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王維為抗擊匈奴的漢朝大將李廣寫下的千古名句,他壹生為抗擊匈奴立下汗馬功勞,被後人稱為飛將軍,擁有如此豐功偉績的他壹輩子卻只做到了俸祿兩千石的俸祿官,壹代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也對他發出了李廣難封的感慨,那他為何壹生都沒能封侯呢?原因如下:李廣揚名於文景年間,在當時特殊的大背景下難以封侯,李廣壹生雖然於匈奴交戰多次,但所立戰功大多集中於小規模戰役,並未與匈奴主力交戰,李廣自身雖然機智,但缺乏身為主將的大局意識,很難做到封侯。
李廣揚名於文景年間,在當時特殊的大背景下難以封侯李廣生在陜西隴西,他背景頗為深厚,祖先是秦朝的名將李信,也正是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李廣從小便學習射箭,並且集壹身武藝在身,漢文帝十四年時,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奮戰抗擊匈奴的第壹線,因斬殺匈奴首級眾多被封為漢中郎以此得名。
出師大捷,滿是抱負的李廣以為能在抗擊的匈奴的路上走出壹條康莊大道,並因此封侯,但漢景帝時漢朝國力不是很強,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上壹直采取的都是和親政策,雖然雙方時不時有交戰,但都是小規模的摩擦,並且在反擊時候采取的也是防守反擊,因此很難有很大功績,沒有卓越功績自然也難以成就封侯拜王。
李廣壹生雖然於匈奴交戰多次,但所立戰功大多集中於小規模戰役,並未與匈奴主力交戰縱觀李廣的壹生,他所取得成功的戰役都是小規模的防禦戰,並且多集中於他擔任太守期間,當時雖然匈奴頻頻南下侵擾漢朝,但他們南侵的主要目的都只是為了掠奪物資和人口,絲毫沒有想要與漢軍正面交鋒的意思,因此李廣取得也只是小規模勝利。
還有從李廣自身方面來,他向來領導的戰役都是小規模戰役,他的風格也比較適合小股的勇猛部隊突襲,不適合大規模軍隊作戰,顯然不是壹個能指掌大規模專業軍隊的人才,漢朝自然也不願冒風險封其為侯,將大規模軍隊交給他統領。
李廣自身雖然機智,但缺乏身為主將的大局意識,很難做到封侯《史記》有記載,壹次漢景帝讓身邊親信宦官隨李廣整頓軍隊,壹次宦官帶領的十幾人被三個匈奴人射殺,宦官逃命回來告訴李廣,李廣簡單問了情況便立馬帶著壹百多騎兵前往,回來路上遭遇了數千匈奴人,好在李廣急中生智騙過了匈奴軍隊。
但轉念壹想,他身為壹軍的主將,竟然為了壹個宦官,為了三個匈奴人,在情況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就帶著部隊出兵,軍中主將不在,要是恰好不幸遇上匈奴主力,那整個軍隊又將何去何從?如此缺乏大局意識之人又如何能封侯拜王?
沒能封侯對於壹個馳騁疆場四十余年的老將來說算得上是壹輩子的遺憾了,但礙於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自身關系,這些卻又都避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