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這麽重視這堂黨課,壹是因為即將掛牌的甘祖昌學院需要壹堂打動人心的黨課,講清楚甘祖昌和龔全珍精神,二是萍鄉市希望以這堂課為突破點,將甘祖昌學院推向全國。
? 說實話,剛開始,我們只有軍地聯合研發黨課的思路,軍隊這塊由我們來準備,素材更翔實,也更可信,但對於黨課能到什麽程度、能走多遠,我們心裏都沒譜。我們覺得這是壹次前途未知的“趕考”。
來到沿背後,看到籌備組租了壹棟民宿,寫著沿背村項目建設指揮部,萍鄉市委組織部、蓮花縣委組織部幾名幹部都長駐沿背。學院正在籌建中,沒有正式編制,工作人員都是從蓮花縣教育、衛生系統抽的,沒有壹個人抱怨條件差。
? 市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吳竺媳婦臨近生產,他在沿背村已經待了8個月,基本半個月才能回家看看,直到6月8號下午,他媳婦有了產前反應住進醫院,他才趕回去,6月9日淩晨1點,孩子出生了,6月12日,他便返回到工作崗位上。
? 甘將軍的外甥李昔林老人已經71歲了,作為訪談嘉賓,他每天提前到教室,幫著倒水擺桌椅,他的口頭禪是“相當相當”,在我們提出意見後,他硬是改了這個伴隨大半輩子的口頭禪。
? 萬事開頭難,“趕考”壓力大。可我看到大家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為籌建甘祖昌幹部學院而努力,我對“趕考”也有了信心。
? 課程初步設置為張紅英研究員講甘將軍軍旅29年,李昔林老人講甘將軍務農29年,甘將軍外孫媳婦講甘祖昌和龔全珍精神的家風和社會傳承。後來經過商議,決定加壹部分新疆軍區對於甘祖昌精神的傳承。
? 李老和賀娟在過去的老課中,有較為成熟的講稿,張姐也提前準備了甘將軍的軍旅故事,我這部分來之前沒有任何準備,講好了是亮點,講不好是狗尾續貂。可以說這又是壹次迎難而上的“趕考”。
? 我想講我們新疆軍區的喀喇昆侖精神與甘祖昌精神壹脈相承,壹代代戍邊人都在無私奉獻中弘揚甘祖昌精神。怎麽樣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是個難點,如果牽強地硬拽到壹起,只能是貌合神離的“兩張皮”,不小心就會成為軍區的事跡報告會。
我準備了稿子的初稿,然後我們就上臺給培訓學員講,講完後,我們會聽取學員意見,通過學員提問,了解學員更希望聽到什麽內容。每次課後,我們都會坐下來,修改打磨…
? 就這樣,我的稿子先後大改了九次,小改不計其數,感謝蓮花縣委組織部郭建明,他是黨課背後的無名英雄,我們親切地叫他總導演[偷笑]
? 壹次次,我們的課逐步成型,終於在6月初基本定稿,我們終於對“趕考”有了信心。
? 上周,萍鄉市委組織部裴部長來聽我們的黨課,我有壹段竟然忘詞了,把進藏先遣連最感人壹段丟了,還停了十秒,才繼續講。還好,裴部長基本肯定,說可以邀請有關專家來幫我們繼續提升黨課。“趕考”的階段性測試合格,但距最後的“趕考”成功還很遠,我們感到肩上沈甸甸的責任?
? 今天,我們迎來了“趕考”中的又壹次小考。中國井岡山學院年輕幹部黨性教育專題研修班70名學員要來沿背聽我們的黨課,這也是籌建中的甘祖昌幹部學院已經培訓壹萬余名學員中層次最高的班。
教室依然是村委會三樓的臨時教室,面對那麽多領導,我們忐忑不安,但是在訪談時,我卻感到心靜如水,就像平時的每堂課壹樣,就是面對平等的聽眾,開始壹場心與心的平等對話。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對“趕考”有了更多信心。
將我們的黨課打磨好,讓更多的人從精神深處認同並學習甘將軍和老阿姨,我們還在“趕考”的路上,但不管“趕考”的結果如何,我們都會記得這個過程,因為“趕考”路上我們跋涉的身影、付出的努力、留淌的汗水,甚至壹堂講失敗的課,都是美麗的風景!
? 文圖/韓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