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職業群體都有自己的職業煩惱。對於公務員來說,最大的職業煩惱就是升職。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曾撰文指出,中國公務員從辦事員到縣處級幹部的晉升率僅為4.4%,從縣處級到局級的晉升率更是低至1%。過於狹窄的晉升空間,壹方面導致激烈甚至慘烈的競爭,演繹辦公室裏的各種勾心鬥角,讓人疲憊不堪,另壹方面也會帶來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打擊。再好的公務員,如果升職慢,往往會被世俗的眼光視為失敗的人生,收入也會被拉大。
問題是,壹旦因為推廣不力而被貼上“失敗”的標簽,其負面效應不僅會影響到個人,還會間接影響到整個社會。比如壹些公務員,看到晉升無望,幹脆吃死不救,以消極的態度表達不滿,這樣會直接傷害行政效率。其他公務員可能會因為人才匱乏而跳槽,逃離公務員隊伍,到其他領域尋求和實現個人價值,這必然會導致人才流失。這兩種情況顯然不是人們希望看到的。
如果剝去各種灰色收入和隱性福利,可以說公務員整體收入相對不高。所以想要改變現在晉升空間小,小鎮留不住人才的現狀,並不難獲得理解和認可。但是換個角度,公務員是不是僅僅因為收入低就抱怨晉升空間小?或者說,公務員的晉升空間應該如何拓展?
壹個起碼的常識,在任何壹個國家,任何壹個行業,“晉升”都是稀缺的,總會面臨“粥多粥少”的問題。很多時候,人們遭受的是不平等而不是喪偶。如果說提高待遇可以告慰晉升失敗者,那麽讓職業評價和晉升考核制度變得更加良性和公平,或許有助於公務員在面對晉升壓力時變得更加冷靜和平和。
有競爭的地方就會有成功和失敗,失敗能否被接受,競爭能否成為激勵公務員盡職盡責的持久動力,不取決於名額的多少,而取決於競爭是否公平。如果公平,那麽真正有能力的人永遠不會感到沮喪,因為他們還有希望成為下壹個贏家。如果不公平,升職不是看個人能力和工作表現,而是看關系和背景,甚至是潛規則。那麽在這個註定的競爭中,失敗的陰影就會被無限放大。
如果把公務員的晉升空間比作壹扇門,需要改變的不是門的大小,而是大家要站在同壹起跑線上,壹起出發。沒有人知道結果,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這種良性競爭可以激發公務員最大的職業潛能,不僅有利於個人價值的實現,也有利於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