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涉及產業發展、生態保護、鄉村治理、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相關領域或行業都有相應的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有的已經編制了專項規劃,但難免出現內容交叉、不盡協調等問題。通過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在有效集成各專項和行業規劃的基礎上,對縣域內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措施作出總體安排,有助於統領各專項規劃的實施,切實形成城鄉融合、區域壹體、多規合壹的規劃體系。
2、優化空間布局,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為保供給、促民生、穩增長作出重要貢獻,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不相協調的問題日益突出,制約了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全面統籌農業農村空間結構,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有利於推動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村鎮居住相適宜、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
3、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突出特色分類推進村莊建設
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村莊建設、農民建房持續升溫,農民的居住條件明顯改善,但千村壹面現象仍然突出。通過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科學把握縣域內地域特色、民俗風情、文化傳承和歷史脈絡,不搞壹刀切、不搞統壹模式,有利於保護鄉村的多樣性、差異性,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風格的美麗鄉村,從整體上提高村莊建設質量和水平。
4、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合理流動
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體制機制約束,勞動力、資金等各種資源要素不斷向城市聚集,造成農村嚴重“失血”和“貧血”。通過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貫徹城鄉融合發展要求,抓住錢、地、人等關鍵要素,謀劃有效舉措,打破城鄉二元體制壁壘,促進資源要素在城鄉間合理流動、平等交換,有利於改善農業農村發展條件,加快補齊發展“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