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結合註意的影響因素,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結合註意的影響因素,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結合註意的影響因素,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2009年3月14~20日,在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和教育處領導的關心、安排和組織下,成都高新區中小學教學校長、教導主任壹行22人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參加了為期壹周的“第八屆全國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教研員、教學校長高級研修班”的學習。

學習期間,原北京教科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課改試驗領導小組文喆副組長做了《課堂教學本質與好課分析》的講座,聽取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教授的《有效課堂與智慧型教師》、北京光明小學特級教師劉永勝校長的《有效聽課評課訓練》、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特級教師婁湘生的《對小學閱讀教學的若幹問題的思考》、清華大學附中特級教師趙謙翔的《新課改下的中學語文教學》、王能智的《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途徑》、北京朝陽區教研中心高萍主任的《教研員如何做好學科的專業引領》等專家學者的深刻、前沿、生動的學術報告,還聽取了北京十四中分校副校長肖麗的《提高教學管理實效性的幾點想法》等的辦學經驗介紹,實地參觀了北京市光明小學、北京十四中分校,並分別觀摩了2節現場課。

在本次培訓和學習中,圍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既有專家對教育理論、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深層次剖析,又有北京中小學校長在學校管理以及管理的操作層面的經驗介紹;既有深刻、生動、前沿的理論講座,又有來自教學實踐的鮮活的案例,我們感到這是壹次高層次、高規格、高水平、實踐性強的學習機會,受益匪淺,收獲多多。

在聽了幾位專家的關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講座後,對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含義、重要性及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有了壹定程度的認識,自己也做了壹定的思考。

什麽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我們的教師經常會談到、聽到的壹個詞匯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然要提高,肯定是我們的課堂效率低下,效率低下也就說明我們課堂中有很多無效行為的發生。那麽,究竟什麽是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應該考慮這個“效”的含義。我以為,“效”就是“效果”、“效益”、“效率”,而這個“效果”“效益”“效率”又是什麽?就是目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究竟要達到什麽目的或目標。我們的教學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說它是“有效”,反之則是低效或者無效。

每個老師每節課的授課時間相同,但為什麽優秀教師教出來的學生能力強,成績好,學習習慣好,又學得輕松快樂?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學必須考慮的三個問題。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要達到三維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這三者缺壹不可。掌握知識是獲得能力和形成情感的載體,是傳承文化的橋梁;能力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是學習知識的結果。

只有這三個層次的目標都達到了,才算是有效的教學。其中知識目標應該包含著是否理解、掌握了所學知識(繼承前人留下來的知識、經驗),也包括掌握知識的多少(單位時間內對知識量的積累情況,也就是學習效率);能力的提高,應該包括掌握了壹定的技能,同時包括學習的能力、思維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知識的途徑、靈活處理工作、生活中問題的能力,並能夠不斷創新與終身發展的能力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是在獲得上述知識和能力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情感上的體驗、***鳴,形成健康的心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世界客觀辯證的看法、人生價值取向,決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思想。這些應是作為教學的最終結果的目標,是落實在學生身上的要求。

那麽,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呢?如何減少或避免這些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壹、專業素質—關註教師的教學技能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又在教師身上。北京光明小學校長劉永勝提出,教師認真提高教學技能,才能減輕學生負擔。他說:當今的老師不會布置作業(照搬課外練習冊),不會出卷子,抓不準考點,在課中體現不出課標要求。學校提出從原點開始培訓專業技能,規定時間,每人出壹份標準試卷,考壹次本年段課標(閉卷),三年時間達到教學基本功(對新教師)。

1、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提高鉆研教材的能力。壹個教師的成熟的標誌之壹就看他鉆研教材的能力。備課力求其“詳”,講課力求其“簡”,廣搜博取,精心提煉。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這是課堂中催生和捕捉有價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寬知識面,豐富背景知識。教師不僅要對課標、教材和教參作深入細致的研讀,而且需要自覺地廣泛涉獵有關的知識,像海綿吸水壹樣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壹些可以稱為“背景”的東西,並把這些東西進行內化,變成對教學有用的東西,這樣叫做“厚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千改萬改,潛心備課不能改;千法萬法,吃透教材第壹法。即使讀教參,也要有“獨見”。

2、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⑴ 教學方法選擇有效性。回歸自然,越簡單越好。不是所有方法的堆砌。傳統的教學方法只要有效,就是好方法,方法服從於教學活動。投入與產出之比是效益。轉變觀念,不搞“課堂秀”,避免出現壹些只能“示範”不能推廣的“典型”課例。真正的語文如競走,每壹步都要踏在語言文字的地面上。(實在、實效)

⑵ 學習方式選擇的有效性。要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是否有組織、有分工、有準備。低年級2人壹組,同桌最常見,最有效。中高年級4人壹組,老師這時該幹什麽?傾聽,點撥,提問,兼聽,引領。學生呢,學會傾聽,尊重、接納還是放棄,講究人與人之間交流,認識從個體到合作的重要性。

⑶ 註重評價的有效性。讓學生感受老師、同伴的賞識,要研究激勵情語言的使用:①具體壹個指向,如:好在哪壹點;②學習向導性,不遊離文本之外。③需要差異性。

⑷ 現代技術的有效性。當今課堂大量出現課件――課件的泛濫,不看文本(屏幕代替:請看大屏幕),看不到學生勾畫、圈點,看不到學生動筆;數學課上的課件在老師的點擊中,動畫、聲音五花八門,不見學生的清晰的思路呈現,打整體仗(滿足學優生),不關註學習弱勢群體“學困生”等等。

⑸ 夯實基礎。提出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礎的發展性學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思想)、基本的創造力。知識可以傳遞,給學生就行了(即接受性學習);而能力必須練習(訓練,即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

⑹ 加強訓練,“動”“靜”結合。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不可脫離訓練,就要去“練”。抓好重點詞、句的理解、品味;念好聽、說、讀、寫、書“五字經”。語文課堂講究“動”“靜”結合,動腦、動口,靜靜地圈點勾畫批註、思考。咬文嚼字是出發點,會情悟理是關鍵點,讀寫訓練是落腳點。

3、加強校本培訓――教師隊伍發展。培訓只能解決理念、思路的問題。

4、善於自我反思。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教學中的“真”問題,不時地追問:“我今天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學習+反思=成長

二、安全課堂---關註學生的心理安全

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因素有: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今年“兩會”中溫總理作的政府報告上對我國中小學提出的“徹底把中小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實踐、去創新。”

學生的課業負擔且不去講,先說說心理負擔。心理氣氛是影響工作效率增長的壹個重要原因----霍桑效應。20世紀30年代,社會心理學家曾對西方電力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壹次調查研究,在有關影響生產因素的調查中,研究者收集了該工廠工人的意見和建議。隨後他們發現,因為工人感到他們受到了重視,還因為他們認為往常的專制工作環境有了改變,所以工廠的實際生產率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氣氛影響工人的安全感,反過來安全感又影響操作標準,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上著名的“霍桑效應”。

同樣,課堂氣氛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是指在心理上不受威脅和傷害。心理安全又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我們倡導創新教育、著力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今天,很難想象,壹個缺乏安全感的課堂,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被激發、創新的潛能能夠被調動。

以教師為權威的課堂,教師以知識與智能的霸主自居,壹味地進行傳授和嚴厲的監督訓練,課堂上往往呈現出專制、服從、壓抑、沈默的氣氛,學生在誠惶誠恐中,唯師唯書是從,被動接受、思維狹窄、交流貧乏,自學缺方法、合作無激情,概念靠死記、解題靠模仿。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這樣的課堂,教師可以迫使學生加大學習的密度,學生也能較快地較大容量的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是學生是生吞活剝的被動接受,在過分的緊張、敵意和侵犯性與消極、甚至是恐懼的心態中,難以將所學內容構建成為屬於自己的能力系統,無法形成創造性、創新性思維品質,甚至使學生陷入苦學、厭學、怕學的境地,簡而言之,壹個缺乏安全感的課堂,教學的密度與強度也許都較大,但課堂教學的效度卻偏低,這也許就是我們很多教師在大容量的訓練、大強度的講解之後,卻常常為學生壹錯再錯、無所成效而苦惱的原因之壹。

安全的課堂,是民主精神的體現,是師德的體現,是師生和諧的基礎。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知速度和質量與其認知態度、情緒、情感有著密切的關系。正確而又積極的學習態度、愉快的情緒、高度的註意力、適度的心理緊張,是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要形成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少也提出,只有滿足了學生的安全需要,即對安全感、穩定性、受保護和擺脫恐懼、焦慮的需要,才能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說過這樣壹句話:“妳這糊塗的先生,在妳教鞭下有瓦特,在妳的冷眼裏有牛頓,在妳的譏笑裏有愛迪生。”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教師既能創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動的顯性化學習環境,又能構建學生“喜歡學、願意學、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安全環境。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總是能夠有欣喜的新發現,教師總是能夠為學生的新發現而欣喜。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能夠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猜想論證、爭論答辯。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能投入、善合作;能發現、敢表達;能自學、善交流;能選擇、敢否定;能分析;善歸納;能想象、有創意。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壹堂課的教學密度不如教師權威性課堂那麽大,甚至常常難以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系統,其學習則能收到事半功倍,甚至以壹當十的效果。這樣的課堂才能成為師生生命的課堂。

三、安全課堂---關註教師的心理安全

既然要營造安全的課堂,首先要求我們的教師具有安全的心理狀態。高考的壓力以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考察考核,還有社會、家長對學校、老師的期望值,這些壓力都不同程度地轉到在教師身上,有的老師出現焦慮,甚至產生職業倦怠,面對學困生 “恨鐵不成鋼”,心理上拒絕學困生,言語、表情等很自然地流露出來,隨意諷刺、訓斥、嘲弄、奚落,又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所以我們的學校管理要盡可能為教師創造性地教學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上級教研部門要盡可能地為教師提供資源支撐,教師自身也應該把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內化為自己崇高的使命感和自覺的行動,讓自己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健康良好的心態走進課堂(要換位思考:想壹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他的老師這麽做,妳會怎麽想。)做好四個轉變:轉變“師道尊嚴”的傳統師生觀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觀念;轉變“大統壹”的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個性;轉變“重功利”的質量觀,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提高;轉變“重忠孝”的學生觀,鼓勵學生挑戰權威,成為“創新型”而不是“聽話型”人才……滿足學生的“三個需要”:愉悅與安全的需要、認可與尊重的需要、成功與超越的需要。學生在刻苦學習中伴隨愉悅,才能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快感。

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抓四基,認認真真教育人。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磨練我們的課堂,催生我們的教育人生。

  • 上一篇:會計工作小結(6篇實用文章)
  • 下一篇:被騙去國外下載壹個釘釘開個會要改手機密碼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