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古鎮雖不是什麽軍事重鎮,但卻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地。遠在唐大順二年,古鎮就設有鎮使,元明時期設有稅務機構和巡檢司。古鎮地理位置優越,周邊水網密布,在那個以水路為主的年代,古鎮的經濟盛極壹時。俗話說:“金甘露,銀蕩口”。就是說當時的甘露古鎮繁華壹時,就像是黃金口岸壹般金滿地、銀滿倉。清末明初之時,古鎮就已是蘇南地區糧油蠶絲、工商市肆名鎮之壹。
沿著月溪河的小街,可以慢慢在古鎮中尋找江南水鄉的 歷史 。上河塘和下河塘依然保留著成排的清末民居建築,路面是用青磚鋪成“人”字型,多數磚縫之中生長著青苔和野草。沿河壹排常常的廊棚,以前各家門前的廊棚都是綿延相接的。在江南多雨的季節裏,居民不用擔心會被雨水打濕。
古鎮很是靜謐,沒有比肩繼踵的遊人,只有粉墻黛瓦,低低的落水檐,高大的馬頭墻和壹眼望去幾進幾深的院落。現如今生活在古鎮中的多數都是老人,年輕人多外出謀生了。因為沒有商業的開發,到處都是破舊、斑駁的景象,也無法吸引熱愛時髦的年輕到這裏遊玩。
據史料記載建國初期,古鎮十分繁華,有大小飯店30多家,米行20多家,茶館更是遍布古鎮每個角落有近40余家,雜貨店、香燭店、山貨店、藥材店、醬油店、布店等等均有。還有戲館、竹行、油車行。其中,“華豐泰”、“薛泰豐”、“陳永享”、“程孟泰”等醬園,“童保和”、“朱泰和”、“天生堂”等藥號都有上百年 歷史 了。雖然現在古鎮這些店鋪早已蕩然無存,但走在老街之中,還隨處可見當年殘存在石庫門上的痕跡。這些細節上可以想見甘露鎮當初坐擁交通樞紐,四通八達,物產富饒,流通繁榮的場面來。在告別了“水運經濟時代”後,陸路交通的通暢決定了地區的開發前景。
古鎮處在無錫市的邊緣,雖然無錫整體的GDP早已破萬億,但這似乎和甘露古鎮沒有多大的關系,這裏依舊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樣子,隨處可見倒塌的墻體,空中肆意飛舞的電線,無人居住的房屋早已成為了雜貨間,堆滿了落滿塵土的雜物。
縱觀 歷史 的發展,每壹個破舊的古村落都攜帶著城市發展的脈絡,這裏是歷代原住民生活的場所,也是當地文化重要的載體。然而在現代化經濟快速發展的大潮沖擊下,古鎮古村的保護面臨著種種難題,商業的開發必定會破壞原始的味道,原住民的流失日益嚴重,失去了“人氣”的古村落在歲月的風吹雨打中日漸式微,無不令人感到痛心。
筆者最後只想說,堅持客觀真實,描述眼中所見的古鎮,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主觀上絕不弄虛作假,胡亂捏造。親愛的網友們,妳們覺得甘露古鎮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