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需要對比60元的白酒。可以用30-40%的散裝白酒PK壹下pk200元左右的瓶裝白酒。
以清香型白酒為例。最好的糧,最好的水,最好的公寓,最好的大曲,不超過十塊錢。因為我自己就是固態發酵高粱原漿香型白酒。其實10元我已經說的比較多了。如果是醬香型的酒,每斤20元的成本也是他的巔峰。這兩個價位的白酒價格從20元到40元不等。不過品質至上,除了新酒可能有些雜味。儲存壹段時間後,這種酒的味道無與倫比。
那我們來看看180元的瓶裝酒。瓶裝酒可以賣到100元以上,他離不開廣告、品牌、營銷,所以每瓶成本應該在50元左右。還有,他有管理費,稅務人工等等,這部分成本在50元左右。然後扣他包裝,品牌運輸代理員工提成等等。50塊錢又沒了。其實50元打不過代理費,也就是說180元的酒。利潤占壹半,剩下壹半,代理還是占壹半。真正壹瓶白酒的價值只有幾塊錢。說白了就是拿純糧酒和幾塊錢的酒比。妳覺得瓶裝酒有勝算嗎?
所以盡量喝散裝酒,不要喝瓶裝酒,除非妳特別有錢,可以喝高端的瓶裝酒。
如果是同壹個酒廠生產的,而且是同批次,同品質的酒,散酒賣60元壹斤,瓶裝酒賣180元壹斤,確實有這種現象。不是賣家故意失誤,也不是商業欺詐,更不是市場忽悠。主要有三個原因。
1.制造商為擴大市場而采取的措施。目前白酒市場實行的是“產銷分離”的經營模式。用白話文來說,廠家直接管做白酒,不管賣不賣白酒,做出來的白酒都是專業的白酒銷售企業在賣。更何況,用什麽牌子和商標,灌什麽質量的酒,甚至什麽口味,都是酒商自己決定的,酒廠無權決定。至於賣多少錢,是賣酒的說了算。
在這種營銷模式下,廠家沒有市場定價權,只能維持出廠價,保留壹部分利潤。比如成本30塊錢壹斤,出廠價不超過60塊錢壹斤。至於賣到100,300,800元,多出來的部分與酒廠無關。這種情況下,酒廠難免不平衡,想著我給妳這幾十塊錢,妳就賣幾百,沒有我的份,太黑了。所以我們必須盡力爭取這個巨大的市場利潤空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正常銷售計劃之外的非常規銷售渠道,以自我銷售的方式,小批量向市場推出特色產品。主要是散酒,目標是潛在的大消費者,消費群體和可能的銷售渠道。用散酒開拓自己的市場。
白酒銷售企業拓展市場的手段。銷售企業壹旦和廠家達成合作,就具有了產品的壟斷性質。同樣,為了擴大市場,他們也會開發新的產品包裝,同樣質量的白酒,不同的包裝,不同的價格。他們也會用小批量的散酒,同樣的酒,包裝好的180元壹斤,不包裝的才60元壹斤。這種差價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落差,會選擇散酒,會對這種酒印象深刻。這就達到了賣家的目的。
3.消費者降低飲酒成本的努力。所有的酒莊都有很多粉絲和熟人。他們最了解制造商的產品。很明顯只有傻子才會花180元買60元壹斤的瓶裝酒。於是通過各自的關系資源,直接買了散酒。酒廠的利益沒有損失,酒客交的錢少了,賣酒的只能睜壹只眼閉壹只眼,不好管理。
“產銷分離”最大的弊端就是產銷之間沒有必然的正相關關系。除了酒廠不能及時應對市場變化,主要還是市場利潤的分配,酒廠沒有主動權。為了爭取這個利益,大型酒廠集團都成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至少也要爭壹杯羹,但還是受制於專業銷售企業,無法強硬。那些無法自建銷售公司的中小酒廠,只能依靠散酒等非常規手段,說是為了拓展市場,實質上是為了從銷售企業手中爭奪壹份市場利益。尤其是目前很多小規模的純糧酒生產企業,都是采用傳統的方法,自己做市場。盡管困難重重,他們也無能為力。
最後的結論是,散酒肯定比瓶裝酒便宜。至於怎麽買,我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從橫向比較,我覺得沒有可比性,因為酒的品類太多了,成本也不壹樣,有的高有的低。
比如部分醬香型白酒生產周期比較長,產出率低,可能導致成本相對較高,而清香型白酒生產周期短,發貨速度更快,成本相對較低。如果拿醬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比,壹瓶60的清香型白酒和壹瓶180的醬香型白酒完全不能比。
所以如果真的要做比較的話,最好是比較同類型的酒。以醬香型白酒為例。我覺得網上很多人都在說60元的白酒已經很好了,但我想說的是,60元的醬香型白酒很可能不是好酒。至於原因,之前有個回答專門談到了醬香型白酒的成本,這裏就不多說了。
所以180元的瓶裝酒,價值幾何。不說別的,就說茅臺的王子酒和迎賓酒吧。這兩種酒的品質都是翻沙酒和破沙酒,已經是醬香型白酒中的二三線酒了,其本質完全不能和坤沙的工藝相比。茅臺酒廠的勾兌技術雖然高超,但仍然很難勾兌出它的氣味和味道。但是迎賓酒和王子酒的市場價在150到300之間。
但是如果在本地買散酒,150轉300的電話費能買到坤沙酒嗎?我說可以,但不壹定。為什麽這麽說?因為60塊錢幾乎不可能買到坤沙酒,再加上儲存了四五年以上的坤沙酒,這個價位。如果能買到,只有兩種可能。可以買個假酒,可能是壹堆酒,破沙酒,翻箱倒櫃。還有壹種可能是妳買噸,妳買10噸或者20噸,那麽價格可能是可以談的,但是只限於部分散戶,因為這種生意比較好談,因為妳可以壹次性把資本退回來,有利潤,但是妳在大廠的話,這個價格可能談不上。有人在茅臺鎮花了358斤,買了20噸散酒帶走。當時他還帶了兩個侍酒師。那麽這樣的酒怎麽比較呢?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在問:妳能花60塊錢買到比180更好的酒嗎?我是這麽認為的,但是說實話,很賤很貪。想喝好酒,找對渠道,找對人,比談價格劃算多了。另外,妳自己壹定要懂酒,起碼要分清好壞,不然妳花180買酒,妳就是覺得這酒。所以我壹直在想,能不能花60塊錢買這個酒。
顯然這個問題比較局限,因為180元的瓶裝酒有很多選擇,有的是糧食酒,有的是酒精勾兌酒。不過稍微對比了壹下,還是有觀點要說。作為壹個釀酒人,我來說說吧。
首先,能賣60斤的散裝酒,除了那些黑心作坊,壹定是非常好的糧食酒。以自己釀的酒為例。我們賣的價格大概是40到60元壹斤。我們的酒是用山泉水釀造的完全純糧酒,即使下降的程度被高度酒和低度酒中和,勾兌的口感也是用不同批次的陳年酒調味。而且我們不賣新酒,賣的都是陳釀至少半年的酒。然後我覺得這種酒從口感和成本上來說值壹斤60元,是市面上不可多得的同價位好酒。
先說180元的瓶裝酒。有很多選擇。但從成本上來說,瓶裝酒180元的主要成本應該是花在包裝、運輸、廣告、進超市等方面。我覺得真正的釀酒成本應該不多,180元的瓶裝酒幾乎可以肯定沒有陳釀。當然,我不是說180元買不到瓶裝糧食酒。壹些有良心的小酒企,這個價位還能做到純糧酒,但壹般陳釀半年以上就不可能出廠了。
我不同意有些人說散裝酒不安全。是的,我不否認有些黑心商人勾兌散裝酒來賣,這是在賺錢,沒有好下場。但並不是所有的釀酒小作坊都是這樣的。周邊鄉鎮的鄰居買我們釀的酒喝不安全嗎?
所以綜上所述,比起180元的瓶裝酒,我更喜歡60元的散酒。當然,三九也必須是像我們這種把釀酒視為終身事業的酒廠釀造的良心酒。妳怎麽想呢?歡迎您的評論。
顯然這個問題是有限的,因為180元瓶裝酒有很多選擇,有的是糧食酒,有的是酒精勾兌酒。不過稍微對比壹下,還是可以發表壹下自己的看法。
最重要的是,賣60斤散酒,必須是好糧酒。固態純糧發酵的白酒酒廠壹般價格在20元以上。三斤大曲酒成本高,酒廠的酒便宜是因為沒有交稅,沒有經歷過市場流通。
比如我們自己釀酒,每斤40元賣到60元。我們的酒是用山泉水釀造的純糧酒。即使酒精含量降低,也要保持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平衡。不同批次的陳釀葡萄酒也會使葡萄酒口感更加醇厚,相互調味。而且,我們不賣新酒。我們出售的所有葡萄酒都已經陳釀了至少半年。所以我覺得這種酒從口感和成本上來說都值壹斤60塊錢,在市場上很少能買到同等價位的好酒。
180元壹瓶的瓶裝酒,選擇很多。但就成本而言,180元瓶裝酒的主要成本應該花在包裝、運輸、廣告、進超市等方面。我覺得釀酒成本不高,壹瓶180元的瓶裝酒幾乎可以肯定不陳釀。當然,我並不是說180元的價位買不到瓶裝的糧食酒。壹些有良心的小酒商,這個價位還能出純糧酒,但是陳釀半年以上就不可能出廠了。
我不同意有些人說散裝酒不安全。是的,我不否認壹些無良黑心商人勾兌散裝酒來賣,這是在昧著良心賺錢,但不是所有的小酒廠都是這樣。
散裝酒哪個好?比起180元的瓶裝酒,我更喜歡60元的三九酒。當然,散酒也必須是像我們這樣以釀造為終身事業的酒作坊生產的良心酒。
可以比較。60斤散酒的很多回味都比180瓶的包裝酒好。壹般壹瓶180的勾兌酒成本可能比60斤散酒還少。這種酒壹般用少量固體酒勾兌比較好,而正宗的散酒是純糧釀造,壹般散酒都是小廠釀造,不勾兌。在這裏可以買到至少四年的原漿酒,純高粱,沒有勾兌,度數59度。這款酒肯定比市面上壹瓶180的好,但是只針對能喝高數的朋友。喝低度酒喝不慣這麽高的!
60塊錢壹斤的散裝白酒,酒精度很高,口感很濃,酒精、水、各種化學物質的勾兌都不是最好的狀態。散裝白酒賣的時候密封不好,酒精容易揮發,影響白酒的口感。
180元瓶裝酒的酒精、水、各種化學物質都處於最佳狀態,瓶裝酒密封銷售,避免酒精揮發,保持酒的口感。
根據我多年喝散裝酒的經驗,60元的散裝酒是不能和180元的瓶裝酒相比的,60元的散裝酒屬於第壹次釀造出來的酒,相當於瓶裝酒的原酒。這種白酒度數極高,需要再次勾兌才能直接飲用。
180元的瓶裝酒直接勾兌,勾兌酒可以直接飲用,口感和度數適合人的飲用習慣。妳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嗎?歡迎指導評論!
如果是同壹個酒廠生產的,而且是同批次,同品質的酒,散酒賣60元壹斤,瓶裝酒賣180元壹斤,確實有這種現象。不是賣家故意失誤,也不是商業欺詐,更不是市場忽悠。主要有三個原因。
1.制造商為擴大市場而采取的措施。目前白酒市場實行的是“產銷分離”的經營模式。用白話文來說,廠家直接管做白酒,不管賣不賣白酒,做出來的白酒都是專業的白酒銷售企業在賣。更何況,用什麽牌子和商標,灌什麽質量的酒,甚至什麽口味,都是酒商自己決定的,酒廠無權決定。至於賣多少錢,是賣酒的說了算。
在這種營銷模式下,廠家沒有市場定價權,只能維持出廠價,保留壹部分利潤。比如成本30塊錢壹斤,出廠價不超過60塊錢壹斤。至於賣到100,300,800元,多出來的部分與酒廠無關。這種情況下,酒廠難免不平衡,想著我給妳這幾十塊錢,妳就賣幾百,沒有我的份,太黑了。所以我們必須盡力爭取這個巨大的市場利潤空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正常銷售計劃之外的非常規銷售渠道,以自我銷售的方式,小批量向市場推出特色產品。主要是散酒,目標是潛在的大消費者,消費群體和可能的銷售渠道。用散酒開拓自己的市場。
白酒銷售企業拓展市場的手段。銷售企業壹旦和廠家達成合作,就具有了產品的壟斷性質。同樣,為了擴大市場,他們也會開發新的產品包裝,同樣質量的白酒,不同的包裝,不同的價格。他們也會用小批量的散酒,同樣的酒,包裝好的180元壹斤,不包裝的才60元壹斤。這種差價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落差,會選擇散酒,會對這種酒印象深刻。這就達到了賣家的目的。
3.消費者降低飲酒成本的努力。所有的酒莊都有很多粉絲和熟人。他們最了解制造商的產品。很明顯只有傻子才會花180元買60元壹斤的瓶裝酒。於是通過各自的關系資源,直接買了散酒。酒廠的利益沒有損失,酒客交的錢少了,賣酒的只能睜壹只眼閉壹只眼,不好管理。
“產銷分離”最大的弊端就是產銷之間沒有必然的正相關關系。除了酒廠不能及時應對市場變化,主要還是市場利潤的分配,酒廠沒有主動權。為了爭取這個利益,大型酒廠集團都成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至少也要爭壹杯羹,但還是受制於專業銷售企業,無法強硬。那些無法自建銷售公司的中小酒廠,只能依靠散酒等非常規手段,說是為了拓展市場,實質上是為了從銷售企業手中爭奪壹份市場利益。尤其是目前很多小規模的純糧酒生產企業,都是采用傳統的方法,自己做市場。盡管困難重重,他們也無能為力。
最後的結論是,散酒肯定比瓶裝酒便宜。至於怎麽買,我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以釀造的糧食酒為基酒,加入壹些化學成分,使酒變成濃香型和清香型。這種添加必須符合國家檢測標準,所以需要調酒師。這是我們平時喝的瓶裝酒。壹些小作坊的瓶裝酒可能不符合國家標準。壹瓶酒嘗起來就是好喝。
不過60元壹斤的散酒也要看度數。度數越高純度越好,不加水。有些黑心商家用工業酒精勾兌的假白酒,壹定不能喝。這樣的酒傷肝傷腎。這種酒還不如糧食的香味。還有壹些瓶裝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兌,頂著喝的。最好喝五谷酒,記住喲,喝著喝著就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