稅=住房轉讓收入×1% 繳稅公式參照二:
(1).個人出售已購公有住房
應納稅所得額=售房款-住房建築面積×4000元/平米-合理費用
(2).已購公房產權人補交出讓金後變為售商品房
應納稅所得額=銷售額-住房建築面積×4000元/平米-補交的土地出讓金-合理費用
(3).個人從市場購買已購公房按規定補交出讓金後變為可售商品房
應納稅所得額=銷售額-購買價款-補交的土地出讓金-合理費用
(4).個人從市場上購買其他商品房
應納稅所得額=銷售額-購買價款-合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