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新形勢下收費站如何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新形勢下收費站如何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壹、樹立“三個觀念”,構架職業道德理念。

首先,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真正實現由“管理型路政”向“服務型路政”的轉變。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就是堅持執政為民。而路政執法的目的是加強公路的建設和管理,促進公路事業的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體現,作為壹名路政執法人員,只有正確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才能把職業道德和服務理念內化為執法人員自身的價值觀念和自覺行動,進而在具體執法過程中,能夠設身處地地為當事人著想,想方設法地做到有效地保護路產、維護路權與保護當事人利益雙贏的良好局面。

其次,樹立避免趨利執法、重在宣傳教育的觀念。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處罰的目的也是為了教育,通過處罰,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引以為戒,自覺守法。《行政處罰法》規定的六種最基本的行政處罰手段,既有財產罰,也有申誡罰、行為能力罰。財產罰只是壹個類別。但是,我國眾多行政機關往往熱衷於財產罰,其他處罰手段被不斷弱化,少有使用,即便使用了,也往往會同時搭上罰款。重罰輕管造成執法行為與執法目的背離,嚴重違背了依法執法的基本原則,這種現象在路政執法過程中也常有體現。以超限運輸行為為例,目前的處理方法是:責令其消除違法行為後,再罰款。這樣的處理方法比之前的壹罰了之有很大進步,但仍會致使很多當事人存有僥幸心理,覺得如果超限運輸,查不到萬事大吉,即便查到了,也只需卸載、交點罰款就行了,權衡成本與收益,覺得鋌而走險還是值得的,因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治理超限的問題。當然造成這壹現狀的原因很多,但就公路執法職業道德建設而言,我們路政執法人員要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法治意識和綜合素質,不斷端正執法動機,規範執法行為,做到經濟處罰與宣傳教育和諧結合。

第三,樹立以人為本,謀求和諧發展的觀念。壹是在執法過程中充分體現執法為民、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性化執法滲透到路政執法工作的各個環節,推進和諧執法。堅持預防為主的“前置式”執法,針對不同季節公路管理中容易出現的違法現象,制定各項工作預案,把執法工作的關鍵點放在預防違法行為的發生上,力爭將各類違法行為解決在萌芽狀態。在處理過程中慎用行政處罰自由權,公正對待行政相對人,使用文明用語,從細節上讓當事人感受到溫暖,如:處理設置非標的違法行為過程中,在正常執法的同時,可以幫助當事人選擇壹個合法合理的設置位置。二是對於路政人員大力倡導人文關懷。壹個集體的和諧發展,離不開集體內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人盡其才的良好氛圍。同時,個體的和諧發展,有賴於自身努力的內因,更離不開外部給予的成長空間和良好機制。只有把執法人員對實現自身理想和價值的良好期望與現實的崗位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立足崗位,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形成集體和個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才能更好地激發其工作熱情,將每壹項工作任務落實得更加完美。

二、重視“三項教育”,夯實公路執法職業道德基礎。

壹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執法人員,尤其是年輕的執法人員對政治理論學習不感興趣,導致職業道德教育的任務日益艱巨,因此在路政隊伍中,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念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執法人員在正確認識、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風範。

二是加強為人民服務、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精神教育。目前,拜金主義、貪圖安逸、追求享受等陳腐觀念沖擊著路政執法隊伍,加之,近年來工資制度改革,工資待遇下降,職工的不滿情緒增強。為此,務必要長期不懈地對執法人員進行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大力倡導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保持思想上的純潔性。

三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作為執法主體,執法人員對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應比普通群眾有更深刻的認識,在理解和執行法律方面也應比其他壹般工作人員要求更高。只有這樣,才能在維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方面作出表率,贏得廣大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因此,要經常組織路政執法人員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不斷增強其法制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才能實現模範遵守和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從而提高執法水平,維護法律的尊嚴,樹立良好形象。

三、加強行風建設和執法監督,管控公路執法職業道德秩序。

公路部門行風建設水平,直接反映公路執法執業道德建設情況。行風建設是路政執法者的天職,是行業的良心,所以,我們必須投入真誠、真心、真情,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益,使社會滿意度有明顯的提高。做好公路路政執法行風建設,關鍵壹是落實領導責任,完善工作制度,確保行風工作紮實有效開展。二是完善規章制度,強化依法治路,著力解決工作不到位,執法行為不規範等問題。三是加強行風建設教育,確保路政各項工作健康發展。

沒有監督的權力運行無法有效地實現社會期望的目標,這就要求路政執法部門建立和完善行風監督機制,創造條件和途徑接受廣大社會公眾的監督。首先是建立健全執法人員信用機制。建立個人職業道德檔案,把職工的不道德的行為和違章違紀行為記錄在案,只要打開職業道德檔案,其執法職業道德情況就壹目了然,並將其量化與個人的年度考核、工資獎勵、學習深造、職務職稱晉升、評優選佳等結合使用,使道德分高的人,能在公路行業內得到順利的發展,事半功倍;使分低的人在公路行業內沒有任何前途,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難行。其次是從社會上聘請行風監督員不定期地對基層壹線的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明查暗訪。聽取人民群眾對行政執法人員意見,並對執行服務工作好,人民滿意的執法人員應當鼓勵,對執法有紕漏、辦事不認真的執法人員及時處理。第三是慎重做好其他監督途徑曝光牽涉的路政執法人員的處理決定,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維護好行業形象。當今社會網絡媒體速度快、空間大,全民記者,如果路政人員在執法過程中稍有不慎或言行不當,其壹言壹行都極有可能成為被報道的內容。如:2012年8月10日,宿遷某路政執法單位“罰款包月”事件被記者暗訪,第二天網媒爆光,隨即被各大網站相繼轉載,幸好該單位及時正確應對,迅速展開調查,處理相關當事人,並以此類推,做好執法工作的自查自糾,才平息事件,修復形象。此事例也說明,路政執法人員唯有加強自身職業道德建設,才能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四、多措並舉宣傳引導,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用典型的實例教育人是加強公路執法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方法之壹,也是及時澄清執法人員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認識、防微杜漸的可行方法。因此,我們應大力註重發現、培養、樹立壹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行業特點的路政勤政廉政典型,並組成宣講隊伍,通過宣講來詮釋道德內涵,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跡感召人,使全體執法人員學有榜樣,幹有目標,追有方向,在全體執法人員中形成創壹流、爭先進、作表率、促發展的熱潮。同時不僅要學習先進典型,還要善於從反面事例中吸取教訓,對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要采取普遍教育,加以疏導;對情節嚴重的原則問題,要堅決糾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開設“行業道德講堂”,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報告、演講,提高路政執法人員的思想水平、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如我們省公路局目前開設的“蘇路學堂”,已開講的三期是圍繞國學素養提升的專題,聽了專家的授課,大家受益匪淺,從理論上提升了對道德的理解和認同。通過觀看廉政教育紀錄片、觀看職業道德模範宣傳片等形式,教育全體路政執法人員要牢記做人準則,牢記前車之鑒,追尋道德光輝,認真履行“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行業宗旨,提升自身職業道德水準。開展讀書、觀影、征文評比活動。精選和推薦壹批具有道德影響力、感染力的影片和名著,組織全體路政執法人員觀看、閱讀,交流感想,開展征文評比,在看、讀、思、寫的過程中引發思考,啟迪心智,促進道德素養的提升。

  • 上一篇:五封精選的服務窗口表揚信
  • 下一篇:許的人格成就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