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這個概念很早就出現在我們老師的腦海裏,但是直到現在,很多老師對這個咨詢的意識還是很薄弱。其實這種教育理念是每壹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適應時代要求的基本素質之壹。
1,熱愛訪學,熱愛心理咨詢,具有心理學專業知識,認真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心理醫生職業道德。
2.樂於助人,熱情真誠,努力尊重、理解、關心和接納來訪學生。不要嘲笑學生或表現出厭煩。
3、與來訪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學生的意見,保護他們的利益,不為滿足個人需要而犧牲學生的利益。
4.在所有的咨詢(輔導)活動中,心理輔導教師應註意到輔導關系有助於來訪學生的心理成長,並應盡力避免學生對輔導教師的過度依賴。
5.要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和身心健康,就要避免在情緒極度波動的時候接待學生。
6.要明白自己專業職能的局限性,對於自己不適合解決的問題,壹定要建議學生及時到相關部門進行處理。不能滿足來訪學生提出的超出自身職能的要求。
7.為了保護訪問學生的隱私,咨詢資料必須保密,在將資料用於教學和科研時,必須隱藏所有可能暴露學生身份的信息。
8.每次咨詢(輔導)後,必須認真填寫心理咨詢記錄,不得私自將記錄帶出咨詢室。
9、參加定期培訓、研討會,提高會診水平,保持身心健康。
10,按時上班,堅持心理咨詢的正規化、規範化。
中小學教師如何做好心理輔導?
1
轉變觀念,區分心理咨詢和德育。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心理咨詢成功的先決條件。因為心理咨詢需要咨詢師和當事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和接納,才能順利開展。如果心理咨詢師以思想教育者的身份出現,用壹種苦澀的方式對待學生,肯定會被他們否定,尤其是“問題”學生。結果妳口幹舌燥,垂涎三尺,學生卻坐不住了。這是壹個誤區,需要高度警惕。
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是另壹個挑戰:要完成這個角色轉變,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轉變觀念,放下架子,在心理上與學生平等。如果他們淩駕於自己之上,或者下達壹些完成某項任務的指令,只會事倍功半,甚至什麽都不做。
2
心理咨詢教師應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
心理學教師不應該強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應該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在我們傳統的思想教育中,教師是非常主動的,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自上而下的,真理始終掌握在教師手中;要求學生聽從、服從、服從老師的意誌;學生很被動,這種模式完全不適合做心理咨詢。
心理輔導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當今社會,這些精力旺盛、身體強壯的青少年面對的是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緊張激烈的考試競爭、不當的家庭教育、快節奏的生活進程、人際關系中的各種矛盾沖突,都可能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失衡。
針對這些復雜的問題來源,如果老師們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或者靠主觀臆測來解決問題,又如何對癥下藥呢?結局可想而知!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是走向心理咨詢成功的第壹步。
三
傾聽是心理咨詢中最重要的技巧。
在傳統的思想教育過程中,老師通常告訴學生要聽;或者老師說的多,聽的少,學生聽的多,說的少。這樣,學生如果只是把妳當成老師而不是傾訴的對象,就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心理咨詢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情況,這就需要老師耐心傾聽。
聽的過程本質上就是把脈的過程,問題的癥結也是聽完才發現的。讓學生多說話,也讓學生合理發泄情緒。很容易發泄;說出來,可以理清思路,更了解自己。有些問題甚至會迎刃而解,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對於很多老師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思想工作者長期的作用就是養成了滔滔不絕的習慣,善於說卻不善於聽。
很多信息會因為聽力不好而丟失甚至失真。以至於輔導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壹定要錘煉語言功能,但同時也要學會聽。這不僅是壹種技能,更是壹種態度,是對學生的尊重、同情和愛護。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
四
心理咨詢要以營造良好氛圍為基礎。
人是情緒動物,這種情緒不穩定,容易被感染。因此,要善於通過各種方式感染學生的情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之適合於輔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可以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來實現。
比如上班有課,可以提前布置教室或者其他活動場所,讓人感覺溫馨和諧,愉快輕松。同時要在自己的語言、語氣、語調、肢體語言上下功夫,讓自己更加平易近人。比如在座位的排列上,稍作改變,就能收到很大的效果——把水田風格改成梅花、馬蹄形、圓形等。,便於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
總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註重學生整體人格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是壹種迫切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